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過去的十年,中國藉加入WTO,分享了經濟超常增長、外儲迅猛增長的“全球化”紅利。現在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這場盛宴臨近尾聲,外匯流入的盛況將難重現,經濟增長到了該與依賴出口的原有模式説“再見”的時候。
表象而言,浮雲遮望眼。近期國際遊資大幅看空中國,28家中國公司從美國退市,中資赴美上市退潮,貿易順差增幅大幅減少,資本流入趨緩,香港離岸市場人民幣回流,人民幣匯率上演觸及跌停的“十二連跌”等亂象,都將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指針擺幅“歸零”。預計今後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將圍繞一個區間值上下波動,交給市場博弈。
深層探究,人民幣升值已基本到位,甚至需要補上“貶值”一課。人民幣匯率的漸進式升值“風助”外匯流入“水漲”,外匯流入“水漲”又倒推人民幣升值“風速”形成。從流入的渠道看,2003年以來,經常項下和資本項下多年持續外匯凈流入的雙順差,引發外匯儲備超常規增長。20年來人民幣升值的潛力日益枯竭,企盼多年的國際收支平衡夢正大步向外匯管理政策目標走來。
出口為什麼原來會持續保持較快增速?中國産品一直以價廉物美享譽世界,出口成本較低,在加入WTO後出口企業通過生産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將這種優勢和潛能發揮到極致,不僅擴大了中國商品的全球化份額,更造就了中國外匯儲備從“饑餓”到“臃腫”的轉身。
現在這種優勢和人民幣升值的紅利已經慢慢地消耗殆盡。2012年中國人口即將邁過“劉易斯拐點”,隨著就業人口的減少,人力資本越來越昂貴的趨勢不可扭轉;地方政府能給予出口企業的優惠和獎勵政策也終將回到市場化,人為地以政策扭曲價格要素已不再常見;利率等價格工具終將回歸市場常態,出口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財務成本將大幅上升;環境治理已經被中央提上議事日程,隨著環境稅的開徵,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將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治污成本。出口企業的價格優勢不再,削弱了人民幣升值的基礎,加上歐美反思“實業空心化”,啟動再工業化進程,需求市場受債務危機影響有所萎縮,貿易項下的出口收匯的增速必然放緩。
可以預見的是,外匯高速流入的盛況很難再次期待,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將進一步減少,人民幣升值的紅利已被消費到頂,未來需要另辟渠道,一方面擺脫對進出口、外商投資的依賴,一方面開放壟斷行業,另辟蹊徑,增厚人民幣升值潛能。 (摘選自《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