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2011理財市場上演踩雷大戰 銀行收費十面埋伏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1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朱湘蓮 北京報道

  2011年,金融機構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61家基金公司無一盈利,總體虧損或超4000億元,不過根據統計,全年基金公司卻穩收數百億元管理費安然過“熊市”。雖然銀行和信託的日子也不好過,卻在緊縮政策下借助理財産品和礦業信託、藝術品信託等新的投資渠道風生水起,成了最大的贏家。2011年的保險行業在經歷了分紅險退保、投連險應聲下跌等重挫情況後,向傳統保障型産品回歸和轉型。居高不下的退保率、亟待提高的分紅險投連險收益率以及保單給付能力都成為保險公司2012年面臨的挑戰。

  A股擴容、歐債危機、國際板、房地産調控、通脹、銀根收緊、 經濟增速下滑、大小非減持等使得A股“熊冠全球”。基金公司的日子自然不好過,有基金公司老總稱:“今年就是奇怪,股基不好倒是情有可原,債基卻也不行。”

  2011年基金上演“股債雙熊”、李旭利涉嫌老鼠倉被捕、基金高管頻現離職、華安國際配置基金成了中國首只被清算的公募基金,以及上市公司接二連三的“黑天鵝事件”引得基金公司頻繁上演“踩雷大戰”,這些無不讓人覺得基金行業很是“悲催”。或許完善的投研體系和投研流程成為基金行業需要反思和自省的關鍵。

  不過即便如此,市場還是給了大家“提氣”的亮點:貨幣基金最終創出年化收益率9%的喜人成績;開放式基金走過風雨10年,資産規模擴張200倍,理性和成熟的投資理念以及價值投資也在逐漸引導著市場廣大的參與者。

  業內人士預計,2012年新發基金數量或超過2011年,跨境ETF等品種有望成亮點。

  對於銀行業來説,貫穿全年的是:銀根緊縮、流動性緊張。為了存貸比考核新規,吸儲大戰從未停止,銀行理財産品發行數量大增,收益也水漲船高。而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主和房貸族來説,貸款難,貸款價格攀升使得2011年顯得更加無奈。

  銀行理財産品成了銀行攬儲的重要武器,風光無限。從發行數量來看,2011年,銀行發行理財産品2萬多只,而2010年是11472隻。收益上更是達到平均年化收益率4.5%以上,高者達到7%及以上,遠高於一年定期存款利率。

  理財産品的高收益和火爆吸引了81家上市公司300億資金出手,上市公司理財隊伍中更加讓人汗顏的是不少剛融資的公司挪用超募資金違規理財。拿著廣大投資者的錢去理財,不專注于實業投資或許是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不容回避的風險。

  雖然銀根緊縮,但是2011年銀行業仍實現了利潤的強勁增長。不過,個別銀行開徵的短信通知費、小額賬戶管理費等名目繁多的新增收費讓廣大儲戶防不勝防,可謂“十面埋伏”。告別“收費,跟你沒商量”的時代,統一、規範、透明化的收費是我們所期待的。

  2011年的高端財富管理市場,信託投資風生水起,成了最大的贏家,這得益於銀根緊縮的市場環境。2011年前三個季度,信託業資産規模便直奔4萬億元。2011年上半年,房地産信託井噴,綠城中國身陷“被調查、被收購、被倒閉”門,2011年四季度亦出現了房地産信託不能兌現的零星事件,為2012年兌付危機隱現敲響了警鐘。信託公司也成為了繼期貨公司、券商、基金、QFII之後下一家獲得投資股指期貨“入場券”的投資者。

  2011年,藝術品信託、礦業信託嶄露頭角,受歡迎程度不亞於之前的房地産信託。預期年化收益率更是達到了9%-11%,但其本身的風險亦不可小覷,最終自然成不了信託公司的主要品種。臨近年底,票據信託卻著著實實地火了一把。

  值得期待的是,在“一法三規”的政策框架下,信託公司的步伐開始加快。

  銀保新政推出、新華保險A+H上市、分紅險遭遇退保、保費增長不濟、投連險受股市牽累,頹勢難改。

  “我覺得2011年保險公司最大的挑戰應該是退保潮的出現。”一家合資保險公司審核部門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2012年或許仍將是壽險公司壓力較大、面臨挑戰較多的一年。壽險公司如何調整結構、發展中長期期繳業務和提高價值?如何防止退保率的上升以保證續期保費收入的增長?這些都是擺在保險公司面前的一道難題。

熱詞:

  • 理財市場
  • 銀行理財産品
  • 銀行收費
  • 基金行業
  • 基金公司
  • 退保
  • 公募基金
  • 開放式基金
  • 股債
  • 銀行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