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從狂飆突進到紛紛倒閉——團購,下個春天有多遠
本報記者 朱海兵
核心提示:
如果説,現在的你還不知道團購,那就跟不知道微博一樣,實在是太“OUT”了。從2010年開始,團購這種原本小範圍流行的消費模式,借助互聯網平臺瘋狂擴大,1年後卻因運營失范、監管缺失,又迅速陷入低潮,直到最近才有所回暖。這一現象引起人們關注。
這幾年的中國互聯網領域,最火的有兩樣東西,一個是微博,另一個就是團購。
10多元一張的電影票、低至1折的餐飲費……2010年開始,團購以誘人的“白菜價”讓消費者欣喜若狂,狠狠地火了一把。
“只有想不到,沒有團不到”。但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火爆的網絡團購,卻因運營失范、監管缺失,種種問題和弊端密集出現,各種糾紛案件成幾何倍數增長,團購網站紛紛倒閉。
團購欺詐漸頻繁
今天你“團”了嗎?
團購,已成為當前最流行的消費模式之一,大到汽車、裝修,小到電影票、零食,幾乎沒有什麼不可以“團”的。在風風火火的團購熱裏,消費者圖的是實惠,團的是便利。
“‘團’,不僅是為了省錢,還很有成就感。”杭州網友悠悠就是一個“團奴”。她的電腦裏,收藏著10多個團購網站,要買什麼,首先想到的是有沒有團購。她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半夜零時,時間一到,就打開一個個團購網站,看有沒有中意的團購活動。
悠悠説,很多團購網都是零點更新,一些特別優惠的項目,如果下手慢一點,要不了半小時就會被搶光。
“我覺得美食、電影和KTV的優惠最划算,只要一有合意,我立即下手。”悠悠的團購對象從化粧品到家電等,五花八門。
不過,有1年多團購史的她,早已不像當初那般狂熱,“現在的團購網站,實在太多,也太亂了,很多産品與服務差強人意,卻又投訴無門”。
悠悠有次團購一家餐廳的套餐,原價300多元的套餐只要128元。前去用餐時,她發現事情一團糟:起初,使用團購券的消費者過多,等了1個多小時才有座位;接著,長時間被服務員忽視,叫份茶水也得催好幾次;更讓她氣憤的是,套餐的分量明顯比平時縮水,隨券贈送的小禮品,則被告知早沒了。
悠悠找團購網站投訴,結果對方也覺得很“委屈”:在合作前,商家什麼條件都答應,但一旦違約,很難追究,“一般是投訴多了,就解除合作關係”。
很多網友有過類似遭遇,大多由於物少價廉等原因,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杭州消費者郝先生則很較真。2011年3月,他在嘀嗒網上團購一雙由走秀網供貨的法國“樂卡克”旅行鞋,發現不是正品,協商無果後,訴至法院,成為中國網絡團購維權第一案。
起落就如過山車
團購這個概念,説不新鮮,是因為團購就是團體購買,這種消費模式早就有了。團購成員之間一般互相認識,且購買得多是實物,比如單位買些東西搞福利,媒體組織讀者集體看房、購年貨之類。
説新鮮,是因為現在的團購,是專指最近兩年出現的網絡團購。即通過團購網站“搭橋”,在線、限時採購小到圖書、軟體、玩具、家電、數碼、手機、電腦等常用商品,大到汽車、建材、房産等大宗商品。
網絡團購,一度被認為是成本最低、最好賺錢的生意,從而狂飆突進,2011年上半年曾涌現5000多家團購企業展開“千團大戰”。尤其是美團、拉手、糯米等行業領先的團購企業,更是大把燒錢,瘋狂擴招,投入近9億元,請明星代言,開展電視、戶外、樓宇等大規模廣告營銷。
然而,這種火熱景象並沒有持續太久。由於建站成本較低,又缺少監管,急速涌現的大量團購網站良莠不齊,使團購服務在被越來越多網民接受的同時,虛報團購人數、價格造假、服務打折、産品誇大宣傳、假冒偽劣,甚至企業卷款跑路的各種欺騙消費者現象層出不窮,糾紛、投訴也迅速增多。有調查顯示,62.12%的網友表示,網絡團購時曾被侵犯合法權益。
2011年11月,高朋網被爆出售虛假麥當勞團購券。嘀嗒網天津站發佈萬達歡唱優惠券,3600多名消費者去兌換時,商家卻不買賬。
2011年12月下旬舉行的城市消費維權論壇上,杭州等22個城市維權組織發佈的消費警示指出,近兩年來,網絡團購的低價、限時、限購策略,吸引了眾多網友參與。但由此引發的誇大宣傳、虛標原價、貨不對板等投訴高速增長,成為困擾網絡團購消費者的嚴重問題。
這半年來,團購行業自身也是風波不斷。特別是由於運營成本較高、融資困難加劇、客戶數量減少、團購誠信受到質疑等問題接踵而來,很多網站難以為繼,紛紛倒閉。據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國5000多家團購網站中,有超過千家團購網站已停止更新商品、網站改版或關閉,僅千余家團購網站還在推陳出新。據統計,2011年關閉團購網站1400多家。
那些知名團購網站也是舉步難艱。2011年8月,高朋網大規模裁員,總共三四百人的上海公司被裁100多人。隨後,美團網、團寶網、窩窩團、拉手網也相繼加入裁員大潮中。
規範自律方持久
2011年,對於團購行業來説是一個跌宕起伏的年份,團購業從“暖春”到“嚴冬”走了一個遍。
不過,入冬後的團購行業沒有像天氣一樣更加嚴寒,而是出現回暖跡象。據統計顯示,2011年11月全國團購總銷售額達14.5億元,較上個月增長近20%,預計12月份的銷售額將繼續保持增長。
究其原因,歲末年初,本就是消費的旺季,消費者的購物慾望與需求也會隨之高漲,過冬服飾、餐飲都出現新的團購熱潮。另外,經過行業的優勝劣汰,一些産品質量高、用戶體驗好的團購網站逐漸佔領高地,也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但專家指出,團購要持續健康發展,還必須加強行業自律和部門監管。專家認為,網絡團購的投訴之所以出現爆髮式增長,一方面是因為團購網站本身缺乏足夠的自律;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對於網絡團購缺乏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監管部門應增強監管的主動性、有效性和針對性,團購網站也應加強自律、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和所銷售産品的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使團購網站逐步走向規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專門針對網絡購物的立法工作,也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基礎性工作。
對於消費者,我省消費維權專家提醒,團購應該理性消費,不要跟風搶購。因為團購這種形式,雖然很好地利用消費者“撿便宜”心理,但並不是所有的便宜都來得那麼容易。一些商家團購打出“秒殺價”、“返利”、“零元瘋搶”等標簽來吸引消費者,但這種噱頭不無貓膩。就如“零元瘋搶”,多為抽獎活動,團購者需先填資料,然後參與抽獎。實際上,這種促銷方式的主要目的,是為商家積累更多客戶資料。
專家還提醒,消費者團購時也應加強自我保護。選擇時,要找大品牌網站,這些網站對商戶的把關及售後服務更有保障;下單前,必須仔細閱讀消費規則,確認幾個重要信息:有效期、營業時間、限用人數、是否有其他使用限制或附加消費條件等;團購時,還要看清楚産品是否包郵和限制城市,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此外,還需做好團購的電子信息備份,如果收到的産品出現問題,這些備份就是向網站、商家退貨的證據。
復旦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盧向華:團購的本質是一種規模經濟,即便利潤比較薄,也因客流量的巨大,能實現商家和網站的盈利。但目前國內的團購網站是“促銷+銷售”的平臺,過於強調促銷,相關服務沒有跟上。美國比較大型的團購網站約有六七家,中國的團購網站有數千家,團購泡沫的破滅是很自然的事。歸根到底,團購還是要靠優質的服務和産品質量來吸引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