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獲悉,新版成品油定價機制核心思路基本確定。
新方案調整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縮短調價週期,調價時間從現行22天或減少到10天;二是改進調價操作方式,定價權下放到企業,發改委不再審批價格調整。
熟悉定價機制改革的專家告訴記者,“油價改革大局已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出‘完善原油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家部門正在綜合考慮市場供需、國際油價等因素,等待新機制出臺的時間窗口。”
中石油市場研究人士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油價從歷史上看雖然不低,但和今後相比可能仍處於相對低位。“目前應是改革的較佳時機。早改早主動,越拖難度越大,越等矛盾也越突出。”
國內成品油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放開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企業自主定價。屆時,政府的職能管理油品質量,維護市場秩序和促進有效競爭。
現行定價機制有漏洞
自2009年1月1日新成品油價格機制實行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15次,10升5降。其中,2009年我國汽柴油價格調整8次,2010年調整4次,2011年僅調整3次。
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運行兩年來,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其中兩個問題最為嚴重,一是,調價具有滯後性,無法對市場供需關係做出準確反應,導致漲易跌難;二是,放大市場預期,加重投機套利。
在既往的價格調整過程中,為控制國內物價水平,成品油價格調整幅度低於同期國際油價波動幅度。
10月8日,國家發改委在“就降低成品油價格答記者問”中稱,現行機制執行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應提高70%以上,但實際僅上調了50%左右。
在國際油價上行或下行趨勢比較明朗的情況下,部分社會企業通過囤積等方式牟利,在一定程度上擾亂市場秩序。“為應對投機,政府選擇在滿足條件下不調整,影響公信力。”上述中石油人士説。
此外,現行定價機制未對國際油價高於80美元/桶和130美元/桶以上時,國內油價如何調整做出具體規定。
現行定價機制稱:“當國際油價高於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加工。高於每桶130美元時,採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産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上述規定只是原則性表述,在執行過程中沒有具體的標準。而且今後100美元/桶左右的高油價成為常態,新機制應在此方面加以完善。”有專家分析説。
定價權將下放企業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新方案有意將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給三大石油公司,成品油價格調整不需要向國務院報批。
上述熟悉定價改革的人士稱,政府仍可能制定汽柴油最高限價,企業在此價格範圍內自主定價,並接受政府監督。
而兩大石油公司對這一改革意見並不願意接受,認為下發時機並不成熟。其理由稱:“目前價格到位欠賬較多,石油進出口貿易尚未完全放開,企業間競爭尚不充分。企業自主定價難度大,不易被輿論和消費者接受。”
中石油規劃院市場研究專家向本報記者解釋稱:“成品油價格定價權,近期應該很難真正下放。現在大家提到的下放只不過是按規定行使宣佈權而已。定價機制已把價格定死了,企業只是宣佈價格而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部部長馮飛認為:“政府應從價格管理中退出,形成能漲能落的價格機制,反映市場供需和資源價值。國家應引入社會輿論監管,以督促兩大石油公司定價行為,防止出現價格同謀。”
分油種看,航空煤油價格改革已率先走在改革前列,定價權已下發企業。
2011年8月1日,國家發改委推出航空煤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逐步實行
市場定價。航空煤油(標準品)出廠價格暫按照不超過新加坡市場進口到岸完稅價的原則,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
這被視為是國家對定價權下放和定價計算公司透明化的探索,為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試點。
從國際經驗看,韓國已于1997年完全放開石油價格,市場競爭形成定價,可為我國借鑒。
韓國在成品油改革同時,同步進行市場體制改革。如,放開國內成品油價格和銷售毛利限制,允許成品油自主進口,取消對煉油産業的限制,加油站可經營多個品牌的油品,並規定成品油零售商必須具備60天儲量的庫存。價格放開後,不同石油公司之間的價格出現多樣化,競爭程度高,成品油出廠價格大幅下降。
兩大建議同步改革成品油稅費制
近期,中石油、中石化旗下諮詢機構均在不同場合提出成品油價格改革的意見。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人士認為:“縮短調價期限、增加石油挂靠品種只是對形成機制的微調,尚未形成市場化的定價機制。”
中石油、中石化建議,國家應出臺配套改革措施,防止機制半途而廢,不能全面貫徹執行。在新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出臺同時,同步改革成品油稅費的徵收環節和分配機制,將價內稅改為價外稅。
中石油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生産流通環節稅收佔成品油終端價格的27%-30%,稅收推高油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