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A股十年生態:本不算綠洲 今更似沙漠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7日 18: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經記者 趙笛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本是蘇軾抒發與亡妻昔日鶼鰈情深的懷念,淚裏有愛;而當下的股市也盛行起這句話,但已成了對股民遭遇持續下跌和虧損後憤懣難平的寫照,淚中唯悲。

  十年,可以影響整整一代人,而十年中A股的“生態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遺憾的是,十年前,就有個別惡莊橫行,本已不算綠洲;十年後,“坐莊者”雖已大變,但多數股民卻仍不賺錢,股市更似沙漠。我們呼籲市場善待中小投資者,讓他們也分享到經濟增長帶來的財富和榮耀。

  /主體之變/

  主宰力量的變遷

  十年前,市場談莊色變,似乎所有股票都有個“莊”,有大有小,甚至還分所謂善惡,市場相信每一次漲跌都與莊有關。

  十年後,那些以前的老莊家似乎已經灰飛煙滅,但新莊家又橫空出世,那就是産業資本,他們增持、減持、增發、分紅,時時刻刻都在左右著市場,影響著股價。

  十年前:金融資本主宰股市

  十年前,莊家真實存在,有時候更是明目張膽。整體來看,歷史上的莊家隊伍包括大戶、券商、信託、超級資本等,他們均可被歸納為金融資本。

  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主宰力量是哪些人呢?

  在“莊史”上最有名的當屬深圳大戶聯手炒作上海股票。1990年,一批眼光獨到的深圳大戶懷揣鉅額資金來到上海,大肆購買上海股,從而使得股市莊家一詞初為人知。

  實際上,大戶聯手坐莊的事情從那時到如今都一直存在。畢竟,證券市場是一個靠資金堆積起來的遊戲,資金量的大小決定著市場的走向?利用優勢資金影響股價在所難免。

  隨著股市擴容,資本增多,監管日趨嚴厲,大戶聯手坐莊的日子漸行漸遠了。在利益面前,人都是會有私心的,誰敢保證“兄弟”們不會先建倉,先出貨?

  在大戶之後,新的莊家出現了,這時他們的面孔是券商、信託公司,最有名的例子當屬“327”國債期貨合約事件。

  統計顯示,1994年全國國債期貨市場總成交量達2.8萬億元。佔上海證券市場全部證券成交額的74.6%。不過,所有的繁榮因為1995年2月23日爆發的“327”國債期貨事件戛然而止。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國債合約裏扮演空頭的遼寧國發(集團)公司“多翻空”,導致“327”國債暴漲,萬國證券頓時陷入將虧損60多億元的險境。

  為了最後一搏,在當日交易的最後8分鐘,萬國證券採取大量透支交易方式,以700萬手、價值1400億元的巨量空單打壓“327”合約,並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萬國非但不賠錢,反而還可以賺到42億元,這震驚了證券市場。

  不過,還沒有等萬國證券高興多久,在事發當晚,上交所就召集有關各方緊急磋商,最終權衡利弊,確認空方主力惡意違規,宣佈最後8分鐘所有的“327”品種期貨交易無效,各會員之間實行協議平倉。

  隨後,該事件的影響進一步在市場乃至整個經濟界發酵,有市場人士要求嚴懲 “327”國債事件的“元兇”,最終,萬國證券被迫與其強勁對手申銀證券合併,萬國證券原董事長管金生被判刑17年。

  1995年5月17日,證監會認為當時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發出《關於暫停全國範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

  國債期貨消亡了,券商、信託坐莊黯淡下去了,但這卻刺激了另一批莊家的出現。就在關停國債期貨的第二天,A股市場出現暴漲,滬指單日上漲30.99%,3個交易日累計上漲53.96%。

  在“327”國債事件後,券商、信託等機構的莊家生涯開始走下坡路,一批資本大鱷型的獨莊出現,他們靠自有資金獨自支撐一隻或數只股票,被人以“係”相稱,為人熟知的有中科系、德隆係、明天係等。

  所謂“中科系”,即以中科創業為首的一批股票,他們被同一人(利益體)呂梁控制。

  中科創業的前身為深圳康達爾(現名ST康達爾,000048,收盤價8.36元)當時,呂梁控股該公司後,將公司改名中科創業,大打“高科技+金融”牌,通過利潤包裝來為其炒高股價服務。

  與此同時,歲寶熱電(現名哈投股份,600864,收盤價6.59元)、萊鋼股份(600102,收盤價7.12元)、中西藥業(被合併退市)、魯銀投資(600784,收盤價13.62元)和勝利股份(000407,收盤價4.20元)等上市公司均被呂梁納入“中科系”。

  2000年2月21日,中科創業在連拉5個漲停後,股價最高達到84元(不複權)。不過,到了12月25日,中科系資金鏈斷裂,其股價無法再得到支撐,在惡性循環的作用下,中科系其他股票也紛紛暴跌。

  2001年1月10日,中科創業被中國證監會立案稽查。

  而名噪一時的“德隆係”公司沒有中科系多,實力同樣不容小覷。當時,德隆係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新疆屯河 (現名中糧屯河,600737,收盤價6.49元)、合金股份(現名ST合金,000633,收盤價6.78元)和湘火炬(已被合併退市)。

  相比中科系的“瞎炒”,德隆係則有著一套“高明”的圈錢手段。當時,德隆係的方針是股市坐莊和産業整合密切結合,其典型手法是:通過二級市場收集“老三股”合金投資、新疆屯河、湘火炬的籌碼,拉高股價,然後利用高股價進行抵押貸款,貸款後再進行實業收購。在這種操作中,最關鍵的就是股價一定要維持住,一旦股價下跌,銀行就要追加抵押品或者追索貸款。恰好在2001年~2004年間,A股市場大盤從高位回落30%多,為了維持股價,德隆只有自己花錢來“扛”。德隆係自己持有的“老三股”流通籌碼一度超過90%。

  最終,德隆係的資金鏈也斷了。2004年4月13日,德隆係“老三股”之一的合金股份高臺跳水,德隆係正式宣告走上覆滅之路。一週時間,德隆係股票流通市值縮水高達60億元以上。

  十年後:産業資本掌握話語權

  金融資本的坐莊終於不敵股市的大擴容和股改制度。由於流通市值猛增,再多的金融資本也無法抵擋擴容的壓力,因此金融資本坐莊又黯淡下去。

  不過,這又造成了另一市場主導力量的強盛——産業資本開始“坐莊”。

  嚴格來説,998點的 “股改”政策,並非是金融資本坐莊向産業資本過渡的標誌。在998點至6124點期間,機構資金也曾短暫“坐莊”。

  在2001年7月~2005年7月,滬指從2245點跌向998點的過程中,在國有股減持新規下,原有“坐莊”形式難以為繼,大量的莊家機構被拋盤“砸死”,而此時以封閉式基金為主的基金接過了“莊棒”。此時基金採取的主要戰略是“抱團取暖”,他們打出價值投資的大旗,一般交叉持有流動性好的大盤股和業績成長性好的大市值股票,然後鎖倉推高,並通過季度截止時點與報表出爐的時間差,完成調倉換股和盈利出局。

  在2005年6月~2007年10月,即滬指從998點漲到6124點這一階段,是A股市場盛況空前的大牛市。由於封閉式基金規模有限,它的“坐莊”地位讓位給規模可以無限擴充的開放式基金。截至2007年底,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一度達到3.2萬億元,佔當時A股流通市值的三分之一強,成為A股市場絕對主力。和前期一樣,開放式基金同樣打著價值投資的旗號抱團專揀大盤股、藍籌股、績優成長股。這種優勢在“530”暴跌之後更顯突出,300元/股的股票出現了,基金年度收益200%的業績出現了。然而,繁華的末期,中國平安(601318,收盤價35.95元)的鉅額再融資,暴露出開放式基金也要聽命于保險資金的事實。在大小非的衝擊下,“安全第一”的保險資金帶領基金開始逃命。

  如今,不論是開放式還是封閉式公募基金,雖然還沒有徹底退出“坐莊”,但其實力已大不如前。比如大成基金抱團作戰重慶啤酒(600132,收盤價38.76元)曾被疑指“坐莊”,但如今,重慶啤酒連續7個跌停,大成基金也毫無招架之力。

  2008年底,隨著國家鼓勵增持、回購政策的出爐,産業資本的“坐莊”逐漸清晰起來。當時,三一重工(600031,收盤價11.64元)成為首只承諾不減持的 “大小非”、包括高盛在內的眾多外國投行在中國“養豬”、可口可樂鉅資收購匯源、鞍鋼集團舉牌購買攀鋼係股份……

  隨後,這些事件直接促使三一重工逆市漲停、農業股多次被炒作、港股匯源果汁的權證暴漲199倍、鞍鋼增持一次,攀鋼係大漲一次等現象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放在以前,産業資本和上市公司並無太多干預股價的本事,充其量有權選擇公佈利好和利空消息的時間,但隨著全流通時代的到來,控股股東坐擁比任何機構都多的能夠自由買賣的籌碼,從幕後走向臺前。産業資本將具有A股市場18年以來其他莊家從不曾有過的至尊地位。

  從産業資本“坐莊”的方法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增持、回購。在股價較低或因為某種目的認為有必要維持、抬高股價的時候,産業資本,一般是大股東或高管們就會祭出增持的大旗,隨後市場資金往往會乖乖地在一段時間內抬高股價。10月11日,匯金增持工、農、中、建四大行,A股出現反彈便是最好的證明。

  二是“大小非”減持,這是産業資本做空股價的方式。一方面,産業資本減持獲取資金,重新投入研發生産無可厚非;但另一方面,産業資本的減持也造成對股市的抽血。産業資本砸盤最典型者當推前不久魚躍醫療 (002223,收盤價21.70元)實際控制人之子瘋狂套現數億元的例子。

  三是增發或配股。上市公司為了圈錢,擴充股本是最為便捷和省錢省力的方式,而在增發配股前後,産業資本又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影響股價。若不希望股價太高而不利於發行,增發前産業資本會抑制股價上行;在增發完畢後,為了“回報”機構資金的參與,産業資本也可以通過釋放利好來刺激股價上行。

  四是分紅或送股。在半年報、年報前夕,産業資本的分紅、送股政策都會對股價有很大影響。

  /定價之變/

  公募基金話語權漸失

  十年前,股票炒多高由莊家説了算,所謂的估值系統還十分模糊;十年後,隨著市場更加成熟,市場的定價有了一套理論。這時,並不是金融資本想炒多高就能夠炒多高的,而是産業資本説他多高,他就能到多高。

  十年前:金融資本定股價

  有市場人士認為,證券市場從建立之初起,就有人希望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謀求超額收益。此時,由於股票少,資金多,金融資本操縱股價的情況較為普遍。

  比如,前面提到的深圳大戶炒滬股的情況。最有名的一個典型“莊票”是愛使股份(600652,收盤價4.32元)。1992年7月16日,愛使股份的股價最高達到555元(不複權),市盈率高達1550倍;延中實業(現名方正科技,600601,收盤價2.85元)在1992年初出現18根陽線,漲幅高達近300%。股價最高達到380.08元。

  此外,在金融資本“獨莊”的年代,中科系、德隆係常常會控制一隻股票超半數甚至高達90%的流通盤,在此背景下,股價“指哪打哪”已不是神話。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階段的莊家往往還通過“黑嘴”之口給股票定價。

  比如北京首放的汪建中,他創造了“紅色星期一”,北京首放在週五推薦的股票,下週一這些股票總是位居滬深股市漲幅榜前列。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正逢2003年的熊市。顯然,這背後有著強大資金的配合。

  有意思的是,金融資本定價也有失算的時候。比如趙笑雲的青山紙業(600103,收盤價3.31元)。2000年7月14日,當青山紙業從8元多的底部漲到半山腰11元時,趙笑雲的東方趨勢公司首次推薦青山紙業。隨後在股價走到17元的頂部時,東方趨勢的推薦開始密集起來。2000年7月29日,趙笑雲明確給出第一目標位28元、第二目標位40元的預期,市場稱之為 “咬定青山不放鬆”,而此時該股股價在15元左右。9月11日,趙笑雲又在“南北奪擂”中模擬買入青山紙業,並在多家媒體上力薦該股。而此後該股一路陰跌,從除權後8元一路跌至4元多。

  除了上述莊家以外,券商、公募基金們也曾在一段時間內成為股價的定調者,這一時間段基本集中在998點~6124點期間。

  在此期間,公募基金擁有市場的話語權,而公募基金作為價值投資者,很注意研究員所提供的股票價值判斷。若券商研究員(包括後來基金公司自己的研究員)看高某只股票,首先其客戶(購買其産品的公募、私募基金)會先行建倉。隨後,研究報告被公開,市場其他資金再按圖索驥“抬轎子”。

  十年後:産業資本説了算

  不過,在2008年大熊市開始後,上述金融資本定價模式已經崩潰。

  首先,隨著股票流通市值越來越大,金融資本根本無法控制股價。

  其次,隨著第三方存管的推行,莊家靠開立拖拉機賬戶分倉操縱股價的模式已經很難實現。

  最後,在經歷了2008年大熊市後,公募基金的話語權漸失,定價權已旁落。最典型的例子當屬*ST大地(002200,收盤價10.72元)和重慶啤酒。前者因為造假上市被查處,而在證監會調查之前,機構渾然不知,綠大地一度成為基金的重倉股;而在重慶啤酒連續跌停前,多家券商還出具研究報告猛推重慶啤酒,八十幾元的股價正是機構的傑作,不少分析師、研究員更是看高到百元。

  當金融資本定價權盡失,産業資本就成為市場説一不二的 “老大”,定價話語貫穿始終。

  最初,産業資本能夠為IPO定價。雖然新股的發行價在機構詢價後確定,但眾所週知的是,産業資本往往能夠通過各種手段讓詢價機構開高價,就連因詢價機構不足而發行失敗的八菱科技(002592,收盤價20.4元),竟然都在二次過會後獲得了18.4倍的發行市盈率。隨後,如前所述,當産業資本覺得股價過低,他們便通過增持來予以“最低定價”;當産業資本覺得股價“過高”了,他們便通過大舉減持來打擊股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統計顯示,每當産業資本增持額突然猛增後的一個月,股市往往會形成重要底部。

  最後,增發、配股、重組、分紅、送股等事件,都是産業資本定價的手段。而資本擁有的先天優勢是其他方面所難具備的:他們是公司重要信息的製造者、篩選者及決定者。

  /造富之變/

  産業資本一級市場發橫財

  十年前,炒股一度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的事情,因為能在股市中賺到錢的人很少,而不按常理、不守法律出牌的人,即使獲得了財富,往往又會無福享受;十年後,能靠股市賺錢的人成千上萬。當然,他們並非是參與到二級市場中,而主要是在一級市場和一級半市場抽著二級市場的血,他們動輒一夜獲得千萬、上億元的身家。

  十年前:股市很難發大財

  每年年末,媒體總會對市場進行調查和總結,這其中,股民今年盈虧狀況往往是必寫題目。然而,除了極為少數的那麼幾年,如2006年、2007年,其餘年份虧損股民均佔大多數。

  正如十年股市 “零漲幅”,從2245到如今的2170點,滬指十年來竟然錄得下跌,那麼有多少股民炒股十年能夠賺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若不考慮極少數賺了錢十分低調的股民,在過去十年,市場所知能夠賺到錢的人多半是那些莊家。然而,他們賺了錢,也有不少人難以從容享用。

  比如汪建中。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汪建中利用北京首放及其個人在證券投資諮詢業的影響,借向社會公眾推薦股票之機,通過“先行買入證券、後向公眾推薦、再賣出證券”的手法操縱市場,非法獲利,據調查,汪建中通過上述手法交易操作了55次,買賣了38隻股票或權證,累計獲利超過1.25億元。

  最終,證監會決定,除沒收汪建中違法所得約1.25億元外,並處罰金1.25億元,以及實行終身證券市場禁入。2011年8月3日,法院向羈押3年的汪建中正式宣判,以操縱證券市場罪一審判處汪建中有期徒刑7年。

  再比如黃光裕,坐擁國美電器、中關村(000931,收盤價5.22元)等上市公司,黃光裕利用內幕消息,指令他人多次使用其實際控制交易的多個股票賬戶,累計獲益4億余元。但最終,黃光裕也是落得判刑入獄的下場。

  十年後:IPO造富千千萬

  相比十年前股市的渾渾噩噩,十年後的今天,股市儼然成為一個造富機器。當然,股市的造富並非是針對二級市場而言,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似乎是越來越窮,這可能是因為一級市場的暴富剝奪了二級市場的財富。

  在一級市場的造富運動中,最為受益的當然就是産業資本了。

  截至2001年12月31日,A股共有1073家公司上市,若截至2011年12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將會超過2300家。十年間,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增長了114%。

  僅從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來看,首批創業板上市的28隻股票根據其發行價就使得資本市場增加了82位億萬富翁,每家創業板公司平均誕生3位億元戶。

  雖然創業板在一年多的時間裏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但前赴後繼的上市企業依舊力挺著億萬富豪的隊伍。

  除了産業資本,創投公司和各利益方也成為如今造富的主角。相比産業資本的付出,創投公司和那些大股東的親朋好友們,有的突擊入股,有的快速減持,他們向整個市場展示出其巨大的貪婪。

  此外,保薦人等仲介機構也在造富運動中大為受益,一個保薦代表人往往就能夠獲得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年薪,而這些錢無一不來自證券市場。

熱詞:

  • 産業資本
  • A股市場
  • 收盤價
  • 327
  • 券商研究員
  • A股上市公司
  • 滬指
  • 封閉式基金
  • 公募基金
  • 德隆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