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1月19日三大證券報要聞摘要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9日 09: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證券時報

  國務院發佈“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規劃

  國務院日前正式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把整個工業作為規劃對象,並且由國務院發佈實施的中長期規劃。

  《規劃》確定了“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的主要目標。“十二五”期間,工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左右,工業增加值率較“十一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産率年均提高10%;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內部支出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重點骨幹企業達到3%以上,企業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一倍;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15%左右,規模經濟行業産業集中度明顯提高,主要工業品質量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主要行業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達到70%,大中型企業資源計劃普及率達到80%以上。

  滬指2300點“一日遊” 創業板指大跌5.7%

  昨日兩市高開低走,滬指最高上摸2311.58點後震蕩下行,收盤報2266.38點,跌32點,跌幅1.39%;深成指收報9115.27點,跌148.82點,跌幅1.61%;中小板指數終盤大跌3.00%,創業板指數跌幅更大,達到5.70%。

  去年12月國企利潤環比勁增57.3%

  財政部昨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2556.8億元,同比增長12.8%,12月比11月環比增長57.3%。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凈利潤16932.6億元,其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1460.8億元。

  商務部:一季度外貿形勢嚴峻但不會負增長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一季度外貿形勢確實比較嚴峻,但只是增速下降,不會出現負增長。

  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連續兩月負增長

  商務部昨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160.11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9.72%,再創歷史新高。12月份當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22.42億美元,同比下降12.73%,連續兩月負增長。此前數據顯示,去年1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87.57億美元,同比下降9.76%,為28個月來首次下降。多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實際使用外資連續兩月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的內憂外患,今年實際使用外資還將繼續大幅放緩,呈現前高後低走勢。但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企穩回升,實際使用外資負增長的態勢將會得到改善。

  北上廣深等城市房價再次全面下跌

  在持續嚴厲的調控政策下,2011年房地産行業各個指標增幅已明顯放緩,房地産開發投資、房屋新開工、施工面積同比繼續下滑,但去年12月份竣工速度大大增加,從而有望迎來第二波降價潮。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的去年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地産運行報告顯示,12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環比增加104.7%,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52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新建商品房房價環比再次全面下跌。專家稱,在房地産政策不放鬆、房産稅徵收試點進一步擴大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設推動等因素的作用下,房價漲幅可能回落。

  樓市慘澹 深圳仲介大多提前過年

  臨近春節,深圳樓市的表現愈加清淡。證券時報記者走訪多家仲介店舖發現,今年節前提前關店放假的店舖明顯增多,仲介店舖集中的商業街也因此顯得格外冷清。

  外匯局打擊熱錢 去年收繳罰沒款5億元

  國家外匯局昨日披露的數據顯示,2011年共查辦3488起外匯違規案件,收繳罰沒款5.03億元,罰沒款金額同比翻了一番多,取得打擊“熱錢”階段性成效。

  去年社會融資規模同比減少1.11萬億

  據中國人民銀行初步統計,去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12.83萬億元,比2010年減少1.11萬億元。在12.83萬億元的社會融資規模中,人民幣貸款增加7.47萬億元,同比少增3901億元;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5712億元,同比多增857億元;委託貸款增加1.30萬億元,同比多增4205億元;信託貸款增加2013億元,同比少增1852億元。

  國務院批准惠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根據中國政府網18日發佈的消息,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出通知,經國務院批准,原則同意修訂後的《惠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

  希臘債務談判再啟 意大利又遭“黃牌”警告

  歐債大戲永遠不缺乏主角。繼標普重擊歐元區之後,希臘和意大利又再度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希臘昨日恢復與私營部門債權人的債務減記談判,惠譽更暗示調降意大利評級兩個級別。

  歐洲銀行撤資香港 金管局稱影響不大

  在歐債危機的影響下,歐資銀行從亞洲地區撤資明顯。香港金管局昨日公佈的數字顯示,去年12月份歐洲銀行在香港的貸款總量環比下跌6%,目前歐洲銀行佔香港貸款總額比例也已經從去年下半年的20%左右下降到不足10%。香港金管局還表示,歐洲銀行已減少參與亞洲業務。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過去一年整體外圍環境不穩定,尤其是隨著歐洲債務危機惡化,歐洲銀行業亦面對流動性壓力,但香港銀行業的情況仍然穩定。

  大跌市基金高倉位運作 混合型逢低加倉顯著

  去年底,封閉式基金平均倉位為72.06%,環比下降0.58個百分點,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高達84.41%,環比下降0.57個百分點,開放式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5.15%,環比上升0.14個百分點。説明混合型基金加倉較為顯著。

  相比去年三季末,有多數基金公司整體倉位出現上升。據統計,去年底在27家基金公司(剔除掉首次公佈季報的平安大華和富安達基金)中有多達17家股票倉位環比上升,佔比達63%,其中浙商基金整體倉位由去年三季末的46.84%大幅升至去年底的85.44%,加倉38.6個百分點,成為加倉幅度最大的基金公司。

  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洪磊:堅定不移推動養老金入市

  近日,博時基金聯合中國勞動保障報社在京舉辦了“社保基金國民教育暨中國勞動保障報《博時論壇》十週年座談會”。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洪磊表示,養老金入市要堅定不移地去做。

  證券投資普虧 更多業績地雷或陸續引爆

  蘭州黃河(000929)今日公告,預計公司2011年將虧損1200萬元左右,而在2010年,公司盈利為1.02億元,造成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股票投資虧損。之前預虧的七喜控股(002027)、京山輕機(000821)等公司,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同樣是投資理財。預計隨著年報披露的深入,因股票投資造成虧損的公司還將不斷出現。

  與步長解約影響超預期中恒集團28億目標成浮雲

  昨日,中恒集團(600252)交出的年終成績單讓市場大跌眼鏡,2011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5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億元,同比增長0.38%。這與去年年初中恒集團擬定的28億元營業收入、6億元凈利潤的經營目標相距甚遠。昨日公司股價毫無懸念地封死在跌停板。

  中國證券報

  機構頭寸告急 央行定向逆回購馳援

  18日貨幣市場流動性緊缺依舊,部分機構一度頭寸告急。來自銀行間市場的消息稱,央行18日下午針對個別大銀行進行了規模約200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市場人士預計,19日央行將在公開市場進行較17日規模更大的逆回購操作。

  太陽能産品或成家電下鄉重點

  記者日前獲悉,家電下鄉政策的激勵重點有望發生變化。相關部委目前正研究將太陽能類産品,如太陽能熱水器等,作為家電下鄉政策的激勵産品。

  去年11月中國減持15億美元美國債

  美國財政部18日公佈的月度資本流動報告顯示,去年11月中國減持15億美元美國國債,連續兩個月減持。截至11月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為1.1326萬億美元,仍是美國國債的全球最大單一持有國。自2010年6月以來,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規模已連續18個月保持在1萬億美元以上。

  今年已有三基金獲批

  根據證監會最新公佈的基金申請受理和審核情況公示,2012年開年後3隻基金獲批。這3隻基金分別為金鷹旗下的核心資源股票型基金、長信旗下的可轉債債基以及南方旗下的金利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

  上海制定財政措施支持“營改增”試點

  “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自今年1月1日在上海啟動以來,至今已逾半月。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財政局局長蔣卓慶介紹,上海已制定了以“企業據實申請、財政分類扶持、資金及時預撥”為主要內容的過渡性財政扶持政策的具體實施辦法。

  華夏RQFII産品在港發售

  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首只RQFII産品華夏精選人民幣債券基金1月18日—2月21日在香港進行首次發售。該基金最低初始認購額為10000元,認購費率最高為5%,無贖回費,可進行每日交易(每一香港和大陸營業日)。

  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公佈的信息顯示,華夏精選人民幣債券基金為華夏精選基金的子基金,將不少於80%的資産凈值投資于債券,最多可將20%的資産投資于A股及股票基金,人民幣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投資不超過5%。

  上海證券報

  四季度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大幅增加

  受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影響,上一季度我國社會融資總量驟增9900億元,較去年三季度環比大增近五成。央行1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3.03萬億元,較三季度增加9900億元,環比增幅達48%,顯示資金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大增。

  化工有色等國企利潤連續兩年增幅較大

  18日,財政部公佈了2011年全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統計數據顯示,國有企業經濟效益指標同比繼續保持增長,但增幅呈逐步回落態勢。從行業來看,化工、電子、有色行業連續兩年成為國有企業中實現利潤增幅較大的行業,此外建材和煙草行業利潤增長情況也較好。而2010年實現利潤增長較大的交通行業,2011年利潤同比則降幅較大。此外,包括鋼鐵、醫藥、電力等行業去年的盈利規模同比降幅也較大。

  商務部醞釀出臺消費激勵政策 節能環保或成新推手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8日在商務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商務部正會同財政部、人民銀行研究一些消費激勵政策,目前已有一些初步思路。沈丹陽表示,在財政支持政策上,要爭取各級財政支出更多投到惠及民生的公益性流通、綠色環保消費等領域。沈丹陽舉例説,比如過去有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的政策,下一步可以考慮對一些家庭用的太陽能産品的銷售給予一些財政激勵。

  “一增一減”體現引進外資新思路

  近期由商務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公佈的2011年修訂版《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中,關於把廢舊電器電子等回收處理設備製造列入鼓勵外商投資的重點領域,以及將鼓勵汽車整車製造從《目錄》中刪除的兩項做法,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鼓勵外商投資進入廢舊塑料、電器、橡膠、電池回收處理等再生利用設備製造,將有利於建立並完善廢舊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的産業鏈條。”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介紹,商務部作為廢舊商品回收行業管理部門,一直高度重視包括廢舊電器電子産品在內的廢舊商品回收工作。剛剛終止實施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不僅在擴大消費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同時也初步建立起廢棄電器電子産品的回收網絡渠道。

  電煤價格連跌10周 一季度呈現“旺季不旺”

  雖是傳統旺季,但煤價卻是一跌再跌。1月18日,海運煤炭網發佈最新一期報告(1月11日至1月17日)顯示,環渤海地區港口平倉的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787元/噸,環比前一週下降了5元/噸。這已是該價格指數連續第10周下降。對於未來煤價趨勢,煤炭工業協會預計,2012年一季度煤炭市場供需總體將呈現基本平衡、略顯寬鬆的態勢。

  (《證券時報》快訊中心)

熱詞:

  • 證券時報
  • 環比
  • 證券報
  • 養老金入市
  • 股票型基金
  • 倉位
  • 贖回費
  • 認購費率
  • 富安達
  • 煤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