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景天魁針對日前社會上所謂的“啃老族”提出《關於激勵啃老族自立自強的提案》,試圖鼓勵他們自強不息。景天魁指出,“調查顯示,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養”。“啃老族”的與日俱增並迅速擴大,表明它已從一種“家庭現象”演化成“社會問題”。他甚至嚴厲地建議,“取消其享受各種社會福利的資格,以起到鞭策作用”。
坦率地説,中國目前的“啃老族”(尤其是大城市裏),很多並不是主觀上願意成為啃老族的。將“啃老”完全視作一種道德淪喪或是教育缺失,是有失公允的。“啃老”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公共政策以及相關公共品缺失。
高房價與物價,就醫貴與難、子女教育難等問題,幾乎是籠罩在每一個普通的“80後”頭上的利劍;而大學生涯的成本投入與最終收益不成比例,令他們中的一些要麼找到了工作,但收入不足以應付城市生活成本,要麼是一些人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無法維持生計被逼“啃老”。須知,這些民生問題並不是單靠一家兩家的孩子道德高尚、恪守孝悌就能解決的,這本應是公共政策作為的領域。
不僅如此,為何家庭們以及父母們心甘情願地被“啃”呢?除了親情,或許也是不得已。一方面,在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中,一個普通的大家庭對子女教書供學,通常會傾其家庭盡可能有的資源,指望子女未來能夠在社會流通中更上一層。然而,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與失業嚴重,令這種供學的投入與收益嚴重不划算,子女的收入有時根本無法維持在城市中的日常生活,這包括日常開支、租房買房、社交活動等。更重要的,這種生活的不堪重負還可能極大地阻礙了他們工作上的創新,令他們狀態不佳、發展受阻。而有條件的家庭,父母為其子女解決買房的首付款等“被啃”行為,等於是為子女解決了一件心頭大事,令他們能夠不斷在城市站穩腳跟,並在工作上充分釋放自我。另一方面,這種父母的“被啃”,也部分是因為整個社會的保障體系與現實嚴重不符,人們統統預期到了自己的養老金將來可能是杯水車薪,很多人“養兒防老”的思想依然不得不很嚴重,那麼對子女在就業、買房、買車等方面的支持,為其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也等於是在保障自己的未來。
此前有地方曾建議通過立法防止“啃老”,這是令人費解的,而文首的委員提出的“取消其享受各種社會福利的資格,以起到鞭策作用”建議,也是讓人匪夷所思。這種建議等於是將一個失敗了的社會化的罪責,強加在每一個普通的個體身上,而不去找尋公共政策的缺失與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