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李稻葵,由於身處多重身份——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央行貨幣政策管理委員會委員,一直被各大媒體所追逐。
3月6日上午在北京國際飯店上海廳舉行的記者集體採訪引起關注,現場記者向李稻葵拋出的問題很廣泛:從人民幣匯率改革到地方債務問題,從股市改革到內需發展,從稅費改革到財政預算,從經濟增長目標下調到民間借貸問題,從房地産調控到創新型企業免稅問題等。
針對今年首次降低GDP的增速意義,李稻葵指出,中國經濟追求的目標是可持續增長,不是一兩年的快速增長,不是十年甚至於二十年的比較快速增長。如果中國經濟僅僅是追求快速增長,就會傷害可持續增長的基礎,最後受到影響的不僅是中國的百姓,整個跟中國經濟相關的其他國家的百姓也會受到傷害。所以,中國適當放慢一點增長速度,這是對世界經濟的一大貢獻。不僅是中國經濟自身的發展需要,也是對世界經濟負責任的做法。李稻葵強調,7.5%的意義在於中央政府在給各級地方政府一個明確信號,就是把質量和可持續增長放到首位,不要追求短時間的增長。 7.5%在於方向性和長期的考量。
李稻葵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仍然是內需,去年外需的貢獻是負的,去年的外貿順差繼續下降,從前年的1800多億元降到了去年的1550億元,今年的外貿順差還會下降,他預測今年外貿順差降到1000億元以下,降到GDP的1.5%以下,甚至於更低,所以今年擴大內需仍然是很關鍵的動力,其中兩個方面是很重要的:一是要真正拿出一些真金白銀去補助整個社會中間的收入最底層的這部分人群。二是公共消費型投資還會加強,公共消費型投資表面上是投資,實際上是消費,比如各級政府用於凈化空氣、設備改造、産能的改造這些表面是投資,事實上是消費,還有我們消費的空氣、自來水,所以空氣質量、水的質量等都屬於公共消費的範疇,這些公共消費的提高需要投資,這種投資如果多做一點,不僅不會惡化經濟結構還有助於改善經濟結構,也有利於提升了內需,這些方面值得進一步研究。
在回答有關人民幣匯率政策形成機制改革的提問時,李稻葵説,我們的匯率已經接近了均衡水平,具體表現有兩組數據:第一組數據是外貿順差和經常賬戶順差已經明顯下降,第二是外匯佔款已經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這兩組數據告訴我們,貨幣改革事實上已經取得了非常實質上的進展,在這個背景下,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進一步放寬雙向波動的幅度,比如先從千分之五跨度到千分之七或七點五,再往下走,看看效果怎樣。(本報記者 周子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