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2011年全球財經大事回眸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9日 11: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財經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美國

  1.國債上限調高,地方債務蘊藏危機

  2011年8月2日(文中所有時間均為當地時間),美國參議院通過了《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法案》,美國政府可分3個階段將國債上限提高2.1萬億美元,並在未來10年削減2.1萬億至2.4萬億美元的支出。至此,美國共和、民主兩黨持續許久的國債上限之爭終於暫時告一段落。

  與國債上限之爭相比,美國的地方債務蘊藏著更大的危機。2011年1月3日,美國加州債務上升至3650億美元,GDP佔比達18.8%。繼房地産泡沫破滅後,地方債務危機可能成為影響美國經濟的最大問題。當前,美國有47個州存在不同程度的財政問題,佔比高達94%,地方債務違約風潮一旦出現,破壞性堪比“次貸危機”。

  2.標普降低美國主權信用評級

  2011年8月5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宣佈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AA降至AA+,這一消息引發了全球資本市場的強烈震動。

  雖然美國政府和國會以及業界人士紛紛指出,標普的降級行為是錯誤的,美國的長期主權信用不存在任何問題,但仍然阻止不了全球股市的“跌跌不休”。被標普降級後不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開始著手調查標普是否涉及“內幕交易”,之後美國司法部又就按揭貸款評級問題調查標普。

  3.民主、共和兩黨在減赤問題上針鋒相對

  美國國會兩黨之爭核心的問題之一就是稅收和支出政策。共和黨主張大幅度削減開支,而民主黨則希望通過增稅以平衡赤字。2011年8月11日,美國國會成立了赤字削減委員會。如果該委員會在2011年11月23日前不能提出可供國會通過的減赤方案,則國會最晚將在2013年啟動自動削減赤字機制,即10年內削減1.2萬億美元預算。11月21日,該委員會宣佈,未能達成減赤協議,這意味著民主、共和兩黨的減赤之爭再次升級。

  4.財年預算久拖才決

  2011年9月29日,距離美國新財年(美國財年自每自然年度10月1日起,至第二年9月30日止)僅一天之隔,眾議院通過臨時撥款法案,在最後關頭向聯邦政府提供了短期運行費用。10月4日、11月17日,美國國會又以臨時撥款的方式向聯邦政府撥付運行資金。12月16日,國會兩黨終於達成1萬億美元的開支法案,供政府運轉至2012年9月份。

  5.貨幣政策數年未變,量化寬鬆在繼續

  2008年12月16日,美聯儲決定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降低到0至0.25%的水平,2011年11月2日,美聯儲宣佈維持“零”利率不變。

  2008年11月至2011年6月,美聯儲實施了2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購買了2.325萬億美元的各類債券。之後,美聯儲實施了被稱為“第2.5輪”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用到期的債券本金繼續購買財政部的債券。

  歐洲

  6.金融監管有所強化,買空賣空得到控制

  2011年8月11日,歐洲證券與市場管理局發表聲明稱,將在比利時、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實施賣空禁令,恢復市場信心。8月25日,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宣佈,將限制賣空金融股禁令延長至11月11日。意大利則先是將賣空禁令期限延長至9月30日,後又延長至11月11日。西班牙和比利時則表示,禁令將一直持續到市場條件允許解禁時為止。

  買空賣空是資本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上的一種常見操作,其根本目的在於對衝潛在投資風險。但是在歐債危機持續發酵的大背景下,基於對投資(特別是主權債券投資)風險的不確定性,“無標的”信用違約掉期交易盛行。賣空成為一種典型的甚至是瘋狂的投機操作,對債券市場構成極大威脅,會進一步推高融資成本,惡化債券市場前景。歐洲金融監管機構的果斷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過度的市場投機,保證了資本市場的穩定性。

  7.銀行系統全面告急,補充資本四處籌錢

  2011年9月14日,穆迪調降法國3家主要銀行的評級。9月21日,標普調降意大利7家銀行的長期評級,並將另外8家意大利銀行的評級調降至負面。9月23日,穆迪下調希臘8家銀行的長期存款評級,並將所有希臘銀行的長期存款和債務評級前景定為負面。10月7日,穆迪下調葡萄牙6家銀行和12家英國金融機構的評級;標普調降德克夏銀行3種主要業務的評級。歐債危機開始大範圍影響銀行業。

  11月30日,歐盟經濟和財務事務理事會通過銀行注資,提高核心資本金率方案。同日,美聯儲聯手歐洲、日本、英國、加拿大、瑞士央行,將美元流動性互換利率下調50個基點,並將互換協議延長至2013年2月1日。12月21日,歐洲央行宣佈向歐洲銀行業提供3年期貸款,其表示,此舉旨在幫助緩解歐洲銀行業的信貸緊張局面,重振市場信心。

  8.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歐盟“救火”手忙腳亂

  截至2011年第3季度,歐債危機已經傳導至銀行體系和實體經濟,同時還向外圍及核心國家擴散。為防止歐債危機動搖歐元區基礎,歐盟于10月份連續召開兩輪特別峰會,通過了全面可持續性的歐債一攬子應對方案:提高銀行體系核心資本金充足率至9%,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規模及融資能力,將希臘主權債務減記50%。11月29日,歐元區財長會就以杠桿化方式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規模、向希臘發放貸款以及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金達成一致。12月9日,歐盟本年最後一次峰會發佈《歐元區領導人聲明》,宣佈主要國家已經就“新財政協議”和有關融資方案達成一致性意見,歐盟在解決歐債危機等方面取得進展。

  9.六項立法如期執行,財政聯盟呼之欲出

  2011年9月28日,歐洲議會通過“六項立法”,12月13日正式實施。“六項立法”旨在強化財政紀律,對違反財政紀律的國家進行糾正和懲罰,防止債務危機再次爆發。該法案對違規成員國進行制裁和罰款時採取“反向投票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歐元機制在設計上的嚴重缺陷。12月9日,歐盟峰會公佈了“新財政協議”:政府預算應實現平衡或盈餘,年度結構性赤字不得超過名義GDP的0.5%;債券發行需事先報告;赤字突破3%上限,將受到制裁;歐盟將加強對成員國的財政監督和評估,有權要求成員國重新修改預算。

  “新財政協議”結合“六項立法”既嚴格了對歐元區成員國的財政預算監督,又強化了懲罰機制,歐元區財政聯盟的“雛形”已經呼之欲出。

  10.救助基金入不敷出,杠桿操作並軌運行

  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建立於2010年5月,資本數量為4400億歐元,有效期到2013年6月,到時會有歐洲金融穩定制度來代替。然而,僅一年,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的資金就已消耗一半。11月29日,歐元區財長會通過了對其的杠桿化擴容方案,但也只能實現7000億至8000億歐元的融資,與最初估算的1.2萬億歐元相比缺口較大。

  面對這種情況,12月9日的歐盟峰會提出了新的應對方案,即“強化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調整歐洲金融穩定制度,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雙邊貸款”,具體包括迅速實施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的杠桿化擴容方案;歡迎歐洲央行作為歐洲金融穩定基金介入市場操作的代理機構;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將繼續發揮作用,為已啟動的項目提供融資;歐洲金融穩定制度提前至2012年7月啟動;歐盟委員會和歐洲央行為維護金融和經濟穩定,可對金融援助做出緊急決定,達到85%多數同意即可;實繳資本和歐洲金融穩定制度已發放貸款的比率維持在15%以上。這一方案意味著,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和歐洲金融穩定制度將在2012年7月同時運行,以強化救助能力。

  日本

  11.地質災害重創經濟,國家戰略將會調整

  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了地震和海嘯襲擊,並出現了核電站泄漏事故。據世界銀行預計,此次災害損失約1220億至2350億美元之間,GDP佔比約為2.5%至4%,災後用於重建的財政預算將達到120億美元。3月份,日本工業産值環比下降15.3%。

  鋻於地質災害常態化的趨勢,日本開始準備調整國家發展戰略:一是逐步放棄核電,以防止未來地質災害再次引發核事故。二是在經濟上開展災後重建,同時為新一輪産業轉移和海外擴張做準備,即將重要的産業轉向較為安全的大陸板塊區域,特別是加強新能源、水資源、高速鐵路、糧食基地的投入。這表明,日本的海外投資目標是打造新時期經濟增長的戰略制高點,通過滲透對象國的經濟增長前沿領域,提高日本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

  12.債務雖再創新高,債務風險卻不突出

  2011年9月底,日本國家債務達954.418萬億日元,短期內可能突破1000萬億日元。然而,相較于歐美各國,日本的主權債務風險卻不特別突出,其原因何在呢?

  第一,日本的經濟基本面良好,2010年GDP達5.47萬億美元,增速約為3.9%。第二,日本的海外凈金融資産為3.144萬億美元,連續2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可隨時為國內提供充沛

  的流動性。第三,日本沒有陷入産業“空心化”和“過度金融化”,利潤産出能力極強。第四,與美歐各國不同,95%以上的日本政府債券為國內長期投資者如銀行、財閥持有,其餘不到5%也主要由各國央行及其他固定投資者持有,主要用作避險投資。

  不過,隨著日本社會老齡化加劇,災後重建支出導致的赤字增加,債務總額持續擴大,風險也將直線上升。

  國際市場

  13.黃金衝高回調,油價趨穩銀價下挫

  2009年、2010年,國際金價先後突破每盎司1200美元和1400美元大關。2011年,在歐債危機以及發達經濟體寬鬆貨幣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國際流動資本避險情緒高漲。8月22日,紐約黃金期貨報每盎司1912.90美元,突破1900美元大關。9月6日,倫敦期貨黃金爆出每盎司1920.38美元的高位。隨後,國際金價向下回調,截至12月23日,2月合約黃金收于每盎司1606美元。

  與黃金相比,白銀則走出了另外一條曲線。截至2011年4月份,國際銀價從每盎司24.78美元升至49.78美元。然而,5月2日,隨著本拉登被擊斃的消息傳開,美元指數從3年來的低點72.81迅速反彈,國際銀價隨即遭遇“滑鐵盧”,11分鐘內,從48.15美元暴跌至42.21美元,之後持續下行。截至12月23日,國際銀價跌至每盎司29.07美元。

  相較于黃金的衝高回調與白銀的大起大落,2011年的國際油價倒還顯得相對平穩。12月22日,紐約期貨石油每桶為99.53美元,較2010年年底的每桶90美元上漲不多。這表明,全球經濟復蘇趨緩,石油消費預期下降,國際投機資本也缺乏好的題材炒作,因此未能再現2008年每桶147美元的高位。

  14.全球棄核漸成風潮,是否現實值得商榷

  地質大災害將日本福島推上了全球核電安全討論的風口浪尖。5月10日,日本終止了之前制定的“能源發展計劃”,重新研究制定國家能源發展戰略。6月8日,日本表示,國內54座核電反應堆可能在2012年4月前全部關停。3月12日,德國5個聯邦州要求聯邦政府停止發展核電,5月30日,默克爾宣佈將在2022年前關閉境內17座核電站。此外,瑞士、意大利和委內瑞拉等國也制定了“棄核”計劃。

  從全球範圍來看,“棄核”造成的電力供應不足將削弱工業産能,拖累經濟指標,給經濟復蘇帶來新的消極因素。另外,石化燃料屬於不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技術成本高昂,在放棄核電的情況下,無論是恢復傳統火電的佔比,還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都將極大地提高電力成本,推高通脹,不利於經濟復蘇。因此,棄核問題值得商榷。

  15.防止本幣過度升值,日本巴西各有對策

  2011年8月4日,日本政府動用約4.5萬億日元干預匯市,防止日元大幅升值。8月24日,日本政府成立了總額1000億美元的“應對日元升值緊急基金”,促使日本企業將日元資金轉換成外匯以擴大海外投資。

  在南美,巴西也面臨著本幣過度升值的問題。7月27日,巴西決定對外匯市場的期貨美元交易開徵1%的金融交易稅,也稱“托賓稅”。8月22日,巴西表示,不會允許“熱錢”流入,一定會阻止外匯衍生品市場的投機活動。實際上,發達國家寬鬆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早就衝擊了新興經濟體的幣值穩定,早在2010年10月3日,巴西已經將外資投資巴西的固定收益債券的稅率加倍至4%,以控制本幣升值。

  16.亞太財富大幅增加,全球貧富分化更加嚴重

  2011年10月19日,瑞士信貸銀行發佈的“全球財富報告”稱,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全球財富從203萬億美元增至231萬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表現出色。從2010年算起,亞太新增財富在全球新增財富中的佔比高達54%。今後5年全球財富將增長50%,達到345萬億美元。

  不過,全球貧富差距也在拉大。10月26日,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報告指出,從1979年到2007年,美國最富的1%人口的收入增加了2.75倍,而最窮的20%人口的同期收入只增加了18%。12月6日,經合組織發佈報告稱,其成員國中最富有人口(總人口的10%)平均收入已達到最低收入(總人口的10%)的9倍,智利、墨西哥、土耳其、美國、以色列以及英國國民收入差距均較大,最高相差26倍。

  國際組織和合作機制

  17.金磚國家合作全球關注

  2011年4月14日,南非作為新成員參加了“金磚國家”第三次峰會。“金磚國家”的稱謂最早出現于2001年,是指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這四個新興市場國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再平衡和治理中的作用凸現,需要加強內部溝通和協調。在這種背景下,“金磚國家”分別於2009年6月和2010年4月召開峰會,初步形成“金磚國家”合作機制。

  從結構上看,南非作為非洲大陸的代表加入,將“金磚國家”的地理分佈從東亞、南亞、南美和歐洲擴展至非洲。由於非洲大陸是全球最後一塊有待充分開發的巨大資源地和市場,南非加入“金磚國家”相當於該機制在全球資源配置方面的再次優化,這將為經濟復蘇注入新的活力。

  1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換帥

  2011年6月2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任命拉加德為新任總裁,結束了總裁缺位近2個月的局面。拉加德是該組織首位女總裁。隨後,她提名朱民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

  上任之後,拉加德表示將在未來幾年繼續落實和推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轉移等治理改革:第一步是落實前期改革的成果,包括份額與執行董事會的席位轉移。第二步是向前推進改革,即重新核查該組織份額的比例構成。

  19.東亞峰會再次擴容

  2011年11月17日至19日,第19屆東盟峰會在印尼舉行,以東盟峰會為基礎的第6界東亞峰會也于當地同期舉行。隨著俄羅斯和美國的加入,東亞峰會所體現的“10+X”多邊對話機制進一步擴展至“10+8”。該機制的號召力逐步加強,將深刻影響亞太區域合作框架的演變進程。

  20.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

  2011年12月16日,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決定接納俄羅斯為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員。

  俄羅斯領土面積和自然資源綜合儲量居世界第一,GDP總量約為1.48萬億美元,全球第十。

  它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前後歷時18年。

熱詞:

  • 杠桿化
  • 全球財富
  • 全球股市
  • 金融穩定
  • 全球經濟
  • 金融股
  • 棄核
  • 地方債務
  • 金磚國家
  • 衍生品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