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 俞嵐)“擴內需”成為中國宏觀調控主要目標已有多年,但成效並不如人意。知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今天開出“十味藥”,為中國根治內需不足頑疾支招。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中國經濟年會上,厲以寧説,擴大內需主要是要擴大民間消費,即擴大民間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他認為,擴大投資和政府消費也能擴大需求,但二者都有限制條件,且副作用大,有後遺症。
他指出,擴大民間消費是漸進的過程,一時突擊並不能提高民間消費能力。中國要隨著經濟增長逐步擴大民間消費能力,使供給與其相適應,實現穩定發展。
實現民間消費拉動為主的經濟增長乃大勢所趨,但在厲以寧看來,這一過程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可能出現經濟大幅下滑的局面。因此,他開出的“第三味藥”是中國首先要經歷投資和消費並重的階段,再過渡到以民間消費為主。
他認為,中國擴大內需的當務之急是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盡可能讓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轉為中等收入家庭。憑藉中等收入家庭消費的多樣化,實現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
厲以寧表示,要擴大內需,必須先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後顧之憂,解決其不敢消費的問題,即要實現城鄉社會保障的一體化。
“讓農民有財産性收入,産權要落實到戶”是厲以寧開出的“第六味藥”。他認為,這是增加農民收入、擴大民間消費的一個重要途徑。因為致力於城鄉二元體制改革、關注新農村建設,在為人熟知的“厲股份”之外,厲以寧近年來又多了個“厲三農”的稱呼。
這位學者認為,民間創業、興辦小微企業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方法,要調動各界創業的積極性,就要給予支持,包括金融支持。
讓社會垂直流動,保持上下流動渠道暢通,是促進居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手段。厲以寧直言,現時的中國,社會流動渠道堵塞,承襲了“父子世襲制”,“農工民出來的,那麼世世代代都是農民工”。為了避免社會階層的凝固化,他建議,要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並要改善工作環境。
這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表示,要推動民間消費,必須要保證一定的投資,特別是要增加教育投資。他説,“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這是一個大問題,造成就業不均衡;就業不均衡造成收入不均衡;收入不均衡就造成生活不均衡;生活不均衡了,那下一代也不平等了。”
除了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費能力,在厲以寧看來,進一步挖掘高收入者的消費潛力,對中國“擴內需”亦有重要意義。他説,對奢侈品的認識要逐步改變。與其讓民眾出國大量購買東西,擴大他國消費,不如將其留在國內。因此,他開出的“最後一味藥”是“減低這些産品的進口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