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IPO不審”拷問市場 新股發行改革漸入深水區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4日 16: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投資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分析人士稱,審批制引發諸多問題,但A股市場距離實施註冊制還很遠,因為郭樹清不僅很難平衡各方利益,而且還會遭遇較大阻力。

  一石激起千層浪。"IPO不審行不行?",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內部會議上拋出的這個問題,引起業界廣泛關注。有審核委員會委員認為,這是郭主席試水新股發行改革的又一個步驟。記者發現,關於"IPO不審行不行?"討論背後的焦點在於:各方利益如何平衡。同時,投資者更加關心現行制度下,新股發行應該如何走下去?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不論郭主席拋出這個問題的目的何在,業內人士認為,A股市場距離實施註冊制還很遠,因為郭樹清不僅難於平衡各方利益,而且還會遭遇較大阻力。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郭主席的話,僅僅是一次頭腦風暴。目前A股市場並不具備採取註冊制發行的條件,無論是投資者,還是整個A股市場,都還不成熟。而且,市場對於炒作新股有特殊的‘感情‘。"

  另一方面,目前發行人和承銷商誠信意識淡薄,也是實行註冊制最大的問題。董登新認為,按照目前新股高價上市、超募,之後業績變臉、股價下滑的路徑來看,註冊制下必須要有足夠威懾力的法律監管,如此發行人才有資格上市融資。

  當然,利益的另一方--發行人自然是十分喜歡IPO不審的,因為可以不用排隊就可以融資上市。但在目前的新股發行制度下,利益的天平其實已經向發行人和承銷商傾斜,尤其是上市後業績的頻頻變臉讓投資者是虧損連連。

  而這一點可以從現在的申購報告中看出,券商因為承銷發行人股份而不斷地吹捧公司未來的發展空間,出現了給予新股高溢價的發行價。而這背後就是承銷商與發行人捆綁在一起的利益集團!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券商人士表示:"現在券商在經紀業務上因為大盤處於熊市而未有較大的盈利空間,未來有關投行、創新業務肯定是券商嘴邊的‘一塊肥肉‘,因此券商肯定希望管理層能夠多發新股,從中賺取承銷的費用。"

  註冊制不能簡單照搬

  如果管理層對新股IPO實施註冊制,企業可以不排隊就上市,那麼必然要完善其退市制度。沒有只讓企業上市而不退市的道理,更何況在註冊制下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也是參差不齊的。

  董登新告訴記者:"按照美國的做法,一旦發行人在新股發行時出現財務造假等情況,不僅要處以20-30年的牢獄,而且還要處於較重的經濟罰款。同時,投資者也有用腳投票的能力,即對於業績較差的公司,用腳投票給予較低估值,如此才能實現市場化。而在A股,儘管之前有八菱科技和朗瑪信息首次發行失敗,但仍然只是個案。更何況,現在熊市中新股也沒有大面積破發,市場資金還是在炒作新股!"

  A股投資者唐先生在看到"有關郭樹清提出IPO不審行不行"的消息後,氣憤地向記者表示:"在審核制下,新股發行都這樣,如果不審了,這些公司還不蜂擁上市!而且還可能大量粉飾報表,給投資者和市場造成傷害!"實際上,在記者的採訪中,有超過8成的股民不贊成管理層不審核新股,認為A股市場在內幕交易、炒縱股價的環境下,無法適應不審核的市場。

  綜合來看,董登新認為,目前A股市場尚不具備推行註冊制的基本條件。而A股未來要推出註冊制必須具備三個必要條件:其一,投資者必須具備"用腳投票"的能力;其二,上市公司與證券仲介具備足夠的誠信意識和法治意識;其三,上市後的監管具備足夠的威懾力。

  應先解決現有新股發行問題

  董登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儘管郭主席上臺後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十分清晰,但目前在審核制下,新股發行存在諸多問題,其中"三高"問題就亟需解決。

  而在新股"三高"背景下,IPO項目更是亂象叢生,讓新股發行審核制也備受質疑。因此,有投資者認為,管理層在規劃A股發展時應該一步一步地走,先管理好眼下的問題,不要想一口吃個大胖子!

  記者注意到,自新股發行改革兩年半以來,另類IPO、財務報表粉飾造假、發行公司被舉報、新股統統超募等亂相都給投資者帶來了血的教育。

  除此之外,勝景山河發行後被舉報造假而被取消上市資格也成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以來突出的問題,之後中小板、創業板新股被舉報的頻率明顯上升。而被舉報的內容不是偷逃稅款,就是採取非法手段鯨吞資産,或者是被曝多年拒為大多數職工辦理社會保險及繳納公積金。如此,在註冊制下,發行人被舉報率急劇上升,進而讓股民在一個沒有誠信的市場裏,失去參與信心。

  對此,有市場人士提出,在審核制下,新股IPO發行都面臨諸多問題,其中海普瑞的典型例子就是發審委把關不嚴的問題,更何況是註冊制下的新股發行,就能保證上述問題不會重蹈覆轍或者被放大諸多倍嗎?

  觀點

  許小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取消發行審批制是建設公正、有效市場的必要前提,是根治腐敗的有力措施,堅決支持取消審批制。審批並未保證上市公司的質量,缺少好公司,股民當然賺不到錢,只能在炒作的遊戲中給內幕人抬轎子。監管者的重點是信息披露,而非公司質量。

  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IPO不審行不行"是個偽命題。重點是公司上市過程中的披露要完整、精確、透明,如果沒有做到,上市公司、券商、審計單位、律師事務所都要擔負責任。如果股民不夠成熟,也許審可以保護股民利益,但是審的目的是保護股民、質疑有問題的公司,而不是濫用選擇權、墨守成規。

  劉勝軍(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廢除審批制後,大量企業上市,股市市盈率回歸合理水平,企業將不再對IPO趨之若鶩。在健康的市場,任何企業都可以上市,唯一的差別在於股價的高低。沒有不適合上市的公司,只有不合適的價格。發審委設置的所謂標準,導致阿裏巴巴、騰訊等大量優秀公司被迫海外上市,國內投資者無緣分享其成長性。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只能靠投資者用錢去投票,發審委員如果有這個能力,何不自己去做PE發大財?發審委不能幫助投資者選美,反倒滋生腐敗和尋租,君不見,創業板已成變臉板,情何以堪?審批制下的高市盈率、PE的合法形式,為權貴尋租提供了完美的場所。不消除實質性審批權力,通過任何漸進式改革(如保薦人制度)來企圖消除IPO腐敗都是徒勞的。

  陳美  金融投資報

熱詞:

  • 新股發行
  • IPO
  • 註冊制
  • 市場資金
  • 券商人士
  • 發行公司
  • 市場人士
  • 破發
  • 股市市盈率
  • 保薦人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