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蘋果公司終於披露了其全部156家供應商和生産合作夥伴名單,並對主要供應鏈進行了審計,其中發現了大量違規現象。這也是蘋果第一次披露其主要供應商的運營情況。(1月15日《北京青年報》)
曾有網友如此評價蘋果公司,“用別人的地種自己的罌粟,再把這種‘骯髒’的白色賣給別人”,話糙理不糙,這種比喻也許不夠精準,但一定程度上描繪出了問題的實質,即蘋果公司賺得盆滿缽溢,而其在中國的供應商卻留下一地污染,最終受傷害的是無辜居民,還包括供應廠家的工人。
供應商製造污染,蘋果公司難辭其咎。一方面,在供貨商的遴選上,蘋果公司有一套嚴格的標準,但為何一些資質不夠、涉嫌污染的供應商能夠通過審核?另一方面,蘋果公司每年對供應商也有評估,但為何被指製造污染的供應商仍受青睞?
供應商劣跡斑斑,蘋果公司本不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蘋果公司發言人曾承諾,“蘋果致力於在我們的整個供應基礎推動最高標準的社會責任”。遺憾的是,蘋果公司一貫傲慢,比如連供應商姓甚名誰,都不願公佈——好在在輿論質疑下,蘋果公司此次發佈了主要供應商名單。此外,蘋果公司也不願意與公眾、環保機構建立對話機制,更不要説採取有效措施制止供應商污染,維護被污染者權益了。
蘋果公司何以如此傲慢?一方面這與蘋果公司罔顧社會責任有關,正如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所稱,由於蘋果的關鍵績效指標只考慮社會責任,不考慮任何環境責任,因此大大削減了蘋果公司對供應商在環保方面的要求。其實,“從現有披露出來的信息可以看出,蘋果公司對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介入很深,完全具備把控2、3層供應商環保問題的能力。”
另一方面,與監管部門缺位或監管不力有關。正如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院長吳弘認為,一些地方政府出於就業、稅收、GDP等考慮,為一些國際品牌提供了“超國民待遇”,甚至在其涉嫌違法之後疏于監管。蘋果有毒,監管部門不能“生病”。監管部門一旦縱容或監管無力,蘋果公司必然傲慢。供應商的一舉一動,都應該在監管部門的火眼金睛之下,如有不法行為應迅速制止,還應構築嚴密的預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