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展現代農業,在推進産業升級中助農增收
談起今年的收成,河南新鄉市農民朱彩琴很滿足:“今年我種了8畝優質小麥,每畝收成能比往年多賣50塊錢,8畝地就能多賣400多塊。不光收成好,與中糧簽訂了訂單,賣糧食也不用發愁了。”
2008—2009年度,中糧小麥部首次嘗試訂單農業,在河南新鄉市選擇鄭麥366和西農979兩個優質小麥品種,實施訂單種植20萬畝,覆蓋2個縣8個鄉的近3萬戶農戶,在天氣不利、貿易商搶購、農民惜售等因素影響下,仍實現回收訂單小麥26263噸,收購均價為1948元/噸,帶動農戶增收近500萬元。2010—2011年度,中糧在保持50萬畝訂單小麥種植規模的同時,預計將回收量再提升一倍。
“我們希望能夠提供包括技術、種子、金融服務等産業鏈各個環節的服務,加強産業鏈上每一環節,使農民變成中糧整個戰略産業鏈的一部分,成為中糧的戰略合作者。” 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説。
近年來,中糧集團通過合同種植、訂單農業、種植基地等多種形式,保證企業原料來源多元化,降低了農民生産的風險。中糧集團還通過技能培訓,推動農民進入農産品加工企業,促使農民收入由單一務農收入向工資收入、産業收入等多元化收入轉變,探索並形成“公司+農戶”、“公司+農場”、“公司+農戶+基地+科技”等多種産業化經營模式。中糧米業以組建合作社、與農戶合作等形式開展水稻合同種植,為3萬戶農民增收600萬元。
在中糧集團,創新被置於非常重要的位置。從創新與農民合作的模式,到不斷推出新産品,再到推出“我買網”試水電子商務,以市場為導向提升附加值的創新從未停止。“比如以前中糧只做玉米貿易,現在把玉米做成糖、澱粉、檸檬酸等,嘗試把這個産業鏈做長,提升整個鏈條的附加值。”寧高寧説。
打造全産業鏈,保障産品質量安全
近年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日漸提高,如何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中糧集團提出了打造“全産業鏈糧油食品企業”的戰略目標。
“全産業鏈”是指以客戶和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涵蓋從田間到餐桌。這一模式使得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向前延伸到種植養殖環節,向後延伸到糧油食品銷售環節。
在種植養殖方面,中糧集團通過“自有基地”、“訂單農業”、“返租倒包”等多種方式,建立完善的原料管理體系。
與此同時,中糧還嚴格進行檢驗檢測,提出了建立檢驗檢測中心、區域試驗室、重點企業試驗室與基層企業試驗室構成的四級檢驗檢測體系總體構想。2010年,中糧佳悅(天津)有限公司糧油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建設項目,獲得國家專項資金400萬,推動設備、人員技能、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全面升級。
作為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一部分,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確保一旦發現問題,可立即追蹤食品流向,及時採取補救措施。中糧集團下屬企業通過全過程規範,實現産品的可追溯,為消費者提供足夠的保護。
“中糧希望把這個過程中能控制的環節都控制起來。”寧高寧説,去年中糧集團實現原料入廠前檢驗合格率98.25%,産品出廠前自檢合格率達99.94%,産品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100%,全年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創新管理理念,忠良文化深入人心
“中糧集團一直堅持共生理念,與農戶、股東、消費者和員工一起發展、一起成長。”寧高寧説,基於這種理念,通過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中糧集團形成了以“高境界做人、專業化做事”為特徵的“忠良文化”。
“忠良文化”的首要特徵是“職業化”。中糧一直致力於將國有企業的“領導幹部”轉化為更為市場化的“職業經理人”,在國企裏打造一支“忠良”兼備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忠良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徵是“人性化”。在中糧的管理哲學裏,“人”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強調戰略的起點是客戶而非資金,投資的起點是股東而非項目,管理的起點是員工而非制度和流程。
“企業文化不是把一種外在的東西強加給大家,而是把人性中有尊嚴的、向上的、社會性的東西激發出來。”寧高寧説,基於這一理念,中糧集團對“忠良文化”主要採用“體驗營銷”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傳播文化,對一系列傳統的群體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和創新,將“忠良文化”的理念和元素巧妙滲透到這些活動中,把文化變成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東西,讓員工在活動中被感染、被打動。
在共同的使命和價值觀的驅動下,中糧內部管理和文化的內生動力逐漸轉化為可持續性的外在效益,形成了中糧式的執行力,最終體現為科學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整個産業鏈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