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回顧A股十年,2245點具有標誌性意義。2001年6月14日,滬指最高見到2245.43點,如今A股再度跌回到此點位,漲幅為零。並且在2011年12月14日跌破這一點,最低跌至2233點。零漲幅的背後,是中國股民整體性的資産縮水。A股零漲幅是真正原因何在呢?
1.IPO擴容是罪魁
IPO無限擴容是A股跌跌不休的罪魁禍首。A股指數十年間不漲,但A股規模卻一直在猛漲。截至2001年12月31日,A股共有1073家公司上市;而若截至2011年12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將會超過2300家。十年間,A股上市公司數量增長了114%。IPO的大擴容造成了A股二級市場嚴重失血。上市公司數量擴大1倍多,流通市值擴大10倍多,平均股價卻降低了20%多,由於新股不斷發行而創造了無數個億萬富翁。A股在IPO大擴容背景下迅速成長,但只重量不重質的發展方式並沒有給投資者帶來多少實惠。在A股體態臃腫的表徵背後,只重圈錢不重回報的定位是其所有疾病的根源。
2.瘋狂的新股定價遊戲
相當一段時期以來,在所謂"市場化"的旗幟下,新股泡沫愈演愈烈,新研股份(300159,股吧)甚至創下發行市盈率150倍的神話。瘋狂的代價是泡沫的破滅。其實,新股定價不合理對於A股的衝擊呈螺旋效應,無形中會加速其他個股價值回歸的壓力。其邏輯是IPO公司大打概念牌、成長牌,詢價機構為了獲取配售進行溢價申報,新股高價網上申購,與相同板塊的其他個股形成估值差,帶動相同板塊的個股上漲,新股上市後概念泡沫破滅,新股價值回歸帶動整個板塊價值中樞的回落。無形中新股虛高對於所處行業的其他股票起到的是一個"先拉高、後下砸"的作用。
A股也素來有炒作新股的投機偏好,前幾年"新股不敗的神話"當屬資本市場的一大奇跡。在A股市場,新股定價因盤子大小而全然不同,小盤股加上"高成長"的故事,往往成為資金瘋狂炒作的標的;反觀估值合理的中盤股,對於行業景氣的擔憂會被放大,甚至矯枉過正,以至於形成整個市場資金配置和投資習性的畸形化,價值在A股市場被扭曲。
3.圈錢市何處是盡頭
事實上中國股市從來都不是經濟的晴雨錶,它只有一個核心的功能,就是融資,即俗稱的“圈錢”。而對於參與二級市場的人來説,也只有一個功能,那就是投機與炒作,間接實現著被融資的功能,實現著財富的轉移與被轉移。
股市的大跌讓投資者困惑不解,市場上有很多種説法。實質上,腐敗的制度才是股市暴跌的根源。近年來上市公司頻繁曝出造假醜聞。從江蘇三友(002044,股吧)、黑牛食品(002387,股吧)到紫鑫藥業(002118,股吧),上市公司造假已經形成了一個産業鏈。在上市公司造假後面,既有企業的利益衝動,也有地方政府的保護主義。中國是頗具活力的經濟體,只不過中國股市的機制,使得這本應該全體股民分享的財富萬盛宴,被少部分人享用了。各種內幕交易和暗箱操作使百姓層層遭剝。監管層無法監管上市公司的質量,也管不了上市公司的假帳及人為操縱,更沒有切實保護好廣大投資者的合法利益,上市公司暗箱操作、上市圈錢屢禁不止。很多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圈錢,根本不是為了發展實業。上市公司擴容速度過快過濫,新股發行的門檻太低,根本不適應中國的國情。
釜底抽薪、竭澤而漁的最終後果就是資源的枯竭。當前A股面臨的問題是,不少企業根本不缺錢,或者在上市前用大筆錢來製造缺錢。由於企業原始股東和管理層持股成本極低,上市的目標不是為了公司發展,而是為了把期權變成真金白銀的收益。對他們而言,30倍和20倍市盈率差別不大,30元和20元的定價差別也不大,早一天上市、早一天完成財富增值、早一天獲利了結,才是其根本目的。如果這種心態廣泛存在且“久治不愈”,圈錢市就沒有盡頭。
4.價值觀的扭曲
現在的證券市場以包裝垃圾公司上市騙錢為榮;不少公司上市的目的不是為了發展企業﹑發展經濟,主要是為了包裝上市發大財;上市之後把股票賣出獲取暴利,然後把財富轉移到國外去,結果就是掏空中國的國民財富,造成中國經濟的産業空心化。在造假包裝上市“搶錢”的明確目的下,就形成了證券市場一條造假的産業鏈:風險投資及仲介機構幫助包裝垃圾公司上市,上市公司請證券公司當吹鼓手,請基金公司當莊托,一切來騙股民的錢。大家以能參與造假騙股民的錢為榮耀,以不能參與造假産業鏈為沒本事,證券市場的價值觀被徹底扭曲。
5. 投資者也需要反思
融資過度,新股定價泡沫多,上市公司重融資少回報、信息披露不規範,以及一些保薦人、"股市黑嘴"的違法違紀行為等,固然是致使A股積重難返的主要因素,但值得反思的還有市場參與的買方投資者。
與西方成熟市場以專業投資者為導向的市場結構不同,A股主要以個人投資者為主,而所謂的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也並不成熟,抱團取暖、消息博弈、右側交易的觀念往往使機構投資者也呈現出散戶效應,使其喪失了穩定市場的功能。同時整個A股參與者的投機偏好明顯強于投資偏好,這也是為何新股高價發行、小盤股缺乏業績支撐卻受熱捧,因此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明知許多不合理,如不分紅、有概念沒業績、公司治理存在缺陷、高價發行等風險點,但還是貿然鋌而走險,這其間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未來,除了在新股發行節奏、新股發行流程和公司治理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外,投資者的教育和風險取向也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來完善。
如何挽救A股弱勢
開設資本市場,就是讓上市公司來融資的。融資本無可厚非,是優秀企業高成長的快車道,也是資本市場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但融資應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總目標,應與我國産業結構調整相匹配,融資也應考慮市場承受能力,以各方利益共贏為基礎,而非一味追求規模的融資大躍進。任何事只要過了一個"度"字,就會物極必反。
日前,中國證監會通報了6起證券市場違法違規案件的查處、移送情況。這其中,既包括史上最大的“搶帽子”交易案;收費薦股牟取暴利的證券投資諮詢。資本市場監管風暴正在持續升級。新監管政策的出臺,對我國未來的證券市場有著深遠的影響。新一屆的證監會領導人看到了影響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最大的核心的問題是什麼,就是誠信危機。這21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是在快速發展的,為什麼經濟快速發展,資本市場又快速發展,而股民卻多是虧損纍纍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證券市場的投資主體上市公司不講誠信。所以新的證監會上來後一下就抓住了證券市場矛盾的最核心點,然後進行一系列的行動。我們證券市場也應該把誠信看作比我們生命更重要,這樣的話證券市場自然會強大起來,所有的股民才可以能夠投資有所回報。
面對證券市場已經扭曲了的價值觀,要對欺騙投資者的上市公司﹑仲介機構﹑基金經理們以最嚴厲的打擊,逼著他們改邪歸正.要作到這一點資本市場就要先對內開放,對中國人自已開放;之所以A股10年來“零漲幅”主要是壟斷造成惡果。金融行業要先民營開放,引入公平競爭的機制,制定嚴格的退市制度和仲介機構及基金公司的退出機制;培養出真正講誠信及有核心競爭力的上市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仲介機構.
中國證券市場之所以有這麼多的機構不講誠信,大量造假,主要原因是中國證券市場是一個缺乏誠信文化的市場。投資者始終是股市的主角,保護他們的利益就要建立健全的信用文化。監管部門只有開展大力度懲治動作,有效治理內幕交易行為,中國市場才會長遠健康地發展下去。當這種良好的投資文化在中國證券市場形成後,中國證券市場大部分的參與者才能成贏家,才能持續穩定獲利,才能讓中國真正實現民富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