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石元春《決勝生物質》:我不是單就能源談能源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6日 1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能源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注:該文係轉載2011年3月7日中國網消息

  中國網能源頻道3月7日訊 (王松) 兩院院士石元春是我國著名的土壤學家。近年來,他卻極度關注起國內外生物質産業的發展。在新書《決勝生物質》首發之時,石元春坦陳“轉向”的理路:涉足當今最熱門、最敏感的能源領域,“我不是單就能源而能源”,而是藉此尋求解困“三農”的良方。

  石元春院士從事農業研究已經超過60年。他在農業研究中深切感受到:中國“三農”困境的病根,是將8億農民捆綁在人均不到0.1公頃土地上從事附加值極低的糧食和初級農産品生産上。免農業稅、發種糧補貼、搞新農村建設等非常必要。但在他看來,更重要的是改變現行落後的農業産業結構,將農業傳統的生産線向農産品加工環節延伸,培育自身“造血功能”和“成長機制”。

  2000年以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當時年已七旬的石元春注意到生物質的發展。由此順藤摸瓜,在此後的時間裏,傾注全部精力研究追蹤國外生物質産業發展,考察和研究中國生物質發展的可能、方向和路線。美國、日本、巴西、印度等國家先行一步的探索已經傳達出這樣的信號:生物質能源日漸成為可再生能源主導,會成為“國際氣候”。

  石元春院士分析、考察後形成思考:在我國,發展生物質産業,也大有潛力,更為重要的意義在於:生物質産業的原料生産一頭在“三農”,加工和市場一頭在工業和城市,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的最佳“紐帶”和“抓手”。基於生物質産業的發展,中國農業有望進入“能源農業”的嶄新時代。

  生物質産業發展社會效益究竟有多大?石院士對中國生物質原料資源進行過研究、分析,他有過這樣測算:如果使每年可用於能源的4億噸秸稈得到開發,可相當於8座三峽電站發電量,並幫農民每年增收800億~1000億元;如果利用非糧低質邊際性土地種植甜高粱和薯類,可每年轉化為1億噸燃料乙醇並使農民增收1000億~1500億元;如果開發農林及加工業的有機廢棄物,可轉化相當於全國所耗用等量的天然氣,並使農民增收1000億元。同時還可促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而這些,還不是中國生物質産業發展的全部。

  當前,針對發展生物質産業,還存在一些質疑,如“與糧爭地”、引起原料價格上漲、技術瓶頸等等。在《決勝生物質》一書中,石院士對生物質産業相關的十大關係一一進行了辨析。他最後的結論是:基於生物質産業發展的能源農業,原料非傳統、可再生,産品低碳、綠色,技術現代、市場無限。

  但在今日中國,作為世界可再生能源領軍者生物質能源,在中國遇冷——發展生物質的“脊梁”還是民營中、小企業。因此,推動中國生物質産業的發展亟需各個方面的努力。在書中,他還特別呼籲,“我希望更多的中國科技界同仁,走與民營中小企業相結合的道路”。

熱詞:

  • 生物質能源
  • 石元春
  • 能源農業
  • 免農業稅
  • 能源領域
  • 三農
  • 決勝生物質
  • 甜高粱
  • 抓手
  • 成長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