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週四,上證指數在券商、有色等權重的帶動下重回2300點附近,當日漲近30點,漲幅為1.31%。在此之後,滬指1月已上漲了96.65點,漲幅為4.39%。春節後,全月行情僅剩下2個交易日。
之所以在此鋪陳1月的大盤表現,是因為在股市裏有著“1月效應”的“傳説”,即大盤1月漲,則全年漲;1月跌,則全年跌。這一説法看似玄乎,但實際上從統計數據看,其應驗的幾率確實較高。換句話説,假若歷史的重演是大概率的事件,則2012年全年大盤能否實現漲幅,關鍵在於春節歸來後的1月30日、31日指數的表現。
而另一則“傳説”則是A股的“春節效應”,春節前後市場表現整體偏暖。從統計數據看,其應驗的概率也頗高。於是,一條非正式、不負責的行情預判邏輯便出現了:根據“春節效應”,今年1月大盤有望收漲;根據“1月效應”,今年全年大盤有望收漲。
當然,我們只保證統計數據的客觀,至於上述邏輯能否應驗,過年了,姑且帶點娛樂精神去看待這一預期吧。
1月行情成“預言帝”
作為每年的第一個交易月,1月行情其實並不顯眼。
據統計數據,1991年至2010年間,滬指1月最好表現為1993年,漲幅達53.57%;最差為2008年,跌幅為16.69%。從上漲次數看,1月指數實現11次上漲、9次下跌,上漲次數在12個月中僅排至第5(上漲次數最多的為2月)。從平均漲幅看,20年間的1月指數平均漲幅為2.74%,在12個月中僅排名第6;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間,其平均漲幅為-0.26%,在12個月中僅排名第9;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間,平均漲幅-0.73%,在12個月中排至第10,幾乎墊底。但是,這並不能動搖1月行情之於全年股市的重要性。在股市中,有著一則“1月效應”的説法,即大盤1月漲,則全年漲;1月跌,則全年跌。此説法靠譜嗎?還真有這回事兒。
據新快報記者統計,1991年至2011年間,1月實現上漲的11個年度中,有9次全年指數也為上漲;而1月下跌的10個年度中,有8次全年指數也下跌。其中,2011年1月滬指跌0.62%,全年指數也出現下跌,跌幅為21.68%。也印證了兩者的同向性。20年間,僅2004年、1999年、1998年及1996年共計4年兩者走勢相反,即1月行情與全年行情的同向概率高達80.95%,為12個月中與12月行情並列榜首。
過去7年無一落空
具體到各年度,則“1月效應”尚存在3大特點。首先,1月行情漲幅的大小,並不能預見全年行情漲幅的大小。例如指數在1月漲得多,並不意味著全年會有更大的漲幅、甚至後11個月總收益為負。兩者同向上漲的9個年度中,1993年1月指數漲幅最高,達53.57%,但全年漲幅不過6.84%,整體呈前高後低之勢;類似的尚有2003年,也出現了全年漲幅(10.27%)低於1月漲幅(10.47%);而1991年1月漲幅最小,僅1.85%,但全年漲幅為129.41%;1992年、2006年1月漲幅並不居前,但全年漲幅分別達166.57%、130.43%。
其次,1月行情跌幅的大小同樣不能預見全年行情的跌幅大小,但後11個月仍趨勢下跌。兩者同向下跌的8個年度中,全年跌幅全部大於1月跌幅,其中2008年的1月跌幅最大(16.69%),全年跌幅也居首(65.39%);而2001年、2011年的1月跌幅較小,均不超過1%,但全年跌幅皆超過了20%。
同時,自2005年至2011年間,“1月效應”則全部應驗。當中包括2006年、2007年的牛市行情,以及2008年、2011年的熊市行情。換句話説,股市成交量已有所活躍的過去7年來,“1月漲”並未令大行情落空,“1月跌”後也均出現慘澹行情。從目前的情況看,2012年1月行情已有收漲的跡象,且其漲幅也並不大,“1月效應”達成8連勝,有待市場檢驗。
“1 月效應”同向上漲年份
年份 1 月漲幅 年漲幅
2009 9.33 79.98
2007 4.14 96.66
2006 8.35 130.43
2003 10.47 10.27
2000 12.32 51.73
1997 5.20 30.22
1993 53.57 6.84
1992 7.00 166.57
1991 1.85 129.41
“1 月效應”同向下跌年份
年份 1 月漲幅 年漲幅
2011 -0.62 -21.68
2010 -8.78 -14.31
2008 -16.69 -65.39
2005 -5.90 -8.33
2002 -9.37 -17.52
2001 -0.38 -20.62
1995 -13.16 -14.29
1994 -7.62 -22.30
“1 月效應”失效年份
年份 1 月漲幅 年漲幅
2004 6.26 -15.40
1999 -1.05 19.18
1998 2.41 -3.97
1996 -3.23 65.14
(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