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油菜籽恐步大豆後塵? 專家稱只是時間問題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2日 12: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糧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産業鏈源頭的農民油菜種植積極性低下,中間貿易商因為各地菜籽價格一致、無利可圖,終端企業由於原料價格、貨源等因素苦苦掙扎,我國菜籽油行業處境十分尷尬。

  如今,進口大豆已經佔到國內大豆需求量的六成以上,國産大豆已經全面落敗,與之相比較,油菜籽的命運似乎還不是那麼危險。2011年我國進口油菜籽126.2萬噸,當年國內産量為1261.43萬噸,進口量僅為國內産量的一成。而海關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進口大豆5264萬噸,佔到世界大豆進口總量的59%。

  不過菜籽油現在已經下降為我國油脂消費的第三把交椅。資料顯示,2002年之前,菜籽油還是我國消費者食用第一油,當時我國北方居民主食大豆油、花生油等油脂;南方主要食用就是菜籽油。隨著大豆、棕櫚油等國外食用油脂的進口,菜籽油的地位一落再落。

  供需失調

  鋻於我國大豆産業已經全面淪陷,作為世界第一油菜籽生産大國的專家和學者們生怕油菜籽也會重蹈大豆的“滑鐵盧”。早在2009年,國際油菜學會理事會主席、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就指出,我國油菜籽市場逐漸萎縮,要防止小菜籽重蹈大豆的覆轍。

  中華糧網長沙辦事處主任孫忠表示,由於人口持續增加和油脂需求的剛性增長,進口一定量的菜籽油及油菜籽對我國油脂市場進行補充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對國際油菜籽市場的依賴程度持續提高,以至威脅到了國內油菜籽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後果將是嚴重的。由於菜籽油加工業進入門檻較低,一些産區菜籽油企業遍地開花,導致很多中小民營壓榨油廠産能過剩,不僅造成了加工企業“吃不飽”、原料低水平利用。另外,在營銷策劃上,國內“雙低”油菜籽的資源優勢並沒有得到很好發揮。孫忠認為,我們應該以更強的緊迫感提早謀劃,未雨綢繆。

  湖南銀光糧油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果告訴記者,公司目前仍然在做菜籽油和調和油等油脂産品。在他看來,這些油脂産品只是企業向生産茶油階段的過渡。“總不能讓這些設備都閒置起來吧。”他表示,生産菜籽油利潤率很低,一方面原因在於菜籽油的原料價格不斷上揚,另一方面就是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短期內無法發生更改。

  由於永州是湖南省茶油生産大縣,因此産量豐富,做茶油被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雖然茶樹生産週期長,出油率也不高,但是具有品牌價值,是高端食用油,市場空間較大。而菜油的發展空間卻是日益萎縮。”李果説道。

  一位在湖北荊州做菜籽油貿易10年、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不無心酸地透露他的菜籽油生意日漸困窘。他告訴記者,國産油菜籽出油率低、價格高已經成為行業現狀,由於國家出臺保護措施,才導致進口油菜籽和國産油菜籽的價格沒有出現大的倒挂。但即使這樣,油菜籽壓榨企業依然無力購買原料。他認為,雖然我國菜籽油行業出現了供需失衡,但是菜籽存貨還是有的。“現在我們做貿易的油菜籽收購價就在2.4元/斤,而油廠的收購價只能在2.3元/斤,再貴他們就承受不起了。他們收不起,農民也賣不起,這就形成了兩難局面。”不過他也表示,中間貿易商的日子也不好過,國家對油菜籽實行臨儲收購,全國各地一個價,囤貨也無利可圖,行業前景十分黯淡。

  一位做糧食生意多年的油脂企業人士表示,現在湖南、湖北很多中小型油脂加工企業已經停産,即使不停産也並不是因為利潤驅動。“那些大型榨油企業中糧、益海嘉裏等龍頭我不清楚,但是中小油企很多已經停産。沒有停産的也是因為爭取到了農發行的貸款,在苦苦支撐。做菜油做出利潤的鳳毛麟角。”上述人士説道。

  多重衝擊

  中國糧油信息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我國部分地區豆油價格維持在9000~9500元/噸之間,菜籽油價格在9900~11000元/噸之間徘徊,棕櫚油價格在7600~7800元/噸之間,相比較而言,豆油和棕櫚油的價格優勢十分明顯。

  一位菜籽油貿易商告訴記者,由於菜籽油價格較高,加上豆油和棕櫚油對菜籽油的衝擊,現在市場上基本沒有純正的菜籽油。“超市中那些標明菜籽油的産品很多都是勾兌的。這也是業內一個秘密,不然企業就沒有利潤。”不過即使如此,很多企業還是無法擺脫虧損的命運。據他了解,去年他的很多終端貿易企業客戶都出現了虧損的局面。不過他也表示,如果價格上漲,這些企業還有翻身的機會,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做小包裝食用油,等待菜籽油價格上漲的時機。

  除此之外,日益減少的油菜種植面積是對菜籽油行業的又一衝擊。早在2010年多地就出現油菜改種小麥的情況,這種趨勢持續到如今。上述貿易商告訴記者,在他接觸的農民中很多已經改種小麥。在他看來,小麥屬於糧食作物,對人工要求少,産量也較高,尤其是國家統一供種之後,小麥收益穩定,風險較小;而對於油菜,國家尚未建立完善的補助體系,因此農民種植積極性遲遲無法提升。

  曾有學者疾呼:我國擁有幾千年的菜籽油食用歷史,即使是現在,油菜的種植面積和産量依然位居世界第一,我國油菜籽沒有理由重蹈大豆覆轍。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我國也曾經是大豆的原産國,如今我國原産大豆不知道躲在哪個角落裏“期待陽光”呢。

  路在何方

  為保住中國油脂的第二條防線,許多業內專家殫精竭慮,紛紛獻策。

  曾有人在大豆市場失陷之後,提出用菜籽油、花生油等油脂代替大豆實現我國油脂食用多元化,保證我國油脂安全,被以消費者習慣短期難以改變、花生油如果單做油脂會影響其糧食用途等理由而否定。

  在當時,菜籽油並沒有引起過多的非議,畢竟油菜籽種植條件要求不高,又不和糧食作物爭搶耕地,菜籽油頗有擔當大任的意義。孫忠表示,目前國內油菜籽産量不及大豆進口量的三分之一,僅僅依靠菜籽油這一單個品種來提高國産油脂在油脂消費市場的佔有率是不現實的。他認為當前要做的就是穩定菜籽油行業的發展格局。如今時過境遷,菜籽油也進入行業“陣痛期”。孫忠認為只有通過“政策聯動、部門協作、多品種齊上”的辦法,充分發揮國産雙低菜籽油、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多品種油脂的資源優勢,才能真正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油脂之路”。

  記者採訪的多數油脂企業表示,菜籽油行業發展前途會和大豆一樣,停産或倒閉只是時間問題,在他們看來,如果能爭取國家政策扶植或銀行貸款支持,也許企業還有一絲生機。

  農民的油菜種植積極性是保證菜籽油行業發展的前提。提升種植技術、出油率,提高“雙低”油菜籽、非轉基因油菜籽等國內本土油菜的種植面積,保證對農民的種植補貼,是確保農民種植積極性的重要手段。

  然而,油菜籽産量的擴大卻遭遇了挑戰,鋻於油菜多種植在丘陵等機械化條件較困難的耕地,很多大戶不願意種植,有政府官員直言不諱地指出,大豆走過的路,油菜籽正在一步步地重復。

  終端的菜籽油企業成為眾矢之的,産能過剩、分散、進入門檻低使得這個行業根本無法應對外企的挑戰。數據顯示,外資已經參股控股我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的60多家,佔總股本的66%。如此背景之下,菜籽油行業的發展前景堪憂。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菜籽油企業要想與外國巨頭競爭,種子、種植、加工、營銷産業鏈一個都不能省,而我國菜籽油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王盟)

熱詞:

  • 油菜籽
  • 菜籽油
  • 大豆産業
  • 大豆進口量
  • 茶籽油
  • 滑鐵盧
  • 小麥
  • 農民
  • 油脂企業
  • 中間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