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特約評論員 郝洪
改革者改革自身利益是歷史的使命,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希望公費醫療改革早日遊過“深水區”,完成“歷史的突破”。
近日來民間關於在京中央單位公費醫療改革的傳言,終於有了官方回應。昨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佈會透露,將總結北京等地公費醫療改革的經驗,適時研究在京中央單位的醫療保障制度政策完善問題。
儘管,人社部新聞發言人並沒有明確取消在京中央單位公費醫療的時間表,僅僅表示要“適時研究”,民間輿論仍將此番發言視為公費醫療改革啟動最後“攻堅戰”的信號,歡呼聲此起彼伏。這場改革會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迅速到來嗎?公費醫療何時能徹底拉上帷幕?
種種現象表明,人們還需要足夠的耐心,等待改革者的自我改革。
各地公費醫療改革一直存在“高處不勝寒”的現象。江西、江蘇、山東,基層縣市已基本實行了醫保,省直機關和省會城市公務員還沒取消公費醫療;深圳公務員1992年就全部參加了職工醫保,而廣東省直、中央駐穗單位及廣州市公務員卻仍未與醫保接軌。
公費醫療改革推進到一定的權力階層,就推進緩慢,這究竟是因為“深水區”水太深,遊不過去,還是未下決心要游過去?
遊不過去的是“利益”的漩渦,是對特權的留戀。公費醫療的公務員群體,不需要為公費醫療繳費,卻可以享受醫療福利。從報銷比例看,目前,公費醫療在90%以上,職工醫保70%以上,新農合和居民醫保為60%左右。在一些城市,公費醫療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頂”,而職工醫保和新農合起付線高、封頂線低。
公費醫療改革本意是促進社會基本醫療服務均等化、維護社會公平,卻因特權福利的存在,加劇了各階層群體之間的貧富分化。一場立足於社會公平的改革,走到最後,恰恰出現了改革者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自下而上、由普通民眾而及官員的改革推進緩慢。
不只公費醫療改革如是,公車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規範約束官員的權力等,都遭遇到這樣的自我改革困境。這些由下而上、由易及難的改革,開始觸及到改革者自身利益,改革之難可以想見。
然而,改革再難也必須突破,因為我們不能自斷生路。改革開放30年,專注于社會經濟發展,社會改革滯後。要化解由此帶來的社會難題,維護社會穩定、可持續發展,就要在做大經濟蛋糕的同時,更公平地分配蛋糕,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社會分配製度、保障制度。
改革者改革自身利益是歷史的使命,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繞不開,也躲不過。這不是改與不改的選擇,而是快和慢的抉擇。歷史也證明,越早越有利,越快越主動。希望公費醫療改革早日遊過“深水區”,完成“歷史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