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19日表示,儘管港交所首次公開募股(IPO)融資額連續三年高居全球各大交易所之首,但這項業務未來難有重大增長,未來港交所的增長動力來自於人民幣業務和股票以外的新資産類別。他指出,目前人民幣産品的基礎建設已完成,今年港交所在大力發展人民幣産品的同時,也將跨越股票範疇,進軍金融衍生産品和商品市場。
人民幣産品基礎建設已完成
在1月19日舉行的港交所傳媒午餐會上,李小加回顧了2011年港交所的主要工作,併發表了2012年的最新發展計劃。李小加表示,在港發展人民幣産品的基礎建設已大致完成,經紀商、服務供應商、交易系統和法規等都已準備就緒,作為人民幣IPO重要支援機制的“人證港幣交易通”將在本月推出,約9成市場參與者將隨時可以買賣人民幣股票,但由於市況原因,尚未有公司在香港發行人民幣股票。另外,除已推出的雙幣雙股人民幣證券模式外,H股公司年內將有機會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及股票,跨境的ETF基金的發展也已被列上日程。
李小加強調,香港與內地的跨市場交易是港交所今年業務發展的一大重點,港交所目前正與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就成立合資公司進行協商,港交所有望借此涉足與內地資産挂鉤的期貨市場,推動兩地跨市場交易的進一步發展。
放眼更多資産類別
國際證券交易所聯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共有88家公司到港交所進行IPO,集資總額共計361億美元,港交所IPO總額連續第三年高居全球交易所榜首。李小加透露,截至2012年1月1日,共有115份上市申請正在港交所審理或已獲批准。
儘管IPO業務的勢頭依然強勁,但增速卻已明顯放緩。李小加表示,作為一項成熟的業務,未來IPO較難有重大增長,港交所要大發展,必須跨越股票的範疇,放眼更多新的資産類別。他指出,隨着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與國際市場的關係日益加深,港交所將利用這樣的契機,從今年起進軍場外結算、金融衍生産品和商品市場,以進一步促進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增長。
“在這三大新業務中,發展商品市場的難度可能最高,但商機也最大。”李小加指出,未來十年商品市場的主要增長動力將來自內地,港交所即將發展的離岸平臺可以在倉庫、時區和貨幣等各方面滿足內地參與者的主要訴求,不排除會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商品期貨或指數産品。他還強調,港交所並不是要發展跟內地商品交易所同質化的業務,而是要利用香港的國際化優勢推出內地商交所無法提供的産品,與其進行互補。
在場外結算和金融衍生産品方面,港交所計劃在2012年推出利率掉期及外匯産品,並將在2013年後推出股票及信貸衍生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