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中國股市又到抉擇時刻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08: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歐洲金融危機的烏雲再度籠罩資本市場。標準普爾下調了多個歐洲國家評級,使週一亞洲股市大幅下跌。上證指數跌1.71%,中小盤股尤其一片慘綠。

  上周溫總理講話帶來的暖意似乎已蕩然無存。那些力薦應“持股過年”的聲音開始謹慎,多數分析師建議要堅持“輕倉避險思路”。股市在過去一週的起伏跌宕,説明市場正陷入“進退兩難”的抉擇時刻。

  溫總理“提振股市信心”的表態帶來兩個交易日的強烈反彈,可好戲並未繼續上演。經過連續調整,上證指數今天收報于2206點,再次跌破2245點這個2001年的最高點。“十年零漲幅”,成為中國股市投資者2012年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新起點”。

  貪婪與恐懼在市場中糾纏。創業板上周最後一個交易日狂跌6%,跳水走勢令一週漲幅全數回吐,小盤題材股的上躥下跳,使投機氣氛盡顯無遺。今天,拖累大盤的仍然是中小盤股,分析人士稱,市場“人氣渙散”,中小投資者尤其“軍心不穩”。

  到處都是投資者的抱怨和批評聲。2011年上證綜指大跌21.68%,創下第三大年度跌幅。過去20年中,中國股市年跌幅超過20%的有3次,分別是1994年的22.3%、2001年的20.62%和2008年的65.39%。單從指數看,國際金融危機“二次探底”似乎正在中國股市上演。

  據測算,2011年中國股市蒸發市值5萬億元,流通市值損失2.89萬億元。目前滬深兩市A股有效賬戶約為1.37億個,按每位投資者兩市各開一個賬戶(共計兩個)計算,約有6860萬人參與股市,他們的平均損失達4.2萬元。基金公司全年預計虧損超過4000億元。

  最大的不滿來自橫向對比。美國金融市場雖警報連連,但道瓊斯指數上漲5個百分點;歐洲深陷債務泥潭,但德國、法國股市跌幅小于中國;經受大地震考驗的日經指數跌幅也小于中國。

  有投資者提出疑問:中國經濟全年增長預期超過9%,被譽為“全球經濟火車頭”,為什麼“A股卻收穫了一個鴨蛋”?

  各種不利因素的“疊加”製造了熊市。從國內看,中國經濟總體處於回落趨勢,房地産調控持續,銀根並無放鬆跡象,通脹風險直到最後一個季度才明顯減弱,這些宏觀因素加重了股市的“空頭”預期。

  從國際看,發達經濟體為債務危機所困,下半年以來接連不斷發出“利空”警報。而全球資本市場仍以美歐為中心,美國更是掌握著全球金融市場定價權。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市場很容易變成“影子市場”,被動跟隨,因而“漲就漲過頭、跌也跌過頭”。

  A股確實對“國際化”懷有恐懼。“國際板”推出的消息屢次變成暴跌信號。2011年5月,當時的證監會主席尚福林透露國際板開張越來越近,上證指數下跌3%;6月,上交所表示擇機推出國際板,股市再挫2%;11月底,國際板加緊研討的傳聞,又讓上證指數狂瀉3.3%,B股暴跌6%。

  擴容壓力在熊市中永遠都是利空。除了“國際板”懸疑未決,A股市場2011年IPO(首次公開募股)募資總額近2233億元,自2009年以來連續3年居全球之首。這使得“圈錢”、“抽血”、“竭澤而漁”的説法再度瀰漫。

  對資金被“抽走”的恐慌,加劇了場內資金“外逃”。每一次超跌反彈都成為“大小非”們及時套現的良機。上市公司高管們更把股市當做提前兌現的“提款機”。

  通常在市場低迷期,分析人士習慣於把矛頭指向監管。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就認為,當下中國股市存在“制度性缺陷”:

  一則是“土”傾向,監管部門留戀行政審批大權,“忙著種審批的田,卻荒了監管的地”,出了問題誰都不承擔責任,推給股民“風險自負”。

  二則是“洋”傾向,無視中國的國情,盲目照搬、照抄西方。比如創業板發行制度,在規模沒有放開、供求關係不真實的情況下,學發達資本市場,搞個股市場化詢價,結果出現“三高”(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金額)現象,“用近2000億元資金,造就了200多個"高價寶寶"(上市公司)”,把創業者引上了“重創富,輕創業”的歧途。

  市場越下跌,“制度缺陷”越明顯。基金管理費不與業績挂鉤、股指期貨未能對衝風險、內幕交易盛行、上市公司少分紅甚至不分紅……等等,這些牛市中人們很少關心的問題,如今都變成詛咒熊市的鐵證。

  最終,失望的投資者開始寄望“聖人”,他們希望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這位“專家型官員”,能以“新政”的快刀斬斷股市裏一團又一團的亂麻。

  資本市場總是被“非理性預期”所控。事實上,去年下半年以來,“看空”中國經濟的外部輿論就開始盛行。投資市場很大程度上受心理支配,當這些論調形成統一的判斷,投資者的預期改變了,下跌的趨勢就形成了,股市隨後慢慢陷入“螺旋式”下跌的漩渦。這時,實體經濟的基本面表現,已很難左右股指的走勢了。

  不過,對市場過於悲觀的預測並不可信。即便點位相近,但與2001年相比,現在的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數量已經翻倍,總市值增長5倍,中國股市的“地基”已打得很深。

  本質上,資本市場的長期繁榮取決於有更多的“好公司”在市場中交易。而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大格局並沒有改變,企業的未來營收和利潤水平仍有巨大空間。

  目前上證綜指整體市盈率不足15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市盈率7倍左右。有市場人士認為,股市“泡沫”成分基本已經擠乾,投資價值正在顯現。

  經濟學家趙曉認為,雖然中國股市發展速度驚人,但今天還是“弱冠之年”,只要繼續推進制度建設,尤其是加大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力度,未來發展空間仍然巨大。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最近也表示,投資者應該修正“普遍追求短期效益”的做法,越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越應該關注市場的“長期價值”。他認為,以3年的週期進行投資,要比視野只局限在3~6個月更能把握大勢。

  很多研究者把2008年的金融危機與1929年作比較。當時,美國股市陷入“大蕭條”中,道瓊斯指數從接近400點的高度,一路下跌至40點,將30年積累的漲幅幾乎全部“吃光”。而在今天,該指數仍在萬點之上。

  2007年上證指數衝上6000點時,有人戲稱是“這輩子都不可能再遇到的大機遇”,而一年後,股指就回落到1600多點。中國股市曾被樂觀透支,也一度讓悲觀壓垮。到今天,市場應該更理性地對待上漲和下跌。

  其實,只要打開上證指數的年線圖就會發現,即便2012年仍可能有下探空間,但中國股市的總體上升態勢並未改變。上證指數2245點這個歷史性點位,也許只有暗示性的意義。從技術上説,2000點附近具有更強的支撐力。

  現在,與其説市場最缺乏信心,不如説更缺少的是一份耐心。

  本報北京1月16日電

熱詞:

  • 中國股市
  • 上證指數
  • 基金管理費
  • 上證綜指
  • 資本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