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周俊生:拉動內需的著力點在消費市場之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3日 10: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家統計局春節前夕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8萬億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1.6%,雖然仍在上升途中,但增速相比2010年放緩了2.2個百分點。在前兩年政府大力推進刺激消費政策的背景之下,內需市場卻活躍不起來,這也證明了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將經濟工作重點確定在拉動內需方面是一項極有針對性的決策,尤其是面對今年外圍經濟不樂觀,大規模投資可行性不大的局面,保證我國經濟“穩中求進”目標的實現,已使振興消費市場顯得越來越急迫。

  國內消費市場不給力,在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上,已經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我國的GDP儘管保持著強勁增長,並且已經雄踞“全球第二”的寶座,但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貿易來推進,消費則一直處於相對弱勢。我國經濟過度依賴於投資與外貿,産生了不少制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為此,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近年來一直都在不斷地推出各種有利於振興內需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在2008年底、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機開始肆虐的緊張時刻,中央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場危機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將推動經濟發展的抓手轉移到國內市場來,當時中央一些相關部委推出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政策和一些地方政府推出的消費券政策都顯示了這方面的努力。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很有限,與預期的目標尚有不小的距離。因此,在未來,儘管政府已經意識到了振興內需對保證經濟增長目標實現的重要性,但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實現這個目標,仍然是一個必須認真對待的重要課題。

  其實,不僅振興內需市場的話題由來已久,關於內需市場之所以長期處於低迷狀態的原因,輿論也早已指出,主要就在於我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還沒有建立起很完善的制度,因此民眾難以放手消費。我國普通民眾所面對的住房、子女教育、醫療、養老等開支十分龐大,特別是隨著這幾個關係到民生的基本方面在實行市場化以後,民眾必須為自己建立起可靠的財産積累,才能應付將要到來的這些開銷的支出。在經濟社會中,只要是對自己負責任的個人,他們的消費都是理性的,絕大多數人在消費時必須統籌將來的這些支出,當政府未能為民眾搭建起可靠的保障體系的時候,民眾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為自己建立起必要的保障,在增加收入缺乏可預期目標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壓縮目前的消費開支,省下可以省下的錢,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的不時之需做好準備。

  很顯然,如果無視這個“基本面”,只是停留在出臺“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之類微觀的臨時性政策中,除了誘導民眾將未來的積蓄用到即時的消費中之外,並不能從根本上提高民生質量,反而有可能為將來蘊積起現在不可知的社會問題。因此,最為重要的是切實地為民眾建立起可靠的社會保障體系,讓他們有信心樂觀對待住房、子女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大筆開支,他們才會放心地投入到即時的消費活動。因此,拉動內需的關鍵,其實在消費市場之外,它有待於加大改革的力度,而這種改革的方向,就是溫家寶總理1月21日在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中反復指出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積累起雄厚的物質基礎。但現在來看,由於收入分配製度未能及時跟上社會發展的變化,這種社會財富的增加未能由最廣大的民眾普遍享有。春節前夕,財政部公佈的我國2011年財政收支情況表明,我國去年的財政收入已經突破10萬億元,其中除了證券交易印花稅因股市行情低迷出現下降外,幾乎所有子科目的收入都有大幅上升,其中有的升幅高達三四成。不管這中間有多少特殊原因,在城鄉居民收入難以有效提高,消費市場難以振興的背景下,政府收入的單兵突進顯得十分刺目,也顯示出我國收入分配結構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這種改革的方向就是政府要有決心大幅度地讓利於民。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政府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也為建立起全民享受的社會保障機制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物質基礎。現在的關鍵就是政府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大幅度、大力度地推進改革。如果缺少大踏步的宏觀方面的改革和頂層設計,依然停留在出臺一些微觀的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那麼不僅讓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個目標難以達到,拉動內需的目標也很難收到具體的實效。

  (作者係財經評論人)

熱詞:

  • 拉動內需
  • 消費開支
  • 消費市場
  • 著力點
  • 家電下鄉
  • 基本面
  • 汽車下鄉
  • 全球第二
  • 改革發展
  • 消費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