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絕不是要把農村變為城市
專訪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李兵弟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 杜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貫穿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的一項重大任務。”
“要全面推進農村各項建設,建設好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釋放出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明確信號,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保持農村的特點?如何避免出現農民“被上樓”現象?如何加強對村莊規劃和農村建房的指導?
針對這些熱點話題,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李兵弟29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明確表示,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絕不是要把農村變為城市,農村居民點調整要尊重城鎮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依循農村發展的實際,建設規劃應實現“四個尊重”。
城鄉統籌規劃要體現城鄉差異化發展要求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在講話時明確要求:“農村建設應保持農村的特點,有利於農民生産生活,保持田園風光和良好生態環境。”
李兵弟説:“總理提出的這個要求非常重要。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並不是要消除這種空間發展上的差異,履平職能分工的區別,也絕不是要把農村變為城市,而是要求城市和鄉村在發展條件上要盡可能地公平,在發展成果上盡可能地共享。”
在李兵弟看來,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要承擔起國家的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環境安全以及能源安全的重任,以四大安全保證我國城鎮化的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作為城市或城鎮化發展的重點地區,主要是加強大城市和城鎮群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的建設,讓城市和城鎮群在更大的空間範圍內發揮提高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綜合承載能力的作用。
在城鎮化發展的城鄉融合地區,如城鎮密集地區、大城市周邊郊縣地區、國家重點發展的沿海地區,這一地區的農村土地價值較高、升值潛力大,極易被以各種名目和形式佔用,對此,李兵弟説:“對這一地區,更要注重對農村地區環境空間、綠色空間、生態空間的保護,劃定嚴格的規劃控制建設區域。”
農村居民點調整要尊重城鎮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依循農村發展的實際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明確提出:“不能把城鎮的居民小區照搬到農村去,趕農民上樓。”
李兵弟説,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居住形態必然會發生調整,但這種變化要遵循客觀的自然規律,不能人為改變,不能簡單套用城市的發展模式。他説:“我在調研時發現,有的地方給農民蓋樓高達32層,完全脫離了農民的生産生活。雖説現在一些地方具備了讓農民上樓的基本條件,但是應植根于農民自己的宅基地上,而非成片建設的模式,特別是要尊重農民自己的選擇。”
當前,一些地方為了城市發展用地指標,片面理解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隨意擴大試點範圍,不顧民意肆意拆並村莊,強行農民集中上樓居住,激化了社會矛盾,影響了政府公信力,引起農民強烈不滿。
對此,李兵弟表示,農村居民點調整要尊重城鎮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依循農村發展的實際。
他説,農村居民點的調整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説,都是一項龐大的長期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巨大的建設投資和社會建設工程。城鎮化本質上是公共過程,是向包括廣大農民在內的全體居民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務的過程,在城鄉統籌規劃指引下,採取和平的、漸進的、利益逐步調整的做法,以城市反哺城鄉共同發展的方式逐步地調整農村居民點,應該是我們借鑒國際上城鎮化發展經驗得到的最基本啟示。保證安居、保障就業、保護農村生産生活鏈條的正常循環,抓住機遇、尊重民意、依法有序、穩妥實施,應是當前農村居民點調整的基本原則。
農村新居民點建設規劃應實現“四個尊重”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長期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到農村。建設部門要加強對村莊規劃和農村建房的指導,提高農村民居設計和建設水平。”
對此,李兵弟表示,農村新居民點建設規劃應實現“四個尊重”。一是尊重農村生産活動方式的要求,調整的農村居民點要能夠滿足並服務於現代農業生産發展的需要。
二是尊重城鄉統籌下農村生活方式的要求,方便基層政府以小城鎮(中心村)為中心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有利於政府公共服務的提供,有利於公共財政支出節減有效。
三是尊重農村社會管理的組織方式,有利於充分發揮村民組織的作用。
四是尊重科學,尊重自然。要安全選址、生態和諧,確保民安。注重保護農村地區的聚落形態、保護傳統水網地區的農村佈局特點、傳承農村地區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同時讓農村新居民點反映鄉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李兵弟説,要保證農村新建居民點最基本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建設用地標準和基礎設施配套要求,根據發展需要不斷地充實完善基礎性建設的要求。要制定不能突破的最低的建設用地標準和設施配套要求,制定有農村特殊要求的容積率指標,嚴格控制高層居住建築,避免農村新建居民點淪為未來的農村貧民窟。
作者: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