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專家寄望金融改革:應在利率市場化和放寬準入上有所突破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3日 11: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自上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主要得益於改革。特別是歐美陷入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之時,我國金融體系沒有受到較大衝擊,運行得非常穩健,可以説,是近十年金融體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為抵禦金融危機衝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月在11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的“經濟每月談”上,該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鄭新立表示。

  不久前,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央行及金融監管部門隨後也陸續召開會議,向社會傳遞了下一步金融發展及改革走向的信息。各位專家學者認為,面對日益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國在加快經濟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要真正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落到實處,還需要進一步加快金融改革步伐,特別是在利率市場化、放寬市場準入方面有所突破。

  不改革是最大的風險

  “我認為當前經濟中最大的風險是不改革的風險。無論國內國外所面臨的複雜問題,都需要我們推動改革加以解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部長魏加寧在發言中開宗明義。

  在近些年各項改革話題中,利率市場化一直都是熱點中的熱點。此次會議上,幾乎所有發言的專家學者都把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作為重要內容提出。魏加寧表示,根據去年9月份到溫州所作的一項調研,民間借貸之所以發展迅速並存在巨大風險,其中重要原因是負利率導致價值扭曲和資源錯配。“在這一輪貨幣政策調控過程中,一方面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另一方面很少動利率。負利率導致大量資金從正規金融體系中涌入非正規金融體系”。他表示,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房地産泡沫、地方政府融資平颱風險以及民間借貸問題,實際上都與利率沒有市場化有很大關係。因此,應當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

  鄭新立認為,推進利率市場化應當是下一步最重要的一項改革。他説,溫州市貸款平均利率一度高達25%,對於只有5%至6%資本利潤率的企業來説無疑難以承受。要想降低利率,只有通過競爭,通過利率市場化降低貸款利率,減輕企業還本付息的負擔。“我們改革的原則是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市場配置資源很重要的一條是金融資源要通過銀行、通過金融機構把它配置到最需要資金、效益最好、最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上來,只有通過利率的市場化才能實現這樣的目標”。

  利率市場化與放寬準入應同步進行

  2010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新36條”,明確提出允許民間資金進入金融領域。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在對今後一個時期金融改革發展進行部署時,再次強調“放寬準入,鼓勵、引導和規範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

  對此,鄭新立表示,允許民間資金髮起設立各類小型金融機構,就可以使民間借貸浮出水面。通過加強競爭,高利貸現象就會自然消失。“我們在工業、農業領域基本上形成了國有、民營、外資經濟活躍的局面,但在金融領域民間資金的進入還不是很順暢,存在體制上的障礙”,他認為,民營經濟進入金融領域,興辦各類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機構,包括貸款公司、村鎮銀行和資金互助社等,將是未來幾年中國金融領域改革最富有特色的事情。

  魏加寧認為,推行利率市場化所帶來的挑戰就是,一些金融機構可能出現高息攬存,因此必須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約束。而解決辦法有兩條:“民進”和“國退”。一方面放開市場準入,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到金融領域來辦民營股份制的金融機構;另一方面,國有各級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資金和地方政府的資金應該從國有金融機構、商業性金融機構退出。“國有資本在裏面,不僅效率不高,而且很難避免對企業人員任免以及日常經營行為的過多干預,一旦出風險,也必須為其兜底”。為此,他主張國有資本退出來集中力量辦好政策性銀行。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的主任郭田勇則表示,利率市場化改革和開放市場準入應該是並行的關係。“假如利率市場化沒有改革,僅僅把準入門檻大幅度降低,會吸引大量社會資本進入,金融業就會形成一個黑洞,出現問題;但僅僅利率市場化改革,而金融準入門檻沒有降,則可能會由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主導,形成聯合性的、相對壟斷的狀態”。因此,他認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和放鬆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應當同步進行。

  注意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在金融體制改革過程中,也不能忽視系統性風險。對此,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更強調理順市場和政府之間的邊界,既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也要關注系統性的風險。

  張健華説,我國金融業儘管發展較快,當前金融體系也較為穩健,但必須看到,金融業並沒有經歷過重大考驗。第一大考驗就是利率放開後出現息差收窄、惡性競爭問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是大的方向,但對金融業的衝擊會比較大。第二大考驗是資本賬戶的開放。一旦資本賬戶完全放開,外資流進流出以及匯率的調整,可以減少央行對市場的干預,從而將風險轉到各金融機構,這其中的利率風險需要由各個金融機構自身來承擔。第三大考驗是經濟週期的影響。“從2002年以來我國沒有經歷過大的經濟調整,經濟基本上都是持續向好的。現在很多問題的消化靠經濟高速增長,但潛在增長率在未來十年當中能否長期保持8%以上,還存在疑問”。

  “在中國,資源配置絕大多數都是靠金融體系進行的。企業自身進行的直接投資與金融體系配置的資源相比很小。所以,金融業資源配置的效率、配置的好與壞對整個宏觀經濟影響很大。市場的過度自由化恐怕是不行的,這場危機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他認為,用宏觀審慎的制度框架防止系統風險出現,既要強化監管同時也要把握好度,對中國未來的改革方向是非常好的啟示。

熱詞:

  • 金融體系
  • 利率市場化改革
  • 金融改革
  • 金融領域
  • 金融體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