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從機制體制層面解決三農貸款難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6日 14: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農村金融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深入推進國有控股大型金融機構改革,規範發展小型金融機構,健全服務小型微型企業和‘三農’的體制機制。”由此看來,建立一個完善的體制機制,應當是解決“三農”貸款的關鍵所在。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金融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金融服務“三農”的水平明顯提升,但由於各種原因,我國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供給不足、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三農”金融需求仍得不到有效滿足。尤其是在邊遠地區,農村金融被邊緣化,農村金融機構覆蓋率低、競爭不充分,農民享受不到普惠制金融服務,農村金融資源無法合理有效配置。根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11年,全國仍有1696個鄉鎮沒有任何金融機構的存在,而這些鄉鎮,絕大部分都集中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三農”問題事關我國的國計民生。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基礎不牢,經濟發展難以持續。儘管政府用於支農的資金每年都在加大,但仍難滿足規模化農業發展的需求。許多農企和農戶往往只能通過民間小額信貸或高利貸去獲取發展所需資金,利率高、風險大,過程較為艱難,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現代規模化農業的發展。

  根據銀監會最新統計,到2011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為14.6萬億元,較上年初增長2.7萬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24.9%,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8.8個百分點。涉農貸款大幅增加而農村資金困難並存的情況,表明“三農”金融供給的總量和結構都出了問題。

  “三農”貸款難是多方面的,農村資金大量外流與新農村建設對資金的大量需求矛盾突出;抵押擔保門檻高,許多“三農”客戶很難達到貸款條件;信用環境欠佳,造成銀行的不良貸款增多,金融機構懼貸心理加劇了“三農”貸款難。此外,符合“三農”需求的金融品種單一、貸款審批環節多、手續繁瑣,也讓農民對申請貸款望而卻步。

  如何破解“三農”貸款難?有關業內人士和各路專家學者給出了不少解決的良方,如促成農民資産可流轉和抵押,從而解決“三農”貸款抵押擔保問題;出臺扶持政策,降低銀行信貸風險;成立微小企業和農業貸款擔保公司,為微小企業和“三農”提供貸款擔保;適度放寬對發放微小企業和“三農”貸款銀行的存貸比例的控制等等。

  我們認為,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應該是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構建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需要政府、銀行監管部門和銀行業多方的努力,採取多種措施。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當前最為迫切的是加快出臺支持解決“三農”貸款難的具體政策,並將解決“三農”貸款難的政策落到實處,讓“三農”貸款難不再成為社會的焦點和熱點。

熱詞:

  • 三農
  • 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 體制機制
  • 貸款銀行
  • 貸款餘額
  • 貸款審批
  • 貸款條件
  • 政府工作報告
  • 銀行信貸風險
  • 銀監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