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石油企業作為戰略企業,其戰略性不僅體現在利潤追求上,更應體現在社會責任呈現上。從技術上説,少交暴利稅或自有其理,但真正讓這個理站住腳讓人信服,巨頭們還需要在經營、內控、自律諸多方面作更多努力。
1月5日晚間,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分別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財政部關於提高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的通知,從2011年11月1日起,石油特別收益金從目前的40美元/桶提高至55美元/桶。研究機構測算,起徵點上調後,兩巨頭2012年“石油暴利稅”有望少交近400億元。這差不多佔到原來兩巨頭應稅額的三分之一。
對於“兩桶油”來説,在資源稅改革由從量計徵改為從價計徵而産生的盈利焦慮終於可以緩解了。儘管起徵點沒有此前申請的70美元/桶那麼理想,但300億—400億元的收入提前落袋,已足可欣喜。畢竟,這些利潤是在沒有提高開工率,沒有開源節流,沒有改進經營管理方式的情況下就得到的。“兩桶油”的博弈能力可見一斑。
表面看,調高石油暴利稅的起徵點理由無懈可擊。一方面,是在資源稅從價計徵後,中石油和中石化在2011-2012年度盈利將明顯減少。另一方面,與設置石油暴利稅的2006年相比,國際油價已經大幅上漲,國內石油開採成本也節節攀升。在這種壓力下繼續多收石油暴利稅,煉油環節的巨大虧損將不可避免。還要看到,鋻於中石油在股市指標股中權重極大,減負後不僅對公司有利,還可以變相拯救股市。
但換一個角度講,這些理由又不那麼令人信服:資源稅改革不僅涉及石油業的奶酪,也涉及天然氣,天然氣領域是不是也該減負?與2006年相比,除了石油,所有大宗商品價格都出現過飆升,是不是都該減負?國內幾乎所有行業,近年來都遭遇成本上升問題,是不是也一視同仁?
顯然,按這樣的思路大規模減負是不現實的。特別是,石油暴利稅設置的初衷,是通過市場調節,緩解下游企業和個人消費者的用油壓力。在巨頭們少交暴利稅後,這種調節功能實際上將部分喪失。那麼,廣大終端用戶越來越大的壓力誰來管?
當然,在巨頭們的煉油積極性因減負而提高後,通過加大成品油供應,可以起到平抑油價的作用。但是,這恐怕只在理論上成立。事實是,多年以來,石油巨頭及其下屬企業一邊大手大腳一擲千金地消費著,一邊又不斷地喊窮;一方面,石油加工和倉儲環節總曝出一些讓人不放心的新聞,另一方面又看不到經營內控環節的明顯改善。在這些信息包圍中,消費者怎麼能相信,少交暴利稅後,巨頭們會用其他方式幫助消費者平抑油價?
石油企業作為戰略企業,其戰略性不僅體現在利潤追求上,更應體現在社會責任呈現上。從技術上説,少交暴利稅或自有其理,但真正讓這個理站住腳讓人信服,巨頭們還需要在經營、內控、自律諸多方面作更多努力。而最重要的,是打開壟斷鐵門,歡迎競爭者進來。只有真市場了,才有真價格,石油企業也才有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