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3月15日20時,2012 年央視3 15晚會在一套綜合頻道進行了現場直播。今年晚會以“共築誠信 有你有我”為主題,晚會曝光了麥當勞、家樂福、中國電信等一批國際國內大品牌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虛假欺詐行為,揭露了新消費環境下的騙局和陷阱。全球第一快餐品牌麥當勞,不為人知的“後廚標準”到底是怎麼樣?歐洲第一大零售商家樂福,又是如何進行“虛假銷售”的?孩子們身邊的玩具,有可能對他們造成怎樣的傷害?
中華學生愛眼工程 被指利用慈善名義謀利
做慈善值得褒獎,但以慈善的名義去謀取個人私利,就是對慈善的褻瀆和傷害。
這是一個號稱致力於保護青少年視力健康的公益組織,中華學生愛眼工程,是近幾年活躍在全國很多縣市的一項活動,在全國有上百個工作站。但這樣一個聲勢浩大、充滿關愛色彩的公益項目,在愛眼工程委員會理事長劉金順的口中,卻頻繁出現一個詞——慈善營銷。慈善營銷究竟是什麼含義?
在山西洪洞縣一所小學裏,中華學生愛眼工程正在進行學生免費視力檢查,一些視力較差的孩子都可以得到一張愛眼工程捐贈的價值260元的愛心捐贈卡,持這張卡就可以到當地的愛眼工程工作站免費兌換一副特供的鏡片。在這“慈善活動”的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商業行為?
工程委員會理事長劉金順很直白地説:“名義上是公益,但該收錢的話絕不手軟。”工作人員張健的詳細解釋是,“他用一副鏡片的捐贈卡到咱們店裏來,不可能是拿著鏡片走了,這個時候還需要鏡架。”山東省章丘的一名加入了愛眼工程的眼鏡店老闆説,“129元選個鏡架,其實這個鏡架成本只有30元錢,可賺近百元。”
在愛眼工程的精心設計下,捐贈卡只是放出的一個誘餌,當滿懷信任的學生拿著捐贈卡上門後,又成了愛眼工程各類近視治療儀的推銷目標。這所謂的“愛眼工程”,就這樣套著慈善面孔在全國各地上演著一齣出圈錢鬧劇。工程委員會的馮經理説,“現在的老百姓都很聰明啊,沒有什麼特殊的營銷手段的話你蒙不到他。”
麥當勞 舊貨新裝食材掉地繼續用
在世界各地有超過3300多家餐廳、在中國超過1400家餐廳的麥當勞,今年也成為3 15晚會曝光的對象。麥當勞對各類食品的製作流程制訂了極其嚴格的操作規範,包括每一種食品的保存期和儲存位置,都有詳細的規定。但經過記者的曝光,某些餐廳的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按照規定,生菜、黃瓜片在操作臺上的保存時間是2小時,薯條炸制後保存時間是7分鐘,各種煎、炸肉製品製成放入保溫箱後也規定了不同的保存時間,當超過規定保存時間時,計時器會自動報警提示,這就意味著保溫箱內的食品已過保存期,過期産品應當被扔掉。
但記者看到的真實情況卻是,當這個保溫箱上的四個存放位都發出了警報後,當班員工並沒有將裏面的肉品取出扔掉,而是出人意料地再次按亮了計時器,也就是重新開始計時。麥當勞各類甜品派是頗受消費者喜歡的品種,麥當勞規定,甜品派自炸制後90分鐘內售出。每個甜品派外面都有紙質包裝,包裝時員工會在包裝一端標注上最晚需要售出的時間。但記者發現,這些包裝上的時間竟然被更改過,有時員工甚至乾脆直接將甜品派的包裝更換成新的,重新寫上時間待售。
一位麥當勞員工説,如果食物到了規定的保質期,“標準是扔!但是不可能扔,沒有一家店是扔的,他們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規定?規定是人定的!”
在麥當勞三里屯店的操作間還曾發生這樣一幕:一個包裝袋裏的生牛肉餅不慎翻落撒在地上。掉在地上的牛肉餅,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又被放進了袋子中備用。對此,一個員工的回答是“油煎一下細菌就都死了”。2012年3月1日中午,一位員工從冷藏庫中取出已經解凍的生板燒雞肉,包裝袋上標注的到期時間是2月29日,這已經過期兩天的東西,麥當勞員工的説法是“那更得馬上用了”!
家樂福 “白條雞”冒充鮮柴雞
平時逛超市,售貨員會告訴我們,柴雞一般都是散養的,白條雞是養雞場養的,所以包裝不同,進價也不一樣。但在位於鄭州市花園路國貿360廣場的家樂福店,記者卻看到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同一個大包裝袋中的整雞,在售貨員擺上櫃臺時,卻被人為分成了兩種。除了價格相差近一倍,外觀並沒有太大差異。
這家店裏柴雞的銷售價格是11.98元/500g,白條雞的價格是6.98元/500g,而每當柴雞快賣完的時候,售貨員很自然地將白條雞補充進來,經過“人為擺放”,原本“低出身”的白條雞變成了柴雞,價格相差近一倍。超市課長也很明確地説:“是不是柴雞,我們説了算。”
此外,保質期包裝隨意變更,也成為3 15重點曝光的對象。通過記者調查,沒有賣出去的鮮肉,當天都會拆包送到櫃臺後面的冷鮮庫保存。第二天,早班的售貨員會從冷鮮庫中將這些肉取出,重新包裝,重新打上包裝日期;而一些保質期較長的羊肉卷之類的冷凍肉品,售貨員每隔幾天也要改換新的包裝和標簽。在家樂福店門口貼出的“檢查重點”裏,第一條就是“禁止返包商品”,超市員工卻告訴我們,“這些全是假的,就是擱這兒糊弄人的。”
既然都要“返包”,為何不直接換個標簽?超市課長説,“關鍵是咱們撕不掉你知道嗎,上一次就因為換(標)簽,下一個還在那兒露著呢,這不更明顯了,是不是,在福建都被照了相了。”
澄海玩具 竟用醫療垃圾製造
玩具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東西,很多孩子都喜歡抱著他們心愛的玩具進入夢鄉。可這些孩子和他們的父母都不知道,這些被孩子放在嘴裏的玩具,有部分竟是從醫療垃圾演變來的。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一家垃圾回收站裏,堆滿了回收來的飲料瓶、洗髮水瓶、密封膠瓶。記者甚至還發現竟有很多使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輸液管、藥瓶等醫療垃圾。另一條街上,兩名男子正在把地上堆放的塑料垃圾裝進包裝袋。這些垃圾裏面還摻雜著大量的沙土、舊手套以及使用過的衛生紙等生活垃圾。回收站的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多次告訴記者,這些垃圾主要就是用來做玩具的。
回收站又是怎麼處理回收來的廢塑料的呢?回收站負責人説,只要機器一開,他們就往一個粉碎機裏倒廢塑料。記者調查時發現,大多數回收人員都會使用一種自製的粉碎機,將廢塑料粉碎後直接變成“二料”。一位“二料”供應商告訴我們,這樣簡單粉碎後的“二料”就可以直接上機做成玩具了。
那麼,這些來源不同、只經過簡單處理加工成的“二料”是怎樣做成玩具的呢?在澄海,生産塑料玩具的小工廠一家挨著一家,而且大都沒有懸挂廠名。從生産流程上看,幾乎都一樣,都是把原料加入機器攪拌、注塑,再經過拼裝後就成為魔方、汽車模型、搖鈴、變形蛋等塑料玩具。
據央視、《廣州日報》、《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