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利率市場化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金融改革中最受關注的內容。事實上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進入最後的攻堅階段。那麼目前在深化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還面臨著哪些制約因素?又應如何把握時機,創造條件,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日前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
記者: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人民銀行一直十分重視利率工具在宏觀經濟調節中的價格杠桿作用,整個利率市場化進程在有序地推進。有觀點認為,有什麼樣的金融市場模式就會有什麼樣的改革路徑,請問您是怎樣看待我國金融市場模式影響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路徑的?
連平: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核心內容,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貨幣可兌換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而是下一階段金融改革的關鍵。當前,由於多方麵條件日臻成熟,此項改革已進入最後的攻堅階段。改革到了關鍵的階段,因而走好最後的一步至關重要。應避免一蹴而就的心態,摒棄畢其功於一役的推進思路,堅定目標、找準時機、創造條件、積極穩妥地有序向前推進。
迄今為止,我國仍是典型的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從各項主要的金融指標看,銀行業在我國金融格局中均處於主導地位,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也是宏觀調控的主渠道。因此,利率市場化關鍵步驟,必須充分考慮銀行業、尤其是中小銀行的財務承受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和生存發展空間,按照實事求是、循序漸進的原則加以推進,避免對金融穩定、宏觀調控乃至經濟運行帶來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從銀行業自身的競爭格局來看,我國各類銀行業機構的實力差別較大,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抗風險能力偏弱。在當前存款保險制度、市場退出機制還有待建立健全的情況下,利率市場化關鍵步驟的推進可能會給中小金融機構帶來較大的衝擊,尤其是可能對中小銀行具有明顯壓力的流動性風險,從而影響其生存和發展,對此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
從我國金融市場的情況看,雖然近年來部分市場發展很快,但其規範程度還有待提高、市場深度還有待拓展,如發行制度問題、市場分割問題、金融産品創新問題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影響市場基準利率體系的有效構建和金融機構利率風險對衝能力的真正提高。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必須兼顧各方、協調推進。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利率市場化改革關鍵步驟的實施應找準合適的時機。目前我國仍處於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時期,加上制度因素作用,信貸資金的長期需求依然較為旺盛;貨幣政策以穩健為基調並偏緊操作,整個社會的流動性同樣略顯偏緊;銀行業、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增長較為緩慢、存貸比處在偏高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夜之間將存款利率上限放開,一方面可能導致存款市場利率迅速跳升、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可能加劇,甚至造成金融市場較大的動蕩;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在信貸需求旺盛的條件下,資金成本大幅上升必然導致銀行同步提高貸款利率,將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新增成本轉嫁到借款客戶身上,從而對實體經濟帶來負面衝擊。
因此,利率市場化有必要根據金融體系的實際情況和宏觀經濟的運行態勢,把握時機,創造條件,穩步推進。未來二三年,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平穩放緩,尤其是投資增速的回落,信貸需求會相應減弱,同時貨幣政策也可以相應有所鬆動,流動性偏緊狀況會逐步改善,銀行存款來源緊張狀況也將趨於緩解,作為關鍵步驟的存款利率市場化就可以有序漸次推進。
記者:伴隨著債券市場、貨幣市場以及外幣市場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陸續完成,推動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並實現市場化浮動將成為下一步中國利率市場化的主要任務。您認為在此進程中還面臨著哪些制約改革推進的因素?
連平:首先,我國債券市場仍有待進一步改革發展。成熟的債券市場是實現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條件。無論是利率風險的防範、利率産品的定價,還是貨幣政策的傳導,都離不開一個有效的債券市場。目前,我國的債券市場發展還不夠成熟,尤其是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場分割;我國債券發行採取的是審批制,而不是國際上通行的註冊制;債券市場的産品種類、特別是衍生産品不夠豐富,這些都會對利率市場化關鍵步驟的推進構成一定制約。
其次,協同、高效的金融安全體系有待建立健全。利率市場化關鍵步驟的推進將對銀行構成四大挑戰,即定價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業務轉型風險。因此,伴隨著銀行業整體經營風險的加大,迫切需要加速建立健全金融安全體系,包括建立適合國情的存款保險體系,完善危機預防體系和危機處置體系,切實管理好系統性金融風險、確保利率市場化關鍵階段的金融穩定。
第三,密切相關的配套改革有待加快步伐、協同推進。我國生産要素價格體系尚未完全理順,價格型、間接式的貨幣調控模式還有待建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還有待完善,資本項下貨幣可兌換尚需大力向前推進等。這些相關改革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利率市場化關鍵部位改革的推進速度和推進效果。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生搬硬套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利率市場化的做法,我們必須正視中國的國情。我認為,未來利率市場化關鍵部位改革能否平穩有效推進,與我國政府職能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密切相關。如果地方政府投資衝動依然很大、國有企業的預算軟約束依然存在、重要領域民營資本仍不能有效進入以及要素價格沒能全面反映成本,信貸資金饑渴和利率不夠敏感的情況仍將繼續存在,宏觀調控不得不趨向收緊。在這種情況下,關鍵部位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很有可能導致總體利率水平的大幅上升,對經濟金融造成負面衝擊。
記者:伴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也必將發生轉變,未來不能完全、長期地依賴於存貸款利差。您認為商業銀行應如何完善和創新經營管理模式與定價機制?
連平:首先,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的架構和機制,健全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層分工制約的體系,按照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原則,處理好速度、效益、風險、質量的關係,更新經營理念、改進管理方法、規範競爭行為,不斷強化銀行的自我約束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自我調整能力和自我轉型能力,努力拓展業務經營的“藍海”,切實提升差異化競爭和科學發展的水平。其次,要提高風險定價能力。全面考慮資金成本、風險程度、綜合貢獻、客戶關係等因素,從理念、架構、流程、考核、方法、技術等方面多管齊下,建立和完善風險定價體系,做到成本可知、風險可控、收益可計。第三,要全面提升資産負債管理水平。應深化應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完善市場風險管理體系,更加有效地管理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第四,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需要,努力提高金融産品創新能力。
記者:您認為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監管層應如何完善、創新金融監管模式?
連平:首先,應逐步優化貨幣信貸調控模式,從之前以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和信貸額度管理為主要工具的數量型直接調控為主、價格型調控工具為輔的模式,逐步轉變為以基準利率為主要工具的價格型間接調控為主、並輔之以數量型工具的模式。
其次,鼓勵和支持銀行拓寬業務範圍、優化收入結構。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降低銀行對貸款利息收入的依賴,增加非利息收入來源。一是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繼續穩步推進商業銀行綜合經營試點,通過綜合化經營拓寬收入來源。二是借鑒當年香港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同時,允許銀行合理提高服務手續費率的成功經驗,在合法、合規和合理的前提下並輔以適當的監管,允許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合理確定服務收費標準,以增加中間業務收入。三是繼續鼓勵銀行在風險可控、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創新理財産品發行,並在理財産品投資範圍、投資標的等方面予以適當拓寬,為銀行開展財富管理業務創造適宜的外部環境。
第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意味著政府對銀行的隱性擔保將變為以法律形式為主的顯性擔保,將有利於防範金融機構的系統性風險,尤其是有助於控制利率市場化關鍵步驟推進過程中中小銀行面臨的流動性風險,確保改革平穩推進;也有利於創造銀行業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使得各類銀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