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
梅新育接受記者專訪稱,解決傳統增長模式矛盾須突圍出新路
以自主創新促轉型升級 廣東更迫切
“廣東是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和聞名世界的製造業中心,而且外向型經濟高度發達,外資企業、加工貿易和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比重高,傳統增長模式的矛盾暴露得格外突出。不走出新路,廣東可能無路可走;而倘若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不能突圍,中國經濟突圍就是一句空話。”全國“兩會”期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接受記者專訪,他表示,自主創新能力是區域競爭力的核心力量,也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曾坦承,廣東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最突出的問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強調要用市場經濟的方式去配備自主創新資源。汪洋指出,廣東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推動“騰籠換鳥”,以自主創新作為引領廣東未來發展的核心推動力,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現代産業體系建設。
廣東若不成功轉型會受兩面夾擊之苦
南方日報:近年來,廣東力促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提升落後産能。在這過程中,特別是對從事簡單的加工貿易企業,自主創新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抓手。您如何看待廣東的“以自主創新促進産業轉型升級”的做法?
梅新育:以自主創新促進産業轉型升級不僅僅是廣東一省的問題,而且是全國的問題。但廣東確實應當比其它省份更強調這一點,而且廣東的産業轉型升級在很大程度上和外貿轉型升級是同義詞。就全國而言,凡事不進則退,在其它國家和地區奮發向上的環境裏,中國倘若不努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非但不能有所長進,而且連已經取得的地位也有喪失之虞。
由於廣東是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和聞名世界的製造業中心,而且外向型經濟高度發達,外資企業、加工貿易和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比重高,傳統增長模式的矛盾暴露得格外突出。不走出新路,廣東可能無路可走;而倘若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不能突圍,中國經濟突圍就是一句空話。
南方日報:廣東面臨著怎樣的形勢?
梅新育:近30年來,在開放經濟體系下,以廣東為代表的中國沿海地區工業化路徑基本特點是依靠低成本優勢實行出口導向,在出口中又是外資企業、加工貿易主導。這條傳統工業化路徑取得的成就堪稱卓越,以至於國際上有人聲稱中國書寫了全球化時代最大的成功故事。
然而,今天的中國産業正在不可逆轉地步入高成本時代,昔日曾經構成中國在開放經濟環境中頭號競爭力的廉價勞動力正在成為過去,而且勞動力“成本”提高(即國民收入提高)本來就是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再加上人民幣匯率升值和原料、能源、土地成本上升,中國國內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價格競爭力日益動搖,來自越南、印度等一些後起發展中國家的競爭漸顯咄咄逼人之勢。
與此同時,外資企業在廣東生産和出口中佔有的比例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新興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興起、西方發達國家又力推“再工業化”吸引外包産業回流之際,廣東若不能打開新路,必然備受兩面夾擊之苦。
加大力度開拓新興市場
南方日報: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至今未消,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今年1月,我國外貿統計數據出現了罕見的進出口“雙降”情況。在您看來,從長遠的角度要緩解歐美市場疲軟的負面影響,增加我國外貿企業競爭力,企業要怎樣做才能站穩腳跟?
梅新育:就短期而言,我們的企業首要任務是穩住陣腳。為此,除了政府在穩定外貿稅制、擴大貿易融資等方面下功夫之外,面對傳統出口市場減速的現實,我們還可以加大力度拓展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市場。發達國家和地區是我國大陸傳統的主要出口市場,加大力度拓展新興市場完全有成功的希望。
對於借助危機實現低成本擴張的企業而言,潛在收購標的不僅僅在於境外資産,也包括境內外資企業。在母國陷入危機而中國宏觀經濟依然穩定的情況下,將在華子公司賣給中國投資者是不少外資公司最佳脫困之路。在危機期間,我國各級政府確實應該對內資企業一樣幫助在華外資企業盡力渡過難關,但對於實在熬不過去的外企,幫助他們尋找安排好買主比勉強維持更好。
就長期而言,我們還是需要搞創新,搞轉型升級。中國外貿升級的內容包括以下方面:出口商品結構升級,提高先進製造業産品在貨物貿易出口中的份額,加快發展現代服務貿易。出口商品國內增值率升級,包括增加出口商品國內加工環節和深度,以及提高出口商品利潤,改變“中國製造”商品出口價格只佔其最終銷售價格很小比例的狀況。貿易方式升級,在整個對外貿易持續增長的基礎上,提升效益較高、拉動經濟社會發展效果更大的一般貿易佔比。貿易主體升級,提高內資企業在對外貿易中所佔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