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國找礦戰略堅持政府不與市場爭權
⊙新華社電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9日在北京説,根據國務院發佈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國家多方面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礦業開發領域,只要社會資金和企業能夠單獨承擔,中央地質勘探基金就要撤出,政府不與市場爭權,不與企業爭利。
徐紹史在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召開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上説,國務院通過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堅持地質找礦新機制是一個核心要求,就是公益先行,商業跟進,中央地勘基金銜接、整裝勘查、快速突破。公益先行主要是提供勘查選區及地質信息。商業跟進就是凡風險比較小、社會資本和企業願意投入的,只要有人願意做,各級政府就應該放,政府不與市場爭權,不與企業爭利。基金銜接主要是為商業勘探分擔風險,中央地勘基金可以單獨做,也可以跟社會基金、企業合作,等風險降低到一定程度,只要社會資金和企業能單獨承擔,中央地勘基金就撤出。
根據國土資源部預測,本世紀中葉,我國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礦産需求強勁,高峰大體在2025年-2035年,2035年後才可能平穩下降。
徐紹史説,大宗商品特別是礦商品受到貨幣體系,過度投資,壟斷經營和地緣政治影響,特別是過度金融化影響,金融衍生品增多,投機增多,大型機構投資增多,礦産品脫離實體經濟供求關係,價格高位振蕩,經濟處於擴張期,礦産品交易量、價齊升,可能增大通脹和經濟過熱風險;經濟處於收縮期,礦産品量價齊跌,可能導致産能過剩,拖累經濟。要立足國內資源,利用市場機制,啟動民間資本,就要打造以市場機制為導向的制度平臺。社會資本、企業資金、勘查企業都可以礦權、勞務、技術服務、資金等形式投資入股,參與找礦突破。促進資源、資本、企業、地勘單位良性互動,調動多方面積極性。誰投資誰受益,特別要確保投入者合法權益。地方上也要受益,所在地民眾也應受益。
“十年需求高峰”迫近 中國找礦再度提速
我國對礦産資源的需求高峰大約在2025~2035年
因主要礦産資源對外依存度連年上升,中國政府未來數年擬“舉全國之力找礦”。
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9日聯合召開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動員會議。國土部部長徐紹史表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已經發出了“舉全國之力推進找礦突破”的號令。
國務院常務會議去年10月通過了該《綱要》,提出了中國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目標任務:要用3年時間實現地質找礦重大進展,5年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8~10年重塑礦産勘查開發格局。
一些資源保障年限低於10年
國土部今年設定的找礦目標是,新增石油地質儲量10億噸、天然氣6000億方,新查明鐵礦石資源儲量15億~20億噸、銅200萬~300萬噸、鋁土礦2億噸,並努力實現頁巖氣勘查重大進展。
之所以要推行全國大找礦,背景自然是中國不斷增長的礦産需求,以及本身的礦産儲備實力(人均礦産探明儲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兩者之間不能達到平衡。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上述會議上表示,加快找礦行動,能夠加強我國的能源資源保障能力,有效緩解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最大限度降低我國對國際資源市場的依賴。
“近年來我國大宗戰略性能源資源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制約日益凸顯,據測算,我國45種主要礦産中已經有11種出現一定程度的短缺,按照現有的探明儲量,一些大宗資源儲量靜態供應保障年限已經處於10到15年之間,甚至有的已經不足10年。”他説。
杜鷹稱,隨著礦産資源消耗規模的快速增長,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大宗礦産消耗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石油、鐵礦石等主要礦産物的對外依存度均超過50%。作為礦産資源消耗大國,中國如將供應源完全寄託于國際市場,既不現實也不可能。
《2010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即顯示,2010年我國礦産品貿易同比增長42.9%;其中進口額同比增長43.7%;出口額同比增長41.2%。鐵礦石對外依存度為53.6%。而石油的對外依存度為54.8%。
近兩年來,國際大宗礦産資源價格不斷攀升,加大了中國進口的成本壓力;而一些重要礦産國的政局動蕩,也提示著中國需要進一步警惕礦産供應源的穩定性。
海關總署近日公佈的2011年海關主要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進口原油2.54億噸,同比增長6%,所花費的資金卻同比增加了45.3%。
需求高峰尚未到來
徐紹史也表示,金融危機短期內對全球及我國礦産品的需求和市場將帶來一定影響,導致資源價格高位震蕩。但從中期看,資源供需形勢仍然趨緊。我國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力度仍不能滿足礦産品消費的快速增長。石油、鐵、銅、鋁等大宗礦産對外依存度超過50%,資源安全存在隱患。
徐紹史表示,根據相關測算,我國對礦産資源的需求高峰大致要在2025~2035年出現,之後才可能平穩下降。
這種測算可能基於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種預期。此前,一些經濟學家也預測,中國若能恰當推動科技創新和結構性改革,未來10到20年內應可保持每年8%左右的實質經濟增速。
這也意味著,我國礦産資源供需緊張並非一個短期性難題。
此外,雖然中國政府對找礦的動力強烈,但另一方面浪費礦産資源的現象又非常嚴重。據徐紹史介紹,我國礦産資源綜合利用率平均只有30%~35%,遠低於世界先進水平。
為了統籌礦産資源開源和節流,國土部已經要求地方抓緊編制《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方案》,除了個別省市外,其他地方都應在今年3月底前上報。(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