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對日售債 人民幣國際化新起點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08: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東亞兩個最大經濟體的國債市場已相互開放,為東亞金融合作在今後尋求共同的資産池提供了起點和基礎。

  不久前,日本首相訪華,其外交活動的一個重要成果,便是雙方就日本購買中國國債、促進雙邊貿易的人民幣結算達成一致。據分析,日本可能最多將購入相當於100億美元規模的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如果成功購買,日本將成為七國集團中第一個持有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的國家。這一事件意義何在?我認為,它對中國及國際金融關係發展具有三個突出意義。

  第一,國債向國外官方機構出售,是人民幣走向全面可兌換進程中的一步,顯示中國繼續朝著對外金融開放的基本方向邁進。

  一般説來,一國貨幣對外可兌換性可分三種基本情形:經常賬戶下的可兌換,金融賬戶下的可兌換和官方賬戶下的可兌換。人民幣經常賬戶下的可兌換業務1996年就實現了。

  金融賬戶下的可兌換涉及跨境直接投資、證券投資、貿易融資、商業銀行信貸和跨境存款等。人民幣此項業務近年顯著提高,但進程不平衡。

  官方賬戶下的可兌換性是通常被忽略的一個領域,其實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個成員國,中國以人民幣交納份額,事實上形成了通過這個渠道並在約定程度上的人民幣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他成員國貨幣之間的可兌換關係。當然,這個規模很有限,尚不是主流渠道。

  國債市場對外開放中官方渠道與私人渠道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相對後者具有更多的穩定性,從而風險程度較低。兩者之間也有密切聯絡:先向官方渠道開放,然後向私人渠道完全開放。這樣,中國對外金融開放就算全部完成,人民幣就實現了充分可兌換。

  第二,向日本出售國債可成為東亞金融合作的重要推力。中日兩國作為東亞地區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東亞金融合作進程中事實上發揮著關鍵作用。這兩個經濟體若能在重大貨幣事務上採取相互合作立場,那麼,東亞金融合作事業便可説有了主心骨。

  東亞金融合作正式起步迄今已有十餘年,十年間,最大的有形成果是“清邁協議多邊化”(CMMI)。國內有不少文章稱之為“東亞外匯儲備庫”。事實上,這只是個“準儲備庫”。完整意義上的儲備庫必須有相應的常設執行機構、高效安全的資産池和便捷的流動性工具等。

  通常,信譽良好的國債可作為資産池的最佳候選。但除了信譽良好外,作為資産池的國債還必須是開放性的,否則無法滿足國際性要求。中國同意向日本出售國債,加上此前日本國債市場已向中國開放,這表明東亞兩個最大經濟體的國債市場已相互開放,這為東亞金融合作在今後尋求共同的資産池提供了起點和基礎。

  第三,向國外官方機構出售國債也是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一個起點。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長遠前景是在當代國際貨幣制度下成為諸種國際儲備貨幣之一。隨著人民幣可兌換性程度提高,國外官方機構持有人民幣標價的並有高流動性的政府債券自然將成為他們的國際儲備之一。

熱詞:

  • 人民幣國際化
  • 人民幣結算
  • 東亞金融合作
  • 清邁協議
  • 國債市場
  • 經濟體
  • 可兌換性
  • 國際儲備
  • 經常賬戶
  • 成員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