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華銳風電神話誕生於一場沒有先例、尚不成熟的風電商業化應用進程中。如今,野蠻生長、脫離市場的那一頁已經翻過。
“風電是一個長跑項目!”2008年,當“黑馬”華銳風電超越金風科技時,後者曾如此回應。如今看來,他們説對了一半——2011年,中國最大的風機製造商華銳風電遭遇“多事之秋”;當然,金風科技也沒有好到哪兒去。
根據華銳風電2011年三季報,業績相比去年大幅下滑,並預計年度凈利潤同比將下滑50%以上。這些現象的背後,折射出華銳風電的窘境——高速擴張病。
其中,政策的“催肥”難以忽視。毫無疑問,華銳風電過去幾年是政策最大的受益者。但成也政策、敗也政策,在其暴露的問題無法被速度掩蓋的今天,它又自然地成為眾矢之的。不過,在“野蠻生長”的風電行業進入調整期之時,國家層面的風電並網導則仍在醞釀中。也就是説,需求端卡著風機行業的脖子。這其實是最要命的桎梏。此時的風機製造業界已經開始陣痛中的反思。“行業發展確實過於急功近利。”一位風機製造商稱。當華銳風電締造的神話無以為繼時,可以預見,未來的風電行業將發生劇變。在國家發改委2011年4月發佈的2011年版《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在新能源鼓勵類別中已見不到風電的影子。這個昔日最受青睞的新能源門類,僅僅是在“風光互補”的子項中作為補充一帶而過。風電項目的審批也已收緊,曾經由地方政府擁有的5萬千瓦以下風電場的審批權已被中央收回。
“風電的經濟賬沒法計算。”華彩諮詢董事長白萬綱表示。風電場發展速度和電網發展速度不協調,被認為是制約風電行業發展最大的癥結。“電網公司通常必須從盈利角度考慮電網建設。如果不穩定的風電每年只能發2000小時,而火電可以發4000小時,你認為該如何選擇呢?”“國家要發展風電行業,應該先進行深入研究,大面積商用化推廣不能過急。”國家電網的一位專家數年前就曾表示。即使在風電非常發達的丹麥,如今仍在進行著未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實驗。
華銳風電的神話,誕生於一場沒有先例的風電商業化應用進程中,但這場大規模商業化進程的弊端已不斷顯現。“與電力系統的融合是整個風電行業下一步發展的重點。”電網人士稱,野蠻生長、脫離市場的那一頁,已經翻過去了。
(據《中國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