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甄曉華,男,68歲,祖籍山西臨縣人士,退休前任職于某市委部門。脂肪肝、高血脂患者,病史18年。2009年開始服用熊膽粉,未見顯著療效。
打開歸真堂的網頁,“金膽上品,養身臻品”八個大字貫穿始終。也就是説,打著養生保健為主要旗號的歸真堂是靠著保健市場生存下來的,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説,熊膽類制藥在自己的醫藥生活當中也並非唯一和不可替代。
“活熊取膽”的爭論進入白熱化,本來低調幕後的一系列熊膽粉産業鏈上的企業被悠悠之口牽連出水面,尤其一些上市企業遭到公眾質疑,甚至影響到整個以野生材質為産業鏈的保健醫藥企業,面對這次來勢兇猛的市場“危機公關”,以風口浪尖上的歸真堂為首的企業,究竟該何去何從?
上市危機
日前,主打産品都為活熊取膽製成物的幾家上市公司——雲南白藥、吉林敖東和創業板上市公司上海凱寶,2月以來漲幅分別為3.13%、10.5%和17.16%。3家上市公司的股價並未因歸真堂“活熊取膽”之爭而受到影響。而處在各方爭議浪潮中搖擺不定的歸真堂,其負責人也宣佈,2月份的整體銷量不減反增。
當然,這些“逆市而發”的現象絲毫不容類似企業掉以輕心。謀求上市的企業仍然危機四伏。就在2月14日,NGO基金聯合72名社會知名人士向中國證監會信訪辦遞交籲請信,懇請對歸真堂的上市申請不予支持及批准。籲請信稱,歸真堂不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並列舉出三點理由:其一,歸真堂主營的熊膽業務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其二,熊膽行業經營環境可能發生重大變化,並對歸真堂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第三,歸真堂在最近3年內存在違法行為。“歸真堂一旦獲批上市,將引發各界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激烈爭辯,並可能對政府職能部門監管能力和公信力産生質疑。因此,懇請證監會及有關部門慎重考慮,對歸真堂的上市申請不予支持及批准。”
在環保力量、公眾質疑和相關法律援引的各種聲音裏,以歸真堂為首的企業謀求上市之路,危機四伏,困難重重。
熊膽制藥能不能被替代?
歸真堂開放日的表現並未讓社會輿論暫緩,反而激起了新一輪的辯論。姑且不論“子非熊,安知熊之痛”之流的詭辯,一個行業的存在是因為市場需求,而類似歸真堂的企業生産的熊膽制藥是否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則成為了公眾應該理性思考的關鍵。
一位老中醫日前接受媒體採訪的視頻引起關注。他説熊膽最有用的提取物是熊去氧膽酸,有治療高熱、驚厥,清熱解毒的療效,最直接的用法就是“退熱”。但老中醫從醫四十餘年,很少給人開熊膽藥,因為要達到“清熱解毒”療效的藥物太多,靜脈製劑和針灸都是有效和常用的辦法,完全沒有必要開熊膽制藥。
國家藥監局官方網站早在幾年前就公佈,批准的含有熊膽粉的藥品只有8個品種,而且熊膽中主要的藥用成分熊去氧膽酸(UDCA)等原料,已經可以用人工合成的方法代替。
世界醫藥衛生理事會特聘醫學專家、老中醫劉正才也曾經説過,2000年來,絕大多數正統的中醫在臨床上都沒有用過熊膽,説明熊膽並非必用之藥。目前國內外醫藥界甚至還研製出非熊膽類的鵝膽、豬膽和人工合成熊膽等産品,完全可替代熊膽的藥用價值。
在歸真堂的官方産品主頁,熊膽産品的功效十分明確:1、可防治肝炎、酒精肝、脂肪肝等;2、清肝明目;3、清熱解毒;4、利膽溶石;5、可降壓、降脂、降火。公益之戰還是利益紛爭?
活熊取膽最初是從朝鮮傳入中國的。網上流傳的“活熊取膽”照片來源於多年前在東北偏遠山村一帶村民落後的養殖取膽方式。直到國家重整養熊産業並規定無管引流為法定取膽方式。也就是説,這種方式已經存在許多年,然而為什麼直到今天才因為一個小小的歸真堂上市忽然一瞬間集中爆發?
有業界人士透露,熊膽産業並非公眾想象的那麼簡單,歸真堂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小角色。譬如熊膽原料使用者是上海凱寶藥業,早在2010年年初就上市了,産業鏈整合後市值已經達到70多億元。為什麼環保人士盯上的是歸真堂而非凱寶呢?因為力量抗衡的懸殊。一旦類似歸真堂之流的企業上市成功,産業鏈兼併融合將成為一種大勢所趨,到時候想取締這個産業就更加艱難。
此外,事件背後還有多個利益團體時隱時現,有基金説要收購,歸真堂反駁沒有收到要約;有人工熊膽研發機構為人工熊膽上市助威,有某監會使得另一些機構瞬間成名。
在高達上百億的熊膽産業鏈裏,也許存在的不僅僅是公益,更多是各方利益的博弈。歸真之路,去向何方?
事件起源於微博曝光的“活熊取膽”,歸真堂的上市推波助瀾。有人説,其實在這起事件中,歸真堂不過是枚小角色,背後有比它更值得社會去譴責的利益鏈。然而就是因為它有一個養殖基地,活色活香的案例和生動的照片總是比經濟關係更能打動人心。
歸真堂的開放參觀不僅沒有堵塞悠悠眾口,反而把自己更推上了風口浪尖。其中關於這樣一類企業要不要繼續生産甚至生存下去,成為了動物保護基金、企業、中醫藥領域、法律界和社會之間隱形博弈的熱潮。
有時候理性思考和感性認知之間總是矛盾的,但是存在即合理。沒有人能真正用熊的視角為熊發言,正如沒有人真正有資格一票否決這個産業鏈。
國務院新聞辦幾年前曾經提及熊膽藥物的中醫藥替代問題,當時説中藥裏面還有123個品種需要熊膽作為原料,還沒有找到很好的替代品。因為人類的共同利益,所以這個産業鏈得以“合理”地繼續存在到現在。然而隨著各方知識的進一步普及和醫藥學的進一步發展,替代品相繼出來後,更多的人可以超越這種利益面來看待熊膽藥用的現象,悲憫成為了超越市場的新動力。
也許歸真堂作為企業的生産生存和發展沒有錯,動物保護基金出於人文關懷沒有錯,公眾的道德和人性反思更沒有錯,但是,客觀存在的産業危機和行業發展,卻需要有某種力量和更強大的組織來規範和引導。相關企業必須意識到,如果不加快技術革新或産業轉型,拋棄或改良“活熊取膽”方式,市場大門會隨之逐漸關閉。
普世的價值觀對抗傳統産業鏈,也許沒有誰勝誰負,正如上市企業股票依然高漲,但是,動什麼,也不要動人性。在複雜的市場環境裏,有關部門抬高行業準入門檻,規範生産環節,取締違法行為,正確引導和把握相關準入準出,也許這才是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合理合法途徑。(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