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合理的存貸款利差不是僅靠推進利率市場化就能解決的,還應當合理放寬銀行業準入門檻
本報記者 劉 暢
銀行業的利潤離不開實體經濟的支撐,否則一定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受訪人: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郭田勇
記者:有觀點認為,銀行的利潤某種程度上構成實體經濟的成本,因此銀行業的高利潤壓榨了實體經濟空間。您如何看?
郭田勇:金融業是第三産業,商業銀行處於整個經濟鏈條的中間環節,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對於目前出現的實體經濟發展與銀行高利潤之間不夠協調的問題,需要客觀看待。
首先,實體經濟發展出現的問題並非是銀行利潤高增長造成的,兩者之間沒有因果關係。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宏觀經濟週期的波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等。其次,從企業的社會責任角度來説,在整體經濟環境出現波動的時候,銀行業應當適度讓利給小微企業、普通客戶。如果大量的小微企業發展後勁越來越弱,也會導致銀行的利潤不可持續。因此,商業銀行可以考慮通過調整貸款利率的方式,哪怕是降低上浮幅度等讓利給中小企業。同時,在向企業提供貸款時,不能再追加一些不合理的附加條件,不要再提高中小企業的貸款成本。
記者: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能否有利於縮小目前存貸款利差過大的問題?
郭田勇:形成合理的存貸款利差不是僅僅推進利率市場化就能解決的,還應當合理放寬銀行業準入門檻。利率市場化與放寬市場準入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如果準入門檻不降低,僅僅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就可能會形成現有金融機構聯合性的、相對壟斷的狀態,其結果可能是貸款利率不降反升;如果只降低行業準入門檻,不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就可能會大量吸引社會資本辦銀行,金融業就會形成一個大量吸食資金的“黑洞”,不利於資金在各領域各行業的配置。
總的看,銀行業應該成為一個競爭性行業。在這個市場內,保持合理的利差是肯定的,沒有利差,資金也不會進入銀行業,但是利差應該是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合理結果。
記者:除了利差收入,商業銀行合理的利潤來源應該來自哪些方面?
郭田勇:現代商業銀行根本上説還是要走集約化經營之路,提高資源集中度和使用效率。要通過高效率的資金配置、高水平的金融服務,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特別是在當前全面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我國銀行業要提升長期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創新經營模式,開拓中間業務領域,審慎完善風險管理,推行綜合化經營模式,更好地體現銀行業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支柱地位。銀行業一定要樹立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的意識,銀行業的利潤離不開實體經濟的支撐,否則一定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