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9日文章】題:中美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時候到了(作者美國國際集團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莫裏斯 格林伯格)
美中兩國的貿易和投資持續快速增長。與兩國間其他關係一樣,對於兩國貿易關係該如何進行下去,雙方存在著摩擦和擔憂。
兩國都有指責對方進行不正當貿易活動的行為。美國指責中國以低於成本價的價格“傾銷”商品,並且沒有保護知識産權。中國則指責美國對某些從中國的進口産品徵收不公正的關稅。
在過去的幾年裏,本人有幸參與了一些中美兩國經濟學家和貿易部門官員之間的對話。每次結果都是一樣的。雙方各自陳述自己一方的問題和擔憂,並向政府彙報對方的問題及擔憂。雖然過程非常熱烈友好,但沒有解決任何阻礙兩國經貿關係進一步發展的問題與摩擦。
我認為現在是雙方採取新的、更大膽的方案的時候了。中美兩國應該就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展開談判。這樣的談判無疑是艱難的。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無數僵局,而且談判過程很可能持續多年。但在推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背景下討論問題肯定比進行毫無結果的冗長對話要好得多。
即使雙方在很多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但對某些問題的討論應該會取得進展,那將創造一個更好的貿易環境。反之,我們就會隨波逐流地混日子,在低級貿易戰中不斷激怒對方,這對兩國的企業和消費者都沒有好處。
美國花了7年時間才與韓國、哥倫比亞和巴拿馬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和中國的自由貿易談判很可能要花上10年時間,但僅僅是這樣的嘗試就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其中一個好處是在外國直接投資領域內變得更加協調。中國從蒸蒸日上的出口業務中積累了大量盈餘資金。如何安全地對這些資金進行再投資並産生收益是中方一直以來所關注的一個問題。最安全的投資是美國國庫券,但其收益率極低。日本國債的收益率比美國還要低。歐元債券市場麻煩不斷。其他國家的債券市場規模不夠大,無法容納中國的鉅額投資。
對中國來説,可以考慮的一個投資選項是對美國公共設施翻新項目進行結構性投資。在稅收收入降低和教育醫療投入加大的雙重壓力下,聯邦和州政府無力為這些基礎設施改造項目提供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