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大學生創業:不一樣的生活態度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1日 13: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同學驚呼“你們養豬去了?”

  馮娟和任海勤夫妻,於2009年創辦南充海晟前沿農牧責任有限公司。2001年畢業於四川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的馮娟和1998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的任海勤曾是外企白領和軟體工程師。他們放棄了高薪體面的工作,在國道212線順慶區共興段一個名叫棕樹溝的地方辦起了養豬場,而且一幹就是3年。弟弟馮濤從西華師範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後和姐姐姐夫一起當上了“豬倌”,現在他們在養豬場個人投資200多萬元,今年出欄5000頭豬,11月13日記者採訪時,他們正籌備擴大養殖規模,把養豬當成終身事業來做。

  馮娟姐弟是成都市高新區人,在一次參觀了親戚開的養豬場後,兩人萌生了養豬創業的念頭。兩人果斷辭職,並將手裏發展得不錯的耗材生意交給他人管理。在了解到順慶區共興鎮土地租賃價格相對便宜且對創業者提供創業優惠政策後,他們來到共興鎮棕樹溝村5組租下24畝土地,辦起了南充海晟前沿農牧有限公司。

  從公司正式開張到養豬場初具規模,馮娟夫妻倆的創業過程基本上可以用一帆風順來形容。馮娟屢次提到創業“運氣好”,豬雖然也生病,但都很快治好了,當地政府也把路、水、電等配套設施解決得很好,加上這幾年養豬市場前景不錯,公司發展很順利。記者從他們有條理且細緻的敘述中可以發現,這個由3名大學生組成的家族企業所擁有的清晰的市場判斷力,以及知識分子特有的穩中求進的做事風格。

  事實上,馮娟的家族有養豬的傳統,除了親戚開辦的現代化養殖場,她的父親以前也曾養過豬,大學畢業的馮娟姐弟對養豬這個看上去不太體面的工作並不排斥。在親戚的養豬場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曾經是高級白領的3名大學生儲備了養豬的系統知識,為積累經驗,馮濤還去考了無公害食品內檢員證書。

  大學生創業不稀奇,稀奇的是一家三人會放棄已經非常穩定的事業,去做養豬這個高投入高風險且資金回籠時間長的活兒。他們的昔日同窗多是白領,其中也不乏外企精英,在聽到他們開始養豬後,不少好友都質疑他們的選擇,甚至有朋友直接問:“聽説你們養豬去了,為什麼要幹這個?”

  他們當初作出選擇時,不能説毫無壓力。雖然選擇很艱難,但是目前來看馮娟等人當初作出的決定沒有錯。他們的發展策略是穩中求勝,豬價大漲時不盲目擴大規模,豬價下降時市場對企業的影響也並不大,賺的錢除了生活開銷外,陸續都投入到擴大養豬場規模。

  不少大學生創業時激情澎湃,但是激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一些創業的大學生想要用最少的資金、最短的時間創造最大的財富,但馮娟和任海勤明顯沒有這種屬於年輕人的急於求成的躁動,而是有股知識分子穩紮穩打的勁兒。他們與川農大聯姻,聘請專家定期來公司進行技術指導,當地10名村民到這裡務工,解決了就業問題,公司售出仔豬後還為村民們提供飼養技術。靠着誠信和勤奮,他們在當地贏得了不錯的口碑。

  現在馮娟在市區買了房子和車子,孩子也已經進幼兒園讀書,一切步入正軌。馮娟一家人的創業故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一個理想範本,很多已經創業或準備創業的年輕人,正在朝着他們成功的方向邁進。

  歷經坎坷,農大學子成蔬菜大王

  大學生創業,有馮娟這樣一路順遂的幸運兒,也有歷經坎坷才走向成功的苦孩子,程小波無疑就是這樣一個創業者。

  農村出生的程小波對種菜可不陌生,在四川農業大學園藝(蔬菜)專業讀書時,他和幾個同學種了幾分試驗田,“那年賺了幾千元,大家的零花錢就靠賣菜的錢了,當時我就覺得,種菜肯定賺錢。”

  如今,程小波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大王,當年那個種菜賺零花錢的大學生,把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他建起了300多畝高品質的蔬菜大棚,這些蔬菜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也實現了他當年種菜賺錢的理想。

  但賺錢不是他的最終目標。程小波的理想是種植特色蔬菜,讓他心愛的以色列番茄、日本水果黃瓜、台灣東升南瓜走得更遠,同時開發出更多種植蔬菜新技術。

  老農何光仁是順慶區搬罾鎮的農民,記者碰到他時,他正在給程小波打工——將青翠可愛的苦瓜打包裝車。他對這個大學生老闆是佩服的,程小波懂自己不懂的技術,也能吃苦。創業初期他經常風裏來雨裏去,渾身臟兮兮地泡在蔬菜大棚裏,一點都不像個大學生。其實,大學畢業後程小波找到了不錯的工作,每月有3000多元的工資,這在當時已經是算高工資了,和同學比起來也很説得過去,他似乎應該滿足了。

  所有創業的人似乎都有不甘於平淡的共性,程小波最終還是邁上創業之路。2002年,他拿出積蓄和借來的錢,在綿陽市租賃了20畝土地種植蔬菜,大學4年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此刻大顯神威,很快他就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如果一切照此發展,程小波很快就會創業成功。可是命運之神顯然不會眷顧每一個人,2004年,他種的番茄在快要成熟時出事了,程小波多年的積蓄毀於一旦。

  這時,程小波有兩個選擇,重新創業或是再找個工作,經過反復思考,他還是決定把創業堅持下去。2006年,他到順慶區搬罾鎮為一位蔬菜業主做技術顧問時發現當地政府在土地流轉、融資等方面都對創業者有優惠政策,便把事業重心轉到了搬罾鎮。程小波種菜和傳統種菜相比更重視技術革新,他在瓠子瓜上嫁接西瓜的新技術能提高西瓜産量,他自己研發的滴灌設備和催芽設備比許多國外設備更實用。

  成功了的程小波,有了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思考如何繼續發展事業。他以自己失敗和成功的鮮活事例給大學生創業者們提了個醒,如果僅僅憑着一腔熱血去創業,又沒有做好承受失敗的準備,那麼創業之路並不好走。“大學生創業,除了需要資金和經驗積累,還要接受失敗重頭再來的勇氣。”程小波説。

  有過挫折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作為年輕人,大學生創業也常常受各種因素影響而停止。2009年,記者在儀隴縣大風鄉採訪時見到了當時剛剛結婚的大學生村官呂吉鵬,當年呂吉鵬養蜂和種蘑菇都發展得不錯,如今他的産業發展如何呢?2011年11月14日,記者通過電話聯絡到他時,他已經是一個6個月大的嬰兒的父親,同時也通過了公務員考試,現在是儀隴縣雙慶鄉副鄉長。

  “在村上建立的兔場和豬場都轉給合夥人了,其它的産業都是父親在做。”呂吉鵬告訴記者,因為剛到新的工作崗位,加上又有了孩子,他的精力有限,便將産業逐漸轉交給自己的父親,但是自己會經常給父親提些建議,幫他搞好産業。

  2007年呂吉鵬開始創業時,在農村搞過各種産業。“這些年養兔利潤不高,養豬有虧有賺,投入最多心血的食用菌發展不錯,每年産值能有10萬元到15萬元,養蜂現在已成氣候,估計明年産值能達到30萬元。”他在談及大學生創業艱難時深有感觸。他創業第一年虧了11萬元,第二年盈利3萬元,2009年和2010年每年盈利近10萬元,在創業的大學生中,已經算是小有成績,但因為家庭和工作原因,呂吉鵬還是選擇了暫時停止創業。

  “大學生創業確實受許多外界因素影響,當創業與家庭和工作發生矛盾時,大多數人會選擇顧全大局。”呂吉鵬認為大學生創業很容易開始,也很容易結束,在這個年齡階段 ,很多人創業是因為激情而開始,因為現實困難而結束。

  呂吉鵬認為,大學生創業首先得克服好高騖遠和過於理想化的問題,大學生離開學校不久,他們不了解市場,只憑自己的興趣和想象,甚至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就決定創業之路,想當然的按照自己的所謂“規劃”盲目向前衝,創業很容易失敗。“社會是另外一所大學,它會教給我們很多,無論是創業還是不創業,我們都需要經歷挫折,才能真正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熱詞:

  • 大學生創業
  • 海晟
  • 大學生村官
  • 創業故事
  • 嫁接西瓜
  • 種菜
  • 養豬場
  • 創業之路
  • 豬倌
  • 第一桶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