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世界經濟危機深化的解決之道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0日 09: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1年,歐美債務危機一直困擾著國際金融市場,引發金融市場動蕩,全球經濟復蘇艱難。各大權威機構紛紛下調全球經濟預測,學術界和媒體論調悲觀。展望2012年,全球經濟復蘇之路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

  在此背景下,仍保持強勁增長的亞洲新興經濟體能否通過進一步改革與轉型,擺脫外圍經濟的不利影響,引領世界經濟走上健康與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一、世界經濟前景暗淡

  臨近歲末,一系列權威報告陸續出爐,認為全球經濟前景仍然暗淡。聯合國最新發佈的《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稱,在歐債危機得到控制、發達經濟體緊縮政策不會繼續加碼的前提下,2012年世界經濟增速將從今年的2.8%下滑至2.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表示悲觀。其發佈的2011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12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0%,較之前的預測下調了0.5個百分點。IMF表示,由於歐債危機帶來不確定性,不排除繼續下調的可能性。

  世界銀行行長佐立克則警告,全球經濟和市場正走向一個“新的危險境地”。若要恢復市場信心,就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政策行動。

  二、歐美債務危機成全球不確定性根源

  歐美債務危機,成為左右世界經濟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債務危機的形成,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就美國而言,“911”以來反恐開支劇增,規模宏大的減稅計劃、長期低利率政策又引發信貸過度寬鬆、過度消費和房地産泡沫膨脹,其結果是經濟空心化導致實體和虛擬經濟失衡。與此同時,政府和個人債務不斷攀升,最終釀成美國前所未有的債務危機。

  債務危機首先表現為金融危機爆發。為應對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聯手推出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財政刺激計劃,從金融救援到實體解困,從應急式的“危機處理”到長期性的“結構調整”,其使用頻率之高、政策範圍之廣、實施力度之強實屬罕見,使美聯儲資産負債表急劇膨脹,財政赤字和債務大規模飆升。

  美國兩黨的政治鬥爭加劇了美債危機的烈度。美國債務總額突破上限後,兩黨爭相為本黨爭取更多的政治利益,有意拖延提高債限談判,談判一再陷入僵局,直到最後限期才達成協定。鑒此,標普下調美國國債信用評級。

  同樣,歐債危機也是內因累積、外因誘發的結果。首先,歐元區經濟長期增長緩慢,1996至2010年的15年,有11年經濟增速低於美國,失業率則長期保持在7%以上,高於美國。

  其次,經濟發展失衡一直困擾著歐元區經濟。邊緣國家競爭力日益下降,由於債務融資成本持續上升、轉移支付收入減少、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其經常賬戶趨於惡化。而核心國家在國際市場中有很強的競爭力,經常賬戶保持盈餘。歐洲整合單一貨幣區建構更加劇了區內發展不均衡。

  第三,歐元區不斷加重的老齡化,將高福利制度的負面影響逐漸凸顯出來,政府債務和赤字規模不斷攀升,歐洲邊緣國家尤為如此。

  第四,歐債的最根本原因,是歐元區與生俱來的制度缺陷,歐元區雖有統一的貨幣政策,但無統一的財政政策,且財政紀律鬆散,導致部分國家在經濟低迷時不是通過改革,而是靠赤字財政和發債來解決問題。

  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後,歐洲各國採取擴張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刺激經濟,致使財政赤字和債務不斷攀升。而復蘇之路太過緩慢,則使歐債問題更加雪上加霜。

  三、對症下藥:發達經濟體的復蘇道路

  短期來看,歐洲政治基本面正在轉好,歐洲央行出手救援歐債危機的可能性增大。對希臘、意大利、西班牙三國來説,重建一個穩定和受到各方信任的政府,減少各種政治因素對緊縮措施的干擾,是化解當前債務危機的重要前提。

  此外,要通過穩定金融市場來提振信心。早前,六國央行集體干預救市,或將成為全球央行採取更大救市舉措的前奏信號。在布魯塞爾召開的歐盟峰會上,除英國之外的26個歐盟成員國同意締結“財政契約”,包括建立違約自動懲罰機制以約束各國遵守財政紀律。同時,德法兩國也希望歐洲穩定機制(ESM)能夠提前至2012年。

  從更遠的角度看,歐洲經濟的問題在於高福利、制度缺陷。因此,解決的辦法只能是改革勞動力市場和推進財政一體化,但這涉及到多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改革的過程註定是緩慢、複雜與坎坷的,整個歐元區可能在較長的時期僅能實現緩慢增長。

  就美國經濟而言,雖然近期經濟數據有所好轉,但2012年是大選之年,美國國會兩黨就刺激經濟增長問題不會相互妥協。政治風險的上升,表明美國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仍然較高,但QE3的推出或可以避免經濟進入衰退。

  金融危機及債務危機,使美國重新認識到製造業在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奧巴馬政府陸續採取了一系列再工業化和重振美國製造業的具體措施。在上述措施刺激下,部分企業正重新評估海外採購的風險,一些企業恢復在美建廠。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製造業有望重新煥發活力,推動美國經濟加速復蘇,但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之前,沉重的個人和公共債務仍將抑制美國經濟的增長。

  需要指出的是,歐美經濟的整體規模、自我修復能力、科技創新能力,仍是發展中經濟體難及項背的。過分看空歐美經濟前景亦不可取。

  四、變革中的亞洲新興經濟體:2012年的“增長綠洲”

  聯合國報告預測,中國、印度這兩大新興經濟體2012年經濟增速分別為8.7%和7.6%。儘管全球經濟形勢嚴峻,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在中國和印度的帶領下仍然會高於其他地區。

  新興經濟體面臨的週期性通脹壓力已緩慢見頂。這對於新興經濟體將是極大的基本面利好因素。未來,如果發達經濟體經濟疲軟的負面影響有限,無疑將留給新興經濟體更多的時間,使其可以從容地加強結構性調整,提高經濟體系彈性。

  需要注意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多處於轉軌階段,或正面臨新一輪市場化的變革。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高儲蓄、低消費等,是多數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共同挑戰。出路只有一條:通過改革創新,實現發展模式的轉型。

  能否有效地擴大內需,是亞洲新興經濟體未來發展模式轉型的關鍵。在美歐市場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一方面要積極參與亞洲區域合作,實現亞洲經濟內部循環;另一方面,應當擴大國內需求,尤其是消費需求,以形成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力。

  轉型與經濟結構調整。後危機時代的增長,不是一般性地恢復粗放型的增長,而是在實行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基礎上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否則,不僅使增長難以持續,還會延誤發展模式轉型的步伐。

  這包括:處理好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之間的關係,重點擴大民間投資;更加注重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為持續緩解就業壓力奠定基礎;鼓勵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新興産業,實現産業的轉型升級;調節收入分配結構,正確處理政府、企業、居民的收入分配關係。(作者係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熱詞:

  • 世界經濟危機
  • 債務危機
  • 結構調整
  • 全球經濟
  • 911
  • 歐元區經濟
  • 經濟增長
  • 美國經濟
  • IMF
  • 經常賬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