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年伊始,就在飽經歐債危機摧殘的歐元區各國在希臘債務減記協議達成以後都以為能緩口氣的當口,1月13日歐元區又遭遇評級下調的重擊: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宣佈下調歐元區9國信用評級,其中法國和奧地利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最高的3A級下調一級,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下調兩級,只有歐元區第一大經濟體德國維持其3A評級。同一天,希臘政府同私營機構債券持有者的債務減記談判因無法達成一致擱淺和歐洲央行對被市場寄予厚望的“財政契約”提出批評的消息傳出,種種負面新聞使得持續蔓延的歐債危機雪上加霜。
事實上,從次貸危機到歐債危機的整個醞釀、發酵過程中,在各個關節點上,三大國際評級機構陸續對美國、日本、以及深陷歐債危機的希臘、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國國家主權信用評級以及大批金融機構的評級進行了下調,在資本市場掀起軒然大波,引起美國、歐盟各國政府強烈不滿,稱其“落井下石”。評級機構在評級時機以及下調幅度上遭受廣泛而嚴厲的質疑。由於三大評級機構在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中的糟糕表現,被指“在危機爆發前後無所作為”,評級的獨立性、有效預警作用備受質疑,甚至被認為是“危機的製造者”。
但無可否認的是,無論怎樣評價這些評級機構,評級機構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具備某種點石成金、呼風喚雨的超自然能力卻是毋庸置疑的。為什麼評級機構會有如此魔力呢?
國際評級機構:西方霸權的魔杖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裏德曼曾説,“我們生活在兩個超級大國的世界裏,一個是美國,一個是穆迪。美國可以用炸彈摧毀一個國家,穆迪可以用債券降級毀滅一個國家;有時候,兩者的力量説不上誰更大”。在20世紀90年代,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領導人來説,最重要的訪客也許不是其他國家的首腦,而是來自穆迪的職員。弗裏德曼所説的景象就是評級霸權的真實寫照。
評級權是信用體系的核心,而世界的評級霸權掌握在美國手中,執世界評級領域之牛耳的是美國三大評級公司:美國標準普爾公司、穆迪投資服務公司、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 。三家評級機構各有側重,標準普爾側重於企業評級方面,穆迪側重於機構融資方面,而惠譽更側重於金融機構的評級。三大評級機構都有至少60年以上的歷史,經歷了全球金融市場的重大變遷,擁有的經驗和人才其他機構難以匹敵。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于2008年就曾發報告指出,穆迪、標普、惠譽三大評級巨頭已壟斷全球95%的評級業務。這意味著,全球的金融市場信用基本上都由這三大機構來“審判”,影響力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