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3月12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到關於“銀行暴利”問題時,央行行長周小川説,用“暴利”這個詞恐怕有些過分了。我國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利差大致在3%左右。高利潤是不是完全是利差的原因,還需要進一步分析。
筆者舉以下數據供“進一步分析”判斷。中國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商業銀行凈利潤達1.0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775億元,增長率為38.4%。高於去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5.4%的13個百分點。有媒體通過比較得出銀行利潤高過煙草、石油等壟斷性行業。因此,銀行暴利説並不是空穴來風,也看不出過分在哪。
銀行暴利是否來自國家定價的利差收入呢?我們還拿數據來説話。2011年,在銀行業的總收入中非利息收入僅佔19.3%,也就是説八成多收入來源於利息收入。就是在這兩成非利息收入中其中一大部分也是貸款派生的或者從利息收入上剝離為非利息收入的。其實,利息收入佔整個收入遠不止八成多,而是更高。因此,商業銀行暴利主要來自於利差收入是不爭的事實。
説商業銀行利潤主要來自國家利差保護也不為過。根據目前的政策,商業銀行可以將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無限制向上浮動,而存款利率只能向下浮動。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銀行主要收入來源的貸款價格更高了,銀行成本支出的存款利率更低了,存貸利差更大了,存貸款利差收入對銀行貢獻度更高了。
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是,周小川行長所説的“我國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利差大致在3%左右”,這是基準利率而已,而實際情況是,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浮後,存貸款利差遠遠高於3%。而且附加在貸款上的銀行顧問等投行收入、售賣金融理財産品收入等五花八門,銀行從一筆貸款得到的收入遠遠不止凈利差收入。有“好事者”計算過,一筆貸款要付給銀行的年息在10%左右。
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過來又促進經濟的發展。如果被經濟決定的金融從實體經濟和拉動經濟的消費者身上獲取中間利潤過多,不但不能促進經濟發展,反過來將阻礙經濟發展。因為,中間環節的金融從實體經濟中吸吮利潤過多,實體企業必然失血過多,發展後勁必然越來越弱,最終也將使得銀行利潤不可持續,還可能釀成企業被銀行盤剝過多利潤、被高資金成本“逼死”,從而難以歸還貸款,釀成金融風險的狀況。
一位銀行行長反問:“為國家為股東掙錢有什麼錯?”確實是應該的,但是,也不能建立在犧牲實體經濟利潤空間,侵蝕實體經濟和客戶利益基礎上,豈能對實體經濟殺雞取卵?就在去年銀行大賺特賺時,中小微企業卻步履維艱、命係一線,無數客戶叫苦不迭,深感被銀行“剝削”,企業主深感銀行貸款收費成本太多太高,甚至告狀到溫總理那裏。
因此,必須遏制銀行暴利。當務之急是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或者限制上浮比例,同時提高存款利率,縮小利差來解決。長久之計是,攻下利率市場化的最後堡壘——存款利率。放開存款利率下線管制,徹底放開存貸款利率,利率徹底市場化。(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