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媒體稱外資銀行長遠看好中國市場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9日 11: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自2001年末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外資銀行已經深深融入中國經濟金融改革發展過程,成為中國經濟金融特別是銀行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融入中國經濟金融改革發展進程中,外資銀行得到了快速發展。

  一是外資銀行經營條件與中資銀行趨同。入世以來,我國最重要的變化是實現了中外資銀行監管法規的統一。目前,在中國註冊的外資法人銀行業務範圍與中資銀行一致,可以向各類客戶提供存貸款、債券及衍生産品交易、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託管(QFII)等業務,並遵守與中資銀行相同的資本充足、授信集中度、流動性和撥備計提等監管要求。

  二是外資銀行在華機構佈局和結構合理均衡。截至2011年6月末,有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在華設立了39家外資法人銀行(下設分行及附屬機構243家)和1家外資財務公司,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76家銀行設立了92家外國銀行分行,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設立了207家代表處。除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國際大銀行外,外資銀行群體中還增加了不少擅長經營中小企業融資、農業金融等領域業務的銀行。

  三是外資銀行整體經營穩健有序。在資産業務快速增長的同時,風險抵禦能力、穩健發展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入世以來,外資銀行資産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9%;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6%;不良貸款率下降到0.33%;資本充足率達到18.2%,其中核心資本佔到90%以上;貸款撥備覆蓋率達到252%。

  四是法人銀行成為外資銀行在華主要存在形式。為阻隔境外風險傳染,許多國際知名銀行已將在華分行改制為本地註冊法人銀行,積極推行本地化經營策略。

  五是外資銀行業務本土化趨勢更加明顯。目前,外資銀行人民幣資産份額已從加入WTO前的12%穩步升至68.5%,徹底扭轉了以外匯業務為主的經營模式;外資銀行的中資企業客戶貸款佔各類客戶貸款比重為36.8%,比加入WTO前增加30個百分點;境內居民貸款從零起步,已達到全部個人貸款的45%。

  基於中國市場良好的業績表現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跨國銀行持續加大對華投資和支持力度,部分銀行還進一步強化了中國區在聯通歐亞市場方面的作用,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拓展中國業務。

  2011年11月11日,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匯豐中國)宣佈,其註冊資本增至108億元,成為本地註冊的外資銀行中註冊資本規模最大的國際性銀行。匯豐中國行長兼行政總裁黃碧娟表示,“此次增資將進一步推動我們的業務增長,自2007年轉為本地註冊的法人銀行以來,匯豐中國積極拓展業務,服務網點翻了兩倍多,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的資本和貿易聯動日益增強。”

  “中國入世之後,我們最重要的里程碑是2007年花旗成為首批轉制為本地法人的銀行,這為花旗中國業務的全方位發展提供了契機。”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歐兆倫説,“我們在中國發展的長遠目標是成為一家本地的全能型銀行。”

  對於外資銀行在華未來發展,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強調,不僅要看到過去的進步,更要著眼長遠發展,“外資銀行應該有長期的戰略、長期的承諾,經過長期耕耘,實現長期收穫”,“要靠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服務水平、發揮自身優勢、找準自身定位,真正走出差異化、個性化的發展道路。”(趙曉強)

熱詞:

  • 外資銀行
  • 撥備覆蓋率
  • 外資法人
  • 銀行監管
  • 中資銀行
  • 經濟金融
  •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 QFII
  • 中國發展
  • 改革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