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十年前,普通百姓郵寄包裹、信件最先想到的方式還是去郵局。而這十年來,快遞員漸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從一線城市到小縣城,快遞已經成為最熱門的寄送方式。
在這十年中,尤其是伴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快遞業迎來了高速發展。2000年我國快遞業業務量為2.1億件,2011年這一數字為36.5億件,增長了16倍。
快遞企業上門送件、取件,運費合理,投遞速度快,這些特點為其贏得了市場。雖然快遞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但是其服務質量較低、服務態度不夠好的情況也一直飽受詬病。
4年前,一位大學教授曾打趣地對筆者講起他的一段親身經歷:“按照快遞服務的規定,快遞員必須送貨上門,但是有一次快遞員就在我家樓下,他非要我下樓取貨。開始我很不滿,跟他講他們公司的規定,可是呢,快遞員根本不吃這套,無奈我還是自己去取貨了。”
這樣的故事並非個例。某快遞公司就曾因不滿淘寶賣家壓低運費,將一批本該按時送達的貨物延後了整整一週才派送,這激起不少收貨人的抗議,但當時,即使消費者打總部投訴電話,也無人理睬。
可以説這些年來,媒體對快遞企業服務問題的曝光不絕於耳,快遞業急於加速度發展,在“量”上提高,可軟實力的培養卻始終落後一大截。
如今,快遞業已經進入了行業整合階段,優勝劣汰的結果也將由市場做出選擇。快遞企業必須回歸到服務消費者,實現從交通運輸業意識向服務業意識的轉變。
誠然,快遞行業從業人員整體文化水平有限,一線配送員的工作條件較差,這些現實情況阻礙了服務質量的提高。但是在産品嚴重同質化的情況下,優質服務才是贏得消費者口碑最有力的手段。通過對聯邦快遞、UPS等國際快遞巨頭品牌形象廣告的觀察可以明顯看出,快遞員是消費者與企業進行溝通最為直接的接觸點,上述快遞巨頭皆致力於將快遞員打造成為品牌傳播的有力載體,讓消費者體驗到他們的服務價值。因此,快遞企業需要加強對一線員工的培訓,將服務質量作為對員工考核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並且最終在其薪酬上有所體現;另一方面,快遞企業應進行企業形象重塑,將服務作為企業精神的根本。
現在不少電子商務企業有意自建物流體系,原因即在於他們需要為顧客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而這又是目前國內快遞企業難以做到的。如今網絡購物的配送量已經佔到中國快遞業總量的50%-60%,對於快遞企業來説,失電商則失天下。
所幸業內已經認識到服務質量問題的嚴重性,《快遞服務》新國標於今年5月份實施,快遞企業的企業家們在公開場合上也多次表示下決心加強服務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但是,當前價格戰戰況慘烈,外資企業以及電商紛紛入場更加劇了競爭白熱化,忙於應對變化莫測的外部環境和市場環境,企業家們能否顧及將提高服務的決心貫徹到底?一切還需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