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農村創業故事:牧草養魚的“財富密碼”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14: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湖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湘陰縣新泉鎮鳳南漁場,魚池的水有些渾了。

  “魚開始動了!”楊新民有些興奮,招呼漁場工人抓緊割草喂魚。

  楊新民,湖南洞庭黃龍原生態水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的名片上特意突出“原生態”3個字。

  “草魚姓‘草’。吃草長大的草魚,味道鮮美。生物鏈上的其他魚類也‘受益匪淺’。吃草魚排泄物的鰱魚、鯽魚,吃小魚小蝦的青魚、鱖魚,肉質更嫩更鮮。”楊新民快人快語,滿臉自豪:“過去,為了單純追求産量,全部用飼料,養肥水魚,雖然也賺錢,但水質越來越差,魚的品質逐漸下降,吃的時候甚至有煤油味。”

  改用牧草替代飼料養魚,品質好,價格高,但産量低。是否得不償失,有無推廣價值?

  2005年開始,楊新民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池塘旁、馬路邊、隔堤上,到處都長滿了草。正在割草的張師傅介紹,這是本地品種黑麥草,每畝産量只有4噸,但是耐寒。

  記者發現,路邊有不少新堆起來的小土堆。張師傅説,這些土堆下面,是美國矮象草和桂牧1號草,每畝産量達15噸甚至20噸,但怕冷。他扒開一個小土堆,“莫小看這些草現在趴在地裏‘冬眠’,等天氣一回暖長得飛快,有時,剛割完不一會就能長出幾厘米呢。”

  新的養殖方式吸引了專家的注意。

  湖南農大、省畜牧水産技術推廣站將牧草轉魚草作為研究課題,特意在鳳南漁場開展牧草養魚與飼料養魚的對比試驗,派來兩名研究生常駐基地,跟蹤研究。

  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在營養、抗病、肉質、生態等多個重要指標方面,牧草養魚都超過了飼料養魚。

  楊新民掰著指頭算賬:30公斤草能長1公斤魚。牧草的蛋白質含量高,適口性好,塘裏的魚最喜歡吃了。美國矮象草、桂牧1號草,種一次可割好幾年,再生能力強,耐刈割,而且與黑麥草形成季節互補:四五月,黑麥草枯了,美國矮象草、桂牧1號草噌噌噌地長起來了。

  草長得快,可魚長得慢。一畝水面,用飼料喂養,年産量1000公斤;而用牧草養魚,年産量只有300公斤。

  牧草養魚,划算嗎?

  楊新民告訴記者,自從種草養魚後,産量雖然不如以前,但養魚成本降低了。魚的口感好了,價格自然也高了。過去飼料喂的魚每公斤12元錢還不好賣,現在吃草的原生態魚每公斤20元還俏得很,過年時每公斤賣到了24元!這樣算下來,與飼料養魚相比,牧草養魚的綜合利潤要高10%。

  在採訪中,一位益陽的漁民慕名來向老楊取經。楊新民笑呵呵地説:“今年,已有10多位養殖戶到我這裡參觀,聽我一算賬,都開始種草養魚了。”

熱詞:

  • 牧草
  • 楊新民
  • 桂牧1號
  • 矮象草
  • 創業故事
  • 飼料
  • 草魚
  • 水産
  • 原生態
  • 水産養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