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能源雜誌封面圖
在政策和需求的雙重打擊下,新能源市場哀鴻遍野。但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仍有一批新能源企業反週期崛起,成為逆勢上漲的佼佼者。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危機真的來了,過熱的時候,我們需要變得冷靜,大家都失去信心的時候,我們要突飛猛進。這就是商業。”互聯網商業奇才、阿裏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在評價危機時,如是説道。
馬雲的忠告對於此前經歷過熱投資,如今又遭遇“市場寒冬”的新能源産業來説很是貼切。
事實上,對於內部治理完善,且掌控行業核心競爭力的成功企業而言,永遠不會存在真正的“危機”。這如同比爾 蓋茨常常告誡自己“微軟離破産永遠只有18個月”一樣,迫使企業不停進行創新和優化,永遠站在行業前沿。
此前,在新能源的“風光”産業熱潮涌動之時,大批資本借助中國廉價人力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迅速上位,“嫁接”出一大批新興企業。但這批“速生企業”並沒有找準、站牢自己的位置,其産業佈局也形成了“兩頭在外”,單一而脆弱。
以光伏業為例,目前國內光伏産品90%以上出口國外,歐洲市場佔據70%左右,整個産業對外依存度太高。
在歐債危機的拖累下,全球經濟勢緩,新能源消費市場低靡,這將促使一度投資過熱的新能源回歸理性。市場寒潮也如同一場新能源企業的“成人禮”,魚龍混雜的新能源市場將面臨一場“大洗牌”。
以中國太陽能第一大省的江蘇為例,全省有600余家光伏企業,但無論是行業龍頭還是中小企業,經營業績普遍出現大幅下滑。原本擁有各類光伏産業生産及配套企業近百家的地市,如今只有個位數字的企業仍在堅持生産,其他企業已全部停工。
在行業大幅調整的背景之下,一批保持良好業績,同時正在逆市而上的企業走進了世人的目光。這其中,既有企業治理典範、創新的楷模,也有外部形勢所造就的“幸運兒”,但同時也不乏因地方政府扶持,資本運作下的“托市派”。
《能源》雜誌將沿著“逆市風光”脈絡去探尋反週期增長背後的秘密,儘管我們無法揭示他們成功的全部,但卻觸碰到了他們成功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