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1年,與央企相關的熱點詞很多。根據央企備受關注的熱點事件,我們選擇了利潤分配、社會責任、“走出去”、能源、高鐵這5個關鍵詞,試圖通過這些關鍵詞,看清央企的角色。
央企的角色始終是個矛盾共同體:它既有世界500強榜單上耀眼的數字,又有刺痛人們心理底線的高額福利;既是活躍在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支柱企業,又是令人仰望猶覺辛苦的“高大全”;既是對社會貢獻巨大的財政收入大戶,又是不好打交道的“大財主”……
首先,作為經濟財富的創造者,央企利潤總額高、員工人數眾多、涉足領域廣泛……與央企相關的數字往往能夠證明發展規模,卻無法説明發展質量。企業活力欠佳、發展模式粗放、員工能動性較低等多重短板,仍舊牽絆著央企前進的步伐。
不久前,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半月談》訪談時就曾表示:央企的利潤總額並不能反映企業實際獲得的財富。報道稱,在扣除了所得稅、少數股東獲益、擴大生産經營等一系列支出後,央企平均可支配利潤額大致為總利潤的四分之一。這組數據再次説明,在華麗的利潤總額背後,是並不寬裕的利潤空間。
在全球經濟普遍看好的形勢下,簡單的並購、擴張操作,能夠使企業迅速獲得利潤增長。但當世界經濟增速普遍放緩、出口環境惡化、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漲等多重因素的堆疊下,“規模優勢”已經逐漸喪失。如果不以技術創新、市場化改革等新鮮元素為這個龐大經濟體注入新動力,前行的腳步難免繼續放緩。
其次,作為國有資産的所有者和守護者,央企最大的社會責任之一就是為國有資産保值、增值。但以目前其日漸加快的海外投資行為來看,央企的表現很難令人滿意。今年以來,針對利比亞、緬甸、沙特等多國的投資計劃一再失利,更加印證了公眾對其投資能力的不信任。
投資中遭遇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當一次次起因雷同、結果相似的挫敗出現時,央企確實需要反思自身投資心態和責任意識。目前,由於“誰決策誰負責”的投資規則仍未完全落實,一些企業決策人毫無後顧之憂。“拍腦袋”、“靈光一現”式的投資態度實則反映了決策者缺乏預見性、風險意識、責任意識等多重問題。
此外,“紅利分配”也是瀰漫在公眾心中不散的陰雲。
據去年年底公佈的《關於完善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自2011年起,除中儲棉和中儲糧免交國有資本收益,其餘央企資本收益收取比例均上調5%。至此,三類央企紅利上繳比例已依次升至15%、10%和5%。這是一種進步。但矛盾現象仍舊存在:一邊是一些央企哭哭啼啼叫喊著利潤縮水、生存壓力巨大、尋求財政補貼;一邊又是頻頻曝出的天價酒、天價燈、高額年終獎等各種令人無奈的事實。
公眾自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央企究竟是在咬緊牙關過苦日子,還是為自身尋找一個舒適的落點,公眾心中都有一本賬。
過去的一年,與央企熱點事件相伴的還有“走出去”戰略、能源戰略及高鐵發展建設。通過這些關鍵詞,我們能更清晰地認識到央企責任的重大,它們不僅擔負企業的責任,也擔負著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佈局。
本報記者 駱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