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歷年IPO家數及融資金額對比
晨報記者 苗夏麗
2011年A股毫無生氣可言,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繼續大幹快上的IPO。
2011年累計有277隻新股完成發行上市(其中5隻發行後未上市),募集資金的總規模高達2720億元,雖然較2010年4911億元的融資規模大幅縮水近五成,但2011年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股市流動性較2010年不可同日而語,2700多億元的融資抽血已經讓A股市場不堪重負。
放眼全球資本市場,我國2011年的IPO規模也相當驚人。據Dealogic數據統計顯示,今年,在A股和香港進行IPO的企業共籌資近730億美元,穩坐全球榜首,且該融資規模幾乎達到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兩大市場IPO籌資總額(487億美元)的兩倍。具體數據顯示,2011年滬市主板增加了37隻新股,深市創業板新增123隻新股(不含已發行未上市的2隻),深市中小板新增111隻新股(不含已發行未上市的3隻),中小企業仍然是IPO的主力。
在2011年整體市況不佳的背景下,新股的高價、高市盈率和高募資發行現象有了一定的改善,出現了類似八菱科技、桐昆股份等“冷門股”。發行市盈率方面,2011年的平均值大約在46倍,其中第一季度的發行估值最高,平均市盈率超過60倍,之後幾個季度逐步下降,維持在38倍左右,較2010年59.2倍的平均值有明顯的回落;2011年發行價的均值為25.74元,相對2010年的30.3元也“縮水”15%。
就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上市首日即“破發”的現象讓新股發行如履薄冰。巨靈財經的數據顯示,約80隻新股上市首日即“破發”,“破發”幅度最大的超過20%(龐大集團),還有20隻“破發”10%以上;同時,截至昨日,有多達180隻新股仍處於“破發”的尷尬中,幾乎佔今年上市新股總量的七成。在如此不堪的情況下,不少大盤股不得不推遲發行上市的時間,如中交股份、陜煤股份等;且機構“打新”熱情逐漸降溫,趨於理性化,華寶興業已決定暫停參與IPO詢價。
儘管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上臺不久,市場普遍看出了新股發行審批趨緊的苗頭,新股發行制度也有望在2012年出現新的變革,但是過而未發的61家公司IPO(計劃融資超過600億元)恐怕仍要讓明年的A股消化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