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趙曉輝 陶俊潔)中國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審核一向充滿神秘感。近來,新華社記者獨家深入中國證監會發審現場,歷經數月,對此進行全程跟蹤。這也是證監會首次嘗試對媒體開放新股發行審核全過程。
在長達五個多月的時間裏,新華社記者參與了證監會發行部為擬上市企業召開的見面會、反饋會、初審會和發審會,並採訪了部門負責人、審核人員、申請企業和仲介機構,親歷了企業在證監會層層“受審”的上市必經之路。
對於任何一家準備上市的企業來説,改制、規範化、準備材料的過程不可謂不艱辛,但申請材料報送到證監會才真正是大考的開始。在整個新股發行審核的流程中,證監會發行部和發審委是最關鍵的兩環。尤其是發審會,最終決定企業上市的“生死命運”。
“新股發行審核是證監會主導下的核準環節,嘗試對媒體開放意在推動審核環節的透明化。”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此評價説。
新股發行一直是證券市場上最受爭議之處,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資金比例、欺詐發行、審核標準不一致等問題長期備受質疑。
近期查處的雲南綠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欺詐發行案更是集中暴露了新股發行審核中的問題,層層關口也難以阻擋一個造假公司上市。中國證券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郭鋒表示,應該以此為戒,重新審視發審各個環節。
分析人士認為,新股發行審核權力集中,但相關責任並不明確,加大開放力度有助於公眾監督,形成權力制約。
經過多年的沿革和探索,中國現行的新股發行審核制度已經形成了“雙人審核、集體決策”等整套機制,力求交給投資者合格的企業,又不冤枉好的公司。
而這一審核過程也在不斷地從幕後走向臺前,接受各界的監督。從2003年發審委委員名單的公開,2009年創業板第一場發審會對媒體的部分開放,到去年開始的公佈企業被否原因,再到如今審核全程的開放嘗試,被視為證監會權力核心的發行審核過程正努力實現“在陽光下運行”。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露,目前正在考慮把擬上市企業的招股書預披露提前,以給公眾留出更多的時間,充分發揮監督作用。這體現了監管層推進新股發行審核透明化的一貫理念,也正是資本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應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