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1月3日,多家玉米深加工企業採購經理告訴記者,今年南方銷區玉米成交價格每斤在1.25元,山東更是漲到了1.35元,與開秤之初0.95元/斤左右的收購價格相比,價格與上漲幅度均為歷史最高水平。
2010年國內玉米的供求關係並不比往常年份特殊,但天價玉米背後的現象值得深思。
“2011年度全國玉米需求與供給的缺口只有200萬噸左右,照理不會出現1.35元/斤的天價行情。”山東某玉米深加工企業張姓採購經理表示,“關鍵原因在於貿易環節中大量囤積資本的進入,將玉米控制在貿易商手中,炒高了玉米價格。”
廈門建發集團是以房地産和旅遊開發為主業的區域性企業,而去年該集團公司投資一部在東北等玉米主産區大量收購玉米40多萬噸,今年便將投資一部升級為農産品貿易公司,今年更是在遼寧等地大量收購玉米。
據介紹,目前已有幾十家像廈門建發一樣在河北囤糧,河北以玉米主銷區山東為依託,玉米社會庫存量居全國前列,河北玉米收購與存儲規模,成為山東不少玉米深加工龍頭企業判斷玉米行情後期走勢的重要參考。
除了沿海民間資本之外, 2010年有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出資背景的某新成立貿易公司,于春節之前以每斤0.95~1.0元的價格大量收購玉米,規模在20萬-30萬噸之間。
記者了解到,在玉米收購市場上,還存在著類似具有央企背景的貿易公司。
“央企和民間資本之所以敢進入玉米貿易,就是賭需求量大,國家儲備庫中玉米存量不夠,市場上沒有玉米。”上述張姓採購經理告訴記者。
其認為,社會資本甚至央企進入玉米貿易,起因于中糧集團、中儲糧、中紡集團和華糧物流等四家中央糧食儲備企業于2008年被允進行玉米貿易經營。
“這就難免囤積,與用糧企業爭糧源。”這位經理告訴記者,單單是2010年度某糧食央企承擔補庫1000萬噸任務,由於在東北市場以低價開秤買不到糧後逐步抬升價格,再加上貿易囤糧,巨大市場需求對價格的影響很大。
做貿易的一多,價格就隨之上漲。這位經理説,今年上半年囤積玉米的貿易企業在9月份出售的每噸盈利在300-400元之間,而正常情況下利潤只有幾十元,堪稱暴利。
有鋻於此,為了掌握糧源,一些玉米深加工企業也開始進入貿易環節,其中便有玉米飼料龍頭企業廣東海大集團。
記者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國家限制玉米深加工産業發展的政策導向,也在某種程度上“製造”了局部供應關係的緊張,並被社會資本發展為商業機會借機炒高玉米價格,進而影響到要保護的飼料行業。
據了解,今年4月份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稱,為控制玉米深加工過快發展,經國務院批准,自2011年4月20日起至6月30日,除了生産飼料之外,納稅人向農業生産者購進玉米深加工生産的産品,不得開具農産品收購發票並計提進項稅額。
另一劉姓採購經理回憶説,此政策本為限制玉米深加工業、打壓玉米價格,不但沒有打壓價格,卻因為局部、階段性供求關繫緊張,給中間商提供了牟利空間,山東市場上玉米價格2個月間每斤上漲了一毛多錢。
在貿易商囤積待價而沽影響下,玉米深加工領域裏的供求關繫緊張波及全局,廣東、山東市場玉米的每斤價格分別達到1.25元和1.35元,小麥和玉米的比價關係遠遠超過了1:1.1的價值代替臨界點。
與此相關的是,為了平抑玉米價格,同時防止玉米流向深加工領域,中央儲備玉米拍賣採用只准許飼料加工企業參加的定向拍賣方式。
一位玉米深加工業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拍賣出庫的玉米絕大部分通過飼料企業轉手賣到深加工領域,其中不乏多家上市類玉米深加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