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創新是所有取得偉大成功的商業組織的原動力——這一點幾乎無人不曉。然而對規模龐大的組織來説,管理層通常無法做到像創業家一樣思考。成熟公司一貫都是保護既得,而非不惜代價追求增長。
就在1月19日,柯達這個擁有131年曆史的老牌攝影器材企業,正式向法院遞交破産保護申請。儘管破産保護並不意味著柯達就此喪失重生的希望,但公司的黯然離場卻值得引起每一個人的思考:當任何一項成熟技術都有可能被新技術完全替代的情況下,大公司如何做到對市場變化的審時度勢,自我革新?上百年曆史的老牌成熟企業,應該如何打造持久而靈活的創新力?不只是柯達,這些問題還困擾著諸如諾基亞等行業巨頭。對此,摩立特集團合夥人、中國區總裁譚瑞(Thierry Delmarcelle)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21世紀》:很多人認為,企業隨著規模的增長,在變大的同時需要讓自己更加精簡和輕盈,才能持續創新。但最近也有觀點認為,大公司比小公司更有創造力,譬如蘋果和谷歌,因為只有具備規模與技能的大公司才能掌控創新的生態系統。您更認同哪一種觀點?
譚瑞:大公司和小公司在創新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取決於你如何定義創新。創新意味著在産品、服務和業務模式方面産生新的想法,同時還需要有能力將這些新想法引入市場。通常,小公司擅長前者,大公司擅長後者。小公司更擅長于實現突破性的創新,因為小公司的創始人通常比較少,他們更有激情。此外,小公司的客戶比較少,更容易適應需求和市場的變化,內部的合作也更加密切。而大公司一旦向某個業務領域轉型不成功,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損失。
通常情況下,大公司在創新方面顯得比較緩慢,有時內部機制較為官僚。但因此就説大公司不擅長創新是不對的,我們有很多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比如蘋果、3M、耐克、GE。這是因為大公司有能力將創新的結果市場化,而小公司則缺乏將相關創新引入市場的資源。所以,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它們都能在創新方面有所作為,關鍵是要看是否處於産業集群當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洞察行業的重要變化並且與行業趨勢保持同步。事實上,摩立特曾做過一個針對全球CEO有關創新方面的訪談,大多數CEO認為大多數創新來自於公司外部而不是公司內部。
《21世紀》:為什麼類似柯達這樣的大公司始終沒有進行自我革新,最終導致破産保護?這個例子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譚瑞:柯達自1880年創立之初就是創新領域的領導者,其相機膠卷業務處於領先地位並佔主要的市場份額。然而柯達在面臨來自日本公司的競爭時反應遲緩,例如競爭對手富士公司。富士産品在價格方面的優勢削弱了柯達在膠片業務的市場地位。後來,作為創新領導者,柯達取得了在數碼成像技術方面的重要專利。然而,由於擔心新業務會影響其傳統膠片業務,並且當時公司的財務狀況欠佳,他們很難迅速在新業務上投入大量資金。結果柯達被其他強有力而且對市場反應敏捷的競爭對手所取代(尤其是日本公司)。總的來説,柯達在某種程度上過於關注保留其膠卷業務,而沒有對數碼技術的革新進行全身心的投入。部分原因是由於公司在地理位置上沒有處於創新集群地帶,其總部位於紐約州的羅切斯特市。
《21世紀》:您認為,企業如何才能打造深入和持久的創新能力?
譚瑞:要實現持久的創新,企業應該與它的合作夥伴、供應商、顧客、研究機構、金融機構以及政府保持緊密的聯絡,這樣一來公司就可以不斷獲得新的信息,並將這些信息融入公司的戰略中,實現創新並保持競爭能力。為了實現這一點,公司必須做對兩件事情:一是他們需要成為創新集群的一部分,二是他們必須採取開放式的創新,比如與他們的供應商、客戶和業務夥伴一同參與創新。最後,持久的創新戰略需要有廣闊的創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