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2011買股苦賣樓苦買基金更苦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6日 10: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投資與理財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當時光邁入2011年之時,本刊曾以《2011就是要賺錢》為題,做了一組特別報道,對2011年的賺錢前景以及賺錢方向,做了一番描述與展望。時光冉冉,轉眼之間,2011年就要和我們説再見了。在這即將過去的一年裏,你賺錢了嗎?你的賺錢指數跑過CPI了嗎?你在賺錢的征途上吃了多少苦,品到多少樂?

  在年末的街頭,你隨便拉住一個過路的人問:“今年你的投資和理財賺錢了嗎?”大概很多人先會給你翻一個白眼,然後再做出鬱悶狀,回答道:“投資賺錢真的很難。”這個回答,並不是出於國人怕露富的心理,而是在大家最想賺錢的2011年裏,投資賺錢成了一件難為人的事情。因為在能夠看得到、摸得著的投資理財領域裏,要麼是一潭死水,萎靡不振;要麼是坐“過山車”,忽上忽下;要麼是乾脆跌跌不休,很難發現一個穩定上漲的符合大眾投資理財範疇的投資品種。

  2011年一開始,給國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物價的上漲,白銀漲了,跟著白銀的腳步,黃金也漲了;天津推出了一個投資新品種,開了一個文交所把藝術品按照份額化交易買賣的先例,在國內投資者還不明就裏時,交易品被連續拉出17個漲停板;然後就是菜價漲了,肉價漲了,雞蛋漲了。一系列投資品種價格的上漲,在今年的夏秋之交達到了高潮,CPI最高衝到了6.5%,讓管理層年初制定的希望控制CPI在5左右的想法化成了泡影。

  就在大家紛紛認為漲價成為今年投資理財主基調時,前9個月高高在上的物價在國慶節過後,呈現出了高臺跳水的態勢。肉價降了,菜價降了,油價降了,白銀跌了,黃金蔫了,鋼價軟了,就連開市之初連拉漲停板的天津文交所,也因為來回修改交易規則,導致交易品種暴漲暴跌,致使投資者損失慘重而被投資者起訴,這讓因為看好這些投資品種,希圖賺大錢、賺快錢的投資者還沒把賺來的利潤抽出來,就把本金虧了一大半。並不是大多數投資者喜歡參與投資炒作上述這些非主流投資理財品種,而是因為今年傳統的投資理財品種的行情的確是太不給力了,讓投資者根本沒法入場去玩。

  先來看看股市。今年上半年,股市走得就很溫柔,很磨嘰,滬指花了5個月的功夫,一步一步搖到3050點。不管是大盤還是板塊,抑或是個股行情,一個個走得像“溫吞水”似的,看上去搖搖欲墜。可就是這種弱不禁風的行情,在市場傳言國際板要推出的一夜之間,便如扶不起的阿鬥倉皇潰逃,丟盔卸甲,3000點、2900點、2800點、2700點一碰即破,滬指一口氣跌到2600點附近,才止住了腳步。投資者還沒從大跌中清醒過來,歐元債務危機又劈頭給國內股市打了一悶棍,滬指直指年內低點2307點。直到年末,滬指還圍繞著年內低點2307點轉圈圈,兩市日成交金額也是縮得慘不忍睹,投資者看都沒法看。

  再來看看樓市。今年管理層對樓市一直維持著高壓態勢,從年初開始頒布的樓市“限購令”,到其後的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以及各大銀行對房地産開發貸款額度的一減再減,直至零貸款,讓大多數地産商特別是中小地産商面臨資金鏈斷裂。10月之後頻頻傳出的地産龍頭綠城破産之事,更是敲響了地産商破産的警鐘。地産商的困境,讓購房者看到了房價下跌的希望,於是購房者開始觀望。這種觀望,讓地産商的房産大量積壓,北京樓市的成交量跌至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面對成堆成堆的房子賣不出去,一些地産商不得不降價出售,這又遭遇前期已經高價購買樓房的投資者的退房潮。買房投資遭遇到了降價陣痛,房租上漲的趨勢也開始扭轉,讓指望靠收租來收回投資的樓市投機客窘成一團。

  基金投資本是中小投資者最為穩健的投資,然而,今年與往年不同。在股市下跌的時候,債市沒有出現以往的“蹺蹺板”效應,隨之上漲,而是跟隨股市下跌而下跌,鬧得是不管偏股型基金還是債券型基金,不管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都是一個“虧”字了得。總而言之,只要是今年你把資金交給了基金,就光是等著賠錢啦。

  買股苦,賣樓苦上加苦,買基金苦苦苦,然則投資者何時而樂耶?只有去貴金屬市場和銀行理財産品市場以及更為冒進的高利貸市場碰碰運氣。

  貴金屬市場今年的表現可以稱得上可圈可點,黃金也罷,白銀也罷,上漲和下跌的表現都很生猛。先是白銀在年初掀起了今年貴金屬市場第一波牛市,短短2個月時間,漲幅超過了30%。當白銀因為短期漲幅過大,遭致投資者拋出套現下跌之際,黃金當仁不讓地接過了貴金屬市場第二波牛市的接力棒,金價從每盎司1300美元,一路衝至1900美元之上,讓做多黃金的投資者賺得心花怒放。雖然其後黃金市場也出現了一波跌勢,但是再跌也沒跌破每盎司1500美元,只要你在年初及早買入了現貨黃金,賺錢就是一個碎碎的事情。

  銀行理財市場無疑是今年大眾投資者理財産品最大的藍海。這不僅因為單單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規模就超過了去年全年,更是因為今年各大銀行發行的發行期在一個月之內的超短期理財産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達到了6%、7%,這種收益率至少跑贏了今年的CPI。雖然9月之後,銀監會叫停了超短期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使得銀行理財産品發行的速度有所減慢,但是患上“資金饑渴症”的各家銀行,又不約而同地開始發行34天的銀行理財産品,和銀監會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看來,銀行理財産品的牛市還未結束。

  高利貸本來不是中小投資者的投資選項,其高收益之下蘊含的高投資風險是中小投資者無法承受的。只不過由於今年銀行貸款規模大幅緊縮,很多原本指望銀行貸款的優質企業客戶在“錢荒”的大背景下,不得不把融資的目光瞄上了高利貸。高利貸的利率也從原先的月息2分狂飆突進,月息3分,月息4分,月息5分,最高時高利貸的年化收益率竟然超過了100%。高利貸高息的誘惑,吸引了眾多中小投資者把自己辛辛苦苦攢下來的積蓄,投入到了這個市場,運氣好的投資者還能收回本息,但像鄂爾多斯那樣“十戶九貸”的情形,怕是收不回本金了,正應了那句老話:過猶不及。

  除了上面所説的投資理財市場,藝術品市場的崛起,絕對是今年另類理財市場的一個重大標誌。一幅幅似真似假的藝術品流進了拍賣場,一個個億元級別的標簽挂出來,整個藝術品市場瀰漫著一股“博傻”的味道,不知道硝煙散去,誰在海灘上裸泳。

  賺錢苦也罷,賺錢樂也罷,苦苦樂樂之中,2011已經向我們揮手再見。2012,來年再戰。

  股市:虎頭蛇尾悲與弱

  文 | 薛原

  張學友在《走過1999》中落寞吟唱:“一張張日曆,又撕去一個秋。有多少青春適合一個人過。不懂我不懂,為何常常來到愛情門口”。

  如果把歌詞中的“愛情”改為“股市”,《走過1999》的淒涼意境,倒是很適合2011年的證券市場。失去了,又不甘心,在痛苦中默默徘徊、無奈掙扎。對於經歷2011年的股民來説,何嘗不是這樣的滋味。

  所以,2011年的股市,用時下很流行的一句話總結,就是“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不是嗎?上半年,投資者們在券商、媒體營造的虛幻牛市裏,滿懷信心的憧憬4000點。下半年,又在機構極力粉飾的估值底中,不斷的抄底抄底再抄底。

  年末,貨幣政策放鬆,終於讓投資者看到希望,然而對經濟下滑的擔憂,又給股市蒙上一層陰影。乍暖還寒、二次探底,股市2011年註定與熊為伴了。

  虎頭蛇尾

  回望2011年股市走勢,我們用“虎頭與蛇尾”來概括。 K線圖形上呈現的是一條詭異的拋物線。

  1月到4月,上證綜指從2700點震蕩攀升至3067點,構成上拋線。這是全年成交量最大、最活躍的時期。大盤藍籌股的估值修復行情貫穿始終,而中小板等小市值股票以震蕩調整為主。

  4月份形成全年股市的向下拐點。由於通脹形勢陡然上升,決策層迅速加碼貨幣緊縮政策,導致行情從3067急轉直下到2600點附近。從3月底各券商發佈的二季度策略報告看,只有中信等少數券商較為準確的預判到市場的風險。

  4月中開始的下拋線,幅度之大,超出了幾乎所有人的預期。由於歐債危機、美債危機接踵而至,國內通脹超預期走高、市場流動性枯竭,內外交困的基本面、政策面背景,引髮指數在整個二、三季度反復滑落至2307點。期間,大盤股、小盤股先後經歷系統性下跌,機構反復嘮叨的2700點估值底,最終成為不少抄底者的滑鐵盧。

  截至12月5日,距離年內高點3067,上證指數跌去了24%。兩市總計2270余只A股股票中,只有348隻股票升幅為正,年跌幅大於20%的股票超過1200隻。

  強與弱

  我們再來看看,2011年股市誰最牛、誰最狗熊。 年度牛股:華夏幸福(600340),年度升幅212.8% 。年度熊股:東山精密年度跌幅64.4%(截至12月5日)。

  年度最抗跌行業:食品飲料、傳媒。年度最差行業:鋼鐵、有色金屬(截至12月5日) 。拿到華夏幸福這樣的票,整個2011年的感覺絕對“幸福得像花兒一樣”。要是你點兒背,上了東山精密的賊船,呵呵,肯定跌得你找不著“東”。

  盤點年度漲跌幅,不難發現2000多只股票中,年度黑馬、牛股與往年一樣,依然主要集中在低價重組股和題材股中。

  比如,華夏幸福前身是ST國祥,在廊坊華夏幸福借殼上市後,股價由5元啟動,10個月飆漲至20元之上。緊跟其後的ST中源、ST光明同樣憑藉重組,在2011年實現了173.9%和154.5%上漲。迪康藥業和中珠控股,則分別因為公司研製抗癌新藥和涉足礦産資源開發,位列年度漲幅第4、第5位。

  年度跌幅靠前的基本是清一色的中小板、創業板股票。除了最熊股東山精密下跌64.4%,康芝藥業、漢王科技、國星光電等跌幅都超過60%。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經歷前一兩年的炒作,相當一批高價發行、高市盈率、高漲幅的小盤股,在2011年進入漫長的價值回歸之路。

  從21個深證行業分類指數來看,全年整體表現最好的板塊為食品飲料指數,2011年該行業下跌不足1%;其次是傳媒行業,跌幅為2.39%;金屬指數下跌32.05%,是走勢最熊的板塊。

  傳媒板塊的強勢,主要源自於相關文化産業政策的拉動。宏觀緊縮調控如影隨形的2011年,食品飲料板塊的防禦性得到彰顯。由於業績穩定增長,對政策又不敏感,成為基金的“避風港”。而鋼鐵、有色金屬面臨下游需求不足、産能過剩的窘境,業績、估值被雙殺,自然呈現長期陰跌格局。

  悲喜兩重天

  2011年股市流血不止,股民、基民的眼淚飛啊飛。

  據統計,僅上半年,A股兩市市值就蒸發了8424億元。結合滬深股市1.6億的A股賬戶數量估算,理論上,每戶股民上半年虧損5257元。那麼,在下半年2700點一步步滑向2300點、個股飛刀不斷飄舞的市況中,股民的收益情況勢必雪上加霜、霜上加冰了。

  其實,有2008年做陪襯,這點痛也不算什麼,咬咬牙也就hold過去了。關鍵在於,讓中小股民們頭疼的是, 好賴咱們2011年的“雞地屁”也9%啊,怎麼股市情形楞是比老美差,與英法看齊呢?好像美債危機、歐債危機發生在國內似的。

  2011,投資者們灰常不理解,灰常灰常不爽,那麼何來上市公司喜啊。據同花順金融數據終端統計,今年前三個季度,滬深兩市IPO融資總額合計約2333.29億元人民幣。截至12月1日,共計有252隻新股上市,完成圈錢大業。上市公司的“大小非”股東們也在偷著樂。前11個月,大小非套現資金達到880億元。

  哎!融資固然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但領導們也得悠著點啊。圈了又圈,沒有止境。如今,市場低迷,信心全無。即便匯金入市、央媒唱多、政策轉向,股市卻成了扶不起的“阿鬥”,弄得大家都沒得玩了。

  券商同樣算是贏家。據上市公司三季報,中信、海通、招商、光大、廣發等幾大券商前三季度凈利潤為45.1億、37.3億、18.5億、13.7億和15.6億元。與去年相比有所回落,年終獎看來要縮水了。不過,想想“很差錢”的股民、基民和灰頭土臉的公私募基金,券商的心情還是蠻不錯的。

  失望與鬱悶交織,沒有賺錢效應,沒有財富神話,只有圈錢依舊、套現依舊。走過淒涼的2011,每一位還在堅持的投資者心情沉重。陽光總在風雨後,期待2012, 峰迴路轉。

  “毀掉”基金業績的十大地雷股

  文 | 本刊記者 葉輝

  NO.1 雙匯發展

  起源 産品質量引發國人質疑食品安全

  最受傷基金代表 興業全球基金

  2011年最讓基金受傷的股票,非雙匯發展莫屬。由於“瘦肉精”事件爆發,它的股價連續3個跌停後,依然沒穩住,最後從86元跌到56元。2010年基金年報顯示,共有41家基金公司169隻基金持有雙匯發展,其中有56隻基金將其納入十大重倉股。它們累計持有雙匯2.16億股,佔雙匯流通股的比例高達35.66%,合計浮虧超過60億元。興業全球基金公司由於旗下多只基金重倉雙匯發展,遭遇40億巨量贖回。

  NO.2 中國南車

  起源 動車事故+再融資

  最受傷基金代表 社保基金

  “723”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後,A股鐵路概念股連續大幅下挫,此前熱衷於該板塊的基金損失嚴重。基金二季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共有107隻基金持有中國南車。其中,有61隻基金持有高鐵概念股,進入其前十大持股名單中,而持有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基金最多。這些基金共持有中國南車2.16億股。中國南車在1月底股價最高時,曾經突破9元,在動車事故和百億再融資的影響下,投資者失去信心,股價10月17日最低跌到4.37元,遭遇腰斬。社保基金在事發前,險些以6.06元的高價參與定向增發50億元,聲譽大受影響。

  NO.3 中恒集團

  起源 23億鉅額銷售合同被取消

  最受傷基金代表 廣發基金

  中恒集團和原總經銷商山東步長醫藥公司的“勞燕分飛”,使此前雙方約定今年完成23億元的鉅額銷售合同也成了泡影。二季報顯示,共有53隻基金持有中恒集團,總計2.21億股。其中,廣發基金和華商基金是持有中恒集團最多的基金公司,分別持有8839.54萬股和8238.95萬股,停牌前後,連續兩個跌停,2家基金浮虧分別達3.41億元和3.18億元。

  NO.4 華蘭生物

  起源 血站被關業務大受影響

  最受傷基金代表 匯添富基金

  在上半年業績下滑之後,備受基金寵愛的華蘭生物,7月初又爆出在貴州的5家採血漿站將被關停,終於讓基金Hold不住了。華蘭生物半年報顯示,共有93隻基金持有該公司股票。華蘭生物2010年血液製品營業收入達到7.5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59.43%,5家貴州境內採血漿站採量佔公司2010年總採量的60%。如果以二季度末基金持有華蘭生物的數量來計算,停牌前後的5個交易日,基金已浮虧6.54億元,其中匯添富就已虧損3.62億元。

  NO.5 廣匯股份

  起源 新能源轉型引發股價“過山車”

  最受傷基金代表 華商基金

  作為2010年基金業的功臣,廣匯股份當年大漲了139%,不過到了2011年,它馬上變成了“毒藥”:新能源轉型引發股價“過山車”,10月10日甚至跌停。廣匯股份的半年報顯示,華夏大盤持有該股3108萬股,華夏策略持有該股1261萬股,而廣匯股份則是兩隻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佔凈值比例均超過9%。以總持股量計算,假設兩隻基金二季度以後未增減持廣匯股份,那麼一日就損失了近1億元。另外,華商基金旗下兩隻産品的損失更是高達1.8億元。

  NO.6 紫鑫藥業

  起源 財務造假

  最受傷基金代表 泰達宏利基金

  被稱為“銀廣夏第二”的紫鑫藥業停牌兩個月,10月24日復牌後,連續3個跌停。此前,由於被媒體報道涉嫌自買自賣、業績造假,證監會于10月19日對紫鑫藥業立案稽查。宣佈進軍人參業務之後,紫鑫藥業股價從此也一路飆升,從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7月,暴漲了300%。被爆出財務造假之後,三季度末依然持續持有該股票的5隻基金遭殃,它們分別是泰達宏利成長、興業可轉債、興業有機增長、浦銀安盛精緻生活和浦銀安盛紅利精選。其中泰達宏利成長持有310.1萬股,是其第三大流通股股東。根據基金2010年年報,此前有19隻基金持有紫鑫藥業,但大多數基金公司已陸續退出。

  NO.7 重慶啤酒

  起源 乙肝疫苗神話破滅

  最受傷基金代表 大成基金

  一直被市場寄予厚望的“乙肝疫苗”走下神壇,在發佈公告承認治療效果不明顯後,重慶啤酒連續跌停。大成基金豪賭失敗,旗下共有9隻基金重倉“觸雷”,共計4495.16萬股,如果四季度大成旗下基金持重慶啤酒股數未變,以復牌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計算,大成基金持有重慶啤酒的市值達36.44億元,前兩個跌停便浮虧7億元。另外,富國、國泰等基金公司也持有重慶啤酒,但是數量不大。

  NO.8 三安光電

  起源 多次再融資 業績失色

  最受傷基金代表 大成基金

  10月13日,LED概念股三安光電收報13.83元,與2010年8月4日53.89元的歷史高點相比,股價已經折去四分之三。對以大成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而言,一年苦守,仍然挨套的滋味可不好受。大成係旗下共計有8隻基金2010年以30元/股的定向增發價格,合計認購2000萬股。據中報披露,大成係旗下10隻基金重倉三安光電流通股,累計持股高達7628.01萬股。自6月30日以來,三安光電跌跌不休,最低跌至11.41元,若持股變化不大的話,大成係基金市值蒸發3億多元。

  NO.9 中航黑豹

  起源 重組擱淺

  最受傷基金代表 海富通基金

  停牌近3個月後,中航黑豹的重組方案最終還是“難産”,10月10日股票復牌後,成為兩市唯一一隻跌停的股票。損失最大的,莫過於那些押寶重組的基金們,中航黑豹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海富通旗下3隻産品位列其中。此外,踩中“地雷”的還有銀華基金、華商基金等。有媒體稱,海富通基金押寶中航黑豹浮虧6000萬元。

  NO.10 勁嘉股份

  起源 內幕交易

  最受傷基金代表 匯豐晉信和建信基金

  勁嘉股份董事會辦公室投資經理泄密案,牽出基金公司。8月26日,深圳南山區人民檢察院官方微博發佈消息,2009年,某上市公司投資關係經理顧某洩露內幕信息案,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年。微博還提到,被告人顧某因洩露內幕信息,致基金公司非法獲利近1500萬元。被媒體懷疑的匯豐晉信和建信基金分別作出否認。因為牽涉基金公司,此案引起軒然大波,基金業的聲譽已經受到影響是不爭的事實。

  基金:全面“淪陷”虧虧虧

  文 | 本刊記者 葉輝

  “淪陷” 最深:分級基金慘不忍睹

  2011年虧損最嚴重的,非分級基金莫屬。由於設計了杠桿功能,在市場下跌時,分級基金也承擔了更大的風險,進取份額跌幅達到2倍。

  截至12月6日,上證綜指下跌17.26%,深成指下跌23.0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2011年虧損最多的7隻基金全部是分級基金。申萬菱信深成進取虧損55.06%,在所有基金中位列倒數第一;銀華鑫利虧損52.7%,排名倒數第二;其他幾隻基金分別是:銀華銳進虧損45.57%,瑞福進取虧損41.28%,信誠中證500B虧損38.7%,國泰估值進取虧38.32%,長盛同慶B虧損36.65%(見表1)。

  記者注意到,申萬菱信深成進取基金跟蹤的是深成指,銀華銳進跟蹤的是深100指數。市場遭遇大跌,這兩隻指數跌得也比較多。另外,銀華鑫利跟蹤的是中證等權重90指數,信誠中證500B跟蹤的是中證500指數,兩隻基金都由於生不逢時,虧損比較大。

  “淪陷”最絕望:股票型基金無力回天

  要説分級基金與指數基金的虧損讓人無奈,那麼,股票型基金虧損那麼多,則讓人絕望。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6日,成立時間超過半年的264隻股票型基金沒有一隻賺錢,平均虧損19.18%,有7隻基金虧損超過30%。其中,銀華內需精選虧損35.35%,表現最差,融通內需驅動虧損34.26%,華商産業升級虧損34.18%。

  另外,也有一些股票型基金錶現得比較抗跌。比如,東方策略成長、易方達醫療保健、寶盈資源優選、華夏收入、易方達消費行業、興全全球視野、鵬華價值優勢和博時主題行業等基金,都比較好的控制了風險,虧損都在10%以內。

  “淪陷”得最不爭氣:混合型基金分化大

  股票倉位彈性比較大,遇到單邊下跌的市場,可以通過降低股票倉位來減少損失,這是混合型基金的重要優勢。那麼,它們在2011年,發揮這個優勢了嗎?

  現實有喜有憂。

  喜的是,部分基金有良好的表現,在很壞的市場環境下,依然比較好的保護了本金。由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管理的華夏策略精選表現依然搶眼,雖然沒能取得正收益,但是5.85%的虧損已經讓投資者非常滿意。由明星基金經理王衛東管理的新華泛資源優勢,抗跌性也很強,僅僅虧損6.07%。

  另外,國投瑞銀穩健增長、富國天源平衡、博時價值增長、華夏回報、匯豐晉信2016、華夏大盤精選、長盛創新先鋒、國聯安安心成長等基金的表現也非常不錯,虧損都沒有超過10%。老牌抗風險能力比較強的泰達宏利風險預算、申萬菱信盛利配置的基金,虧損也比較少。

  憂的是,大部分混合型基金都“不抗跌”,它們的虧損並不比股票型基金少。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6日,成立時間超過半年的169隻混合型基金平均虧損16.94%。其中,廣發大盤成長是2011年度最差的混合型基金,虧損33.7%;融通行業景氣虧損32.53%,中海能源策略虧損29.99%,分列倒數第二和第三。

  這讓投資人非常憤怒:混合型基金怎麼能比股票型基金虧得還多呢?

  “淪陷”遠征軍:QDII基金佈局海外也難逃一劫

  美債危機、歐債危機來勢洶洶,佈局海外的QDII基金也難逃一劫。

  截至12月6日,成立時間超過半年的40隻QDII基金中,只有兩隻黃金基金賺錢。

  成立於今年1月23日的諾安全球黃金基金,是2011年基金市場上唯一的亮點,19.15%的收益率讓其他所有基金都望塵莫及。易方達黃金主題收益率只有1.8%。

  其他QDII基金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Wind數據顯示,大部分QDII基金的虧損都超過15%,海富通大中華精選虧損27%,業績最差,上投亞太優勢虧損22.25%,華泰柏瑞亞洲企業虧損22.09%(見表2)。

  “淪陷”得最冤:債券型基金也遭遇厄運

  在股票遭遇熊市時,債券往往會迎來一波牛市行情,業內總結了一個規律,叫“股債蹺蹺板效應”。

  2011年,股票跌得一塌糊塗,債券基金錶現應該不錯吧?誰知,它們也難逃厄運。三季度,先是城投債危機來襲,接著美債危機、歐債危機不期而至,國內債券市場跌成一片,一些債基甚至一個月跌幅就超過10%。債券基金四季度雖然小有反彈,但無奈大勢已去,“淪陷”得很冤。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6日,成立時間超過半年的196隻債券基金平均虧損2.32%,除51隻基金實現正收益外,其他基金全部虧損。其中,表現較好的光大保德信信用添益A、光大保德信信用添益C、南方中證50債A、廣發增強債券和南方中證50債C的收益率超過5%。表現比較差的債券基金虧損都超過10%,其中博時轉債C虧損11.06%,富國可轉債虧損10.83%,金元比聯豐利虧損10.2%。

  “淪陷”最無奈:指數基金難擋市場下跌

  以跟蹤指數為目標的指數型基金,遭遇市場系統性風險時,好生無奈:眼看著凈值下挫,卻無能為力。

  2011年就讓買了指數基金的投資者頗為鬱悶:截至12月6日,成立時間超過半年的113隻指數基金平均虧損18.77%。就連虧損最少的次新基金國投瑞銀滬深300金融,損失也超過10%,大部分指數基金虧損都超過20%。

  Wind數據顯示,虧損最多的是華夏中小板ETF,虧損30.17%;排名倒數第二的是華泰柏瑞上證中小盤ETF,虧損26.29%;工銀瑞信深證紅利ETF虧損26%,排名倒數第三。

  記者注意到,指數基金倒數前十的多數是ETF,佔到8隻。這些ETF産品由於股票基本都是滿倉操作,遭遇下跌時損失更大。

  表1:基金2011年虧損榜前20名

  

排名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類型 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 成立以來凈值增長率% 基金成立日
01 150023.SZ 申萬菱信深成進取 分級基金 -55.0562 -64 2010-10-22
02 150031.SZ 銀華鑫利 分級基金 -52.7 -52.7 2011-03-17
03 150019.SZ 銀華銳進 分級基金 -45.5669 -25.1 2010-05-07
04 150001.SZ 國投瑞銀瑞福進取 分級基金 -41.2784 -47.82 2007-07-17
05 150029.SZ 信誠中證500B 分級基金 -38.7 -38.7 2011-02-11
06 150011.SZ 國泰估值進取 分級基金 -38.3238 -24.2 2010-02-10
07 150007.SZ 長盛同慶B 分級基金 -36.6507 -33.8 2009-05-12
08 161810.OF 銀華內需精選 股票型基金 -35.3556 -25.3205 2009-07-01
09 161611.OF 融通內需驅動 股票型基金 -34.2558 -25.4 2009-04-22
10 630006.OF 華商産業升級 股票型基金 -34.1865 -28 2010-06-18
11 270007.OF 廣發大盤成長 混合型基金 -33.7027 -35.38 2007-06-13
12 161606.OF 融通行業景氣 混合型基金 -32.5306 128.89 2004-04-29
13 690004.OF 民生加銀穩健成長 股票型基金 -31.031 -31.1 2010-06-29
14 580003.OF 東吳行業輪動 股票型基金 -30.6472 -13.85 2008-04-23
15 159902.OF 華夏中小板ETF 指數基金 -30.1691 131.21 2006-06-08
16 540007.OF 匯豐晉信中小盤

-30.1646

-22.79 2009-12-11
18 217010.OF 招商大盤藍籌 股票型基金 -30.049 24.17 2008-06-19
19 398021.OF 中海能源策略 混合型基金 -29.9907 -2.05 2007-03-13
20 590001.OF 中郵核心優選 股票型基金 -29.9731 108.61 2006-09-28

  表2:QDII型基金2011年虧損榜前十名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 成立以來凈值增長率% 基金成立日
519602.OF 海富通大中華精選 -27 -27 2011-01-27
377016.OF 上投摩根亞太優勢 -22.2543 -46.2 2007-10-22
460010.OF 華泰柏瑞亞洲企業 -22.0896 -21.7 2010-12-02
118001.OF 易方達亞洲精選 -22.0435 -17.6 2010-01-21
519696.OF 交銀環球精選 -21.057 34.29 2008-08-22
161714.OF 招商標普金磚四國 -20.2 -20.2 2011-02-11
080006.OF 長盛環球景氣行業 -19.6375 -13.53 2010-05-26
470888.OF 匯添富亞澳精選 -19.5601 -10.39 2010-06-25
070012.OF 嘉實海外中國股票 -19.4978 -45.5 2007-10-12
160717.OF 嘉實恒生中國企業 -19.4136 -27.44 2010-09-30

  表3:債券型基金2011年虧損榜前十名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 成立以來凈值增長率% 基金成立日
050119.OF 博時轉債C -11.0664 -11.6 2010-11-24
100051.OF 富國可轉債 -10.8325 -11.1 2010-12-08
050019.OF 博時轉債A -10.7646 -11.3 2010-11-24
620003.OF 金元比聯豐利 -10.2006 -6.42 2009-03-23
630107.OF 華商穩健雙利B -9.7773 -6.8 2010-08-09
630007.OF 華商穩健雙利A -9.4686 -6.3 2010-08-09
350006.OF 天治穩健雙盈 -9.285 -4.84 2008-11-05
582201.OF 東吳優信穩健C -9.207 -6.0879 2009-06-15
240018.OF 華寶興業可轉債 -9.05 -9.05 2011-04-27
582001.OF 東吳優信穩健A -8.9764 -3.16 2008-11-05

  外匯:美元獨強 歐元恒弱

  文 | 本刊特約外匯評論員 胡明

  2011年,美元指數呈現出類似“V”形走勢,歐元危機的一次次發酵,讓美元成為全球避險資本的“避風港”。年關將至,我們回顧一下2011年外匯市場所走過的風雨歷程,並依照其對市場的衝擊威力加以評級,以期從中得到更多交易思路,為2012年的外匯交易打下基礎。

  事件1 G7聯合干預外匯市場

  威力指數 ★★★★★

  “3.11”日本大地震,導致日元大幅升值,投機資金利用日本海外資金匯回的預期,偷襲外匯市場,做多日元。為了穩定金融市場,避免日元飆升給地震後的日本經濟帶來更大的創傷,3月19日,日本央行與其他G7成員國一致行動,干預外匯市場。這是10年來的G7首次聯手干預國際外匯市場。

  事件2 歐洲央行如期加息

  威力指數 ★★★

  歐洲央行4月7日宣佈,將基準利率由1%提高至1.25%,以遏制突破調控目標的通貨膨脹。

  歐洲央行的加息舉措符合預期。此後的7月7日,歐洲央行再次宣佈加息25個基點,並聲稱加息大門遠未關閉。

  事件3 美國主權評級遭降

  威力指數 ★★★

  8月5日,標普將美國長期債信評級調降至“AA+”,並維持負面展望。但其他兩家主要評級機構穆迪和惠譽均保持美國Aaa評級。

  事件4 瑞士央行強力干預匯市

  威力指數 ★★★★★

  9月6日,瑞士央行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宣佈設定歐元對瑞士法郎的最低匯率1.20,並承諾如果有必要,將購買無限量的外匯。瑞郎對歐元在該消息公佈後瞬間暴跌近9%。

  事件5 美聯儲4000億“扭轉操作”

  威力指數 ★★★★

  9月20-21日的美聯儲議息會議決定,聯儲執行扭轉操作,至2012 年6 月底,購買4000 億美元期限在6 至30 年的國債,同時賣出等量的期限在3 年以內的國債,以此延長持有國債平均期限。

  事件6 六大央行再次聯手注入流動性

  威力指數 ★★★★★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1月30日發表聲明稱,美聯儲決定與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採取協調行動,以支持全球金融體系。

  期貨:“軟弱”成為關鍵詞

  文 | 本刊特約期貨評論員 高亢

  商場如戰場,這句話用在瞬息萬變的期貨市場,可謂是恰如其分。揮手之間,硝煙瀰漫的2011年即將過去,期貨市場也開始出現較明顯的變化,其中有挑戰,也有新的轉機。

  大合約當道

  今年鉛、焦炭以及甲醇期貨先後上市,在産業指導和抑制投機的主導思想指引下,大合約成為今年新上市品種的相同選擇。由於門檻較高,這些合約到年底也沒能成為市場資金追捧的對象,上市前的大力推廣,並未帶來明顯的交易和持倉量。但其中甲醇作為化工行業的重要原料,有望在未來成為資金較為青睞的品種。

  宏觀政策與市場走勢聯動

  縱觀全年的行情走勢,宏觀政策對商品價格走勢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大,無論是地産調控、銀根收緊,還是下半年的歐債危機,每個宏觀重大事件都會在商品市場引發巨大震動。有趣的是,雖然各個商品供需狀況在不同影響下,走勢有強有弱,但高低點出現的位置竟多次不謀而合,再次表明市場與整體經濟的聯動性已經大大增強。

  弱勢震蕩行情貫穿全年

  在上半年受到監管的條件下,期貨市場迎來小冬天,成交大幅萎縮,全年行情震蕩幅度較大,多數商品以弱勢為主。其中,9月到10月的歐債危機風險集中爆發階段,令投資者損失慘重,許多投資者在持續的弱勢震蕩行情中,很難賺到可觀的收益。這也算是整個期貨市場與往年相比明顯蕭條的原因之一吧。

  CTA業務成亮點

  對整個期貨業而言,伴隨著諮詢業務的推廣,CTA業務正在成為期貨公司增長的新亮點、新方向。可以預見的是,在不遠的將來,期貨行業將涌現一批主流商品交易顧問,為客戶投資收益不斷增長而努力,散戶虧損較多的現狀也將得到明顯改善。

  2011年的期貨市場浮沉,雖然經歷9月過山車式下跌行情時緊張得讓心狂跳,而大部分時間震蕩盤整的行情又孕育著下一波行情的動力;在看對一大波行情的喜悅之後,也要承擔輸給價格和時間時的迷茫和無助。相信經過市場的重重洗禮,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市場,都會在未來擁有光明的前景。

  銀行理財:忽熱忽冷難琢磨

  文 | 本刊記者 許娓瑋

  2011年,是銀行理財産品風光無限的一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呈現出爆髮式增長的態勢,收益也相當可觀,6月末,理財産品的發行數量和收益水平均經歷了一次大爆發,年化收益率達到5%、6%的理財産品隨處可見。而進入7月,理財市場驟然降溫,數量和收益約有20%—30%的大幅下降。面對銀行理財産品市場的忽熱忽冷,投資者也嘗盡了其中的酸甜苦辣鹹。

  在2011年紛繁複雜的銀行理財産品市場中,最耀眼的當屬超短期理財産品、QDII係銀行理財産品、結構性理財産品和滾動型理財産品。

  超短期理財産品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超短期理財産品可以説是2011年理財市場上最受追捧的明星。2011年,雖然通脹高企,但銀行推出的短期理財産品卻成為大家對抗通脹的主要手段,特別是中資銀行大量發行的一個月以內的超短期理財産品,流動性好,收益不低,且起點不高,通常為5萬元,成為投資者最貼心的現金管理工具。

  上半年,超短期理財産品(存續期為15日以內的産品)發展迅猛,收益率也是逐漸攀升。超短期銀行理財産品發行1016款,佔上半年發行總量的13%,平均最高預期收益率也由過往的1%——2%,升至3.3%,有的高達6%。投資方向也由過去比較單純的貨幣債券市場變得更加多樣,信貸資産、信託貸款都進入超短期理財産品投資範圍。

  然而,備受投資者喜愛的超短期理財産品在經歷了火熱的發行後,最後卻悄然隱身。9月底,銀監會對超短期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與銷售進行了規範,此後,各銀行開始陸續減少超短期理財産品的發行銷售。普益財富數據監測顯示,10月,一個月以下期限産品發行量環比減少233款,該期限産品佔月度總發行數的比重也由之前最高的40%下降到26%;11月以來,超短期理財産品下滑趨勢仍繼續蔓延。超短期理財産品的黯然離去,難免讓投資者感覺有些失落。

  QDII係銀行理財産品

  虧損成為“主旋律”

  2011年,銀行係QDII理財産品被陰霾籠罩,投資者也為之傷神。受到國際金融形勢特別是前期美國次貸危機和今年歐元區債務危機的影響,加之産品設計等方面的諸多問題,銀行係QDII理財産品的表現一路下滑,超6成産品虧損,

  11月底,受益於全球各大央行聯手釋放流動性,國際資本市場全線大幅上漲,QDII理財産品收益率也普漲。根據普益財富最新統計數據,在243款銀行係QDII理財産品中,有198款(佔比81.48%)産品凈值上升。但即使如此,仍僅有82款累計收益為正,其餘161款QDII尚處於虧損。

  其中,運行期2年以上、經歷金融危機的産品是虧損集中區。數據顯示,運行期在6個月至2年的QDII理財産品有43款(佔比17.70%),自運行以來的平均累計收益率為0.17%。而運行期在2年以上的QDII理財産品共200款(佔比82.30%),自運行以來的平均累計收益率為-9.89%。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和投資者都把更多的希望寄託在了未來的世界經濟週期的反轉,銀行係QDII産品短時間內難以實現獲利。

  結構性理財産品

  最高收益是“浮雲”

  自從2006年以來,結構性理財産品便以其高收益引起了投資者關注,但是幾年間大量出現的零收益、負收益事件,也的確讓投資者失望。今年以來,由於受歐債危機的影響,結構性理財産品的收成普遍欠佳。

  結構性理財産品就是嵌入衍生品的固定收益證券産品,目前的結構性産品設定大多要求保證本金,浮動收益取決於挂鉤標的的表現。業內人士表示,投資結構性理財産品就是一場不會虧本錢的“賭局”,而投資者要獲得這類産品的最高收益,一般概率很小。

  比如,今年年初,在恒生銀行到期的13隻理財産品中,預期收益率排名前兩位的理財産品,分別為股票挂鉤部分保本“月月賞”人民幣理財産品(6個月)、股票挂鉤部分保本“月月賞”美元理財産品(6個月),預期最高收益率高達36%。不過,結果卻令奔著高預期收益去的客戶大為失望,今年3月25日到期時,其實際收益率僅為7.54%。

  滾動型理財産品

  超短期理財産品的“替補選手”

  超短期理財産品被叫停後,就在不少希望資金能夠更加靈活的投資者感覺有些惆悵的時候,原本不起眼的滾動型理財産品脫穎而出。滾動型理財産品憑藉流動性強、收益率高的優點,變身為超短期理財産品的替補。

  其實,滾動型理財産品一直以來都是很多銀行的常規産品,之前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在超短期理財産品受限制的情勢下,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將這種類型的産品作為營銷的重點,發行數量開始呈現上升趨勢,預期收益也有所上調。

  1個月以內期限理財産品年化收益能達到4%左右,而滾動型理財産品的年化收益水平通常在2%—2.5%的水平,投資者如果想通過單一購買滾動型理財産品來獲得高收益,基本不太現實。滾動型理財産品的優勢就是投資期限相當靈活。如果投資短期理財産品,産品到期後,就需要選擇其他理財産品,而沒有合適的理財産品接續,這筆資金就只能閒置了。但是,滾動型産品到期後,可以馬上進入下一個投資週期,銜接性比較好。

  房産成“房慘”房東成“房奴”

  文 | 本刊記者 馮偉傑

  對曾經風光無限的房産商來説,2011年的房地産市場,絕對是不平凡的一年,也絕對是最糾結的一年。從1月份就遭遇“新國八條”限購的重力打壓,緊接著,限購、限價、房産稅的出臺以及各個地方細則一一跟進,致使“金三銀四”失守,“紅五月”黯然失色,“金九銀十”繼續淪陷,這一切都註定2011年的樓市樂少苦多。然而,在這樣一個獨特的年份裏,有什麼重磅事件,值得關注或回憶?又有哪些事件,時刻敲打著國人脆弱的購房神經?危樓高百尺。咱們還是一層一層説起。

  一樓

  新年遭遇當頭棒,能否殺個回馬槍?

  跟帖 新國八條、二套房首付比例調至60%

  2011年1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 “新國八條”,規定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貸款利率不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調控力度堪稱前所未有。而“新國八條”趕在春節前出臺,對於期待2011年能夠“抬頭見喜”的房産商來説,無異於當頭一棒。

  二樓

  二三線城市一條“限”

  跟帖 “限價令”、“限購令”、二三線城市

  2011年7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房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也要採取必要的限購措施。9月,浙江台州、衢州等城市先後出臺限購政策;河北省廊坊市接著推出“限價令”,要求本地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價格最高不得高於9000元/平方米。隨後,更多二三線城市開始效倣,珠海更狠。10月31日深夜,珠海市政府出臺“雙限令”,並將房價精確至個位數,全國一片譁然。

  三樓

  婚姻法新解不浪漫

  跟帖:婚姻法新解、婚姻觀改變

  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外公佈了《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婚前貸款買房、夫妻之間贈與房産等問題的解釋。

  新解釋一齣,立刻引來市民的議論,不少人認為,婚姻法新解正在潛移默化地轉變人們的婚姻價值觀,因為對於不少未婚女性來説,如果有能力,自己首付買房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四樓

  樓主打砸售樓處

  跟帖 降價、打砸售樓處

  2011年9月份,北京通州區京貿國際城老業主圍堵售樓處。10月底,上海的龍湖酈城、綠地秋霞坊、中海禦景熙岸等多個售樓處被砸。11月6日,安徽蕪湖一樓盤發生聚眾打砸。

  有人説了,樓主的人格咋這麼不穩定呢?簡單得很,就是因為開發商樓盤減價促銷,樓主們的資産瞬間蒸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情急之下,才幹出打砸售樓處的事情。

  五樓

  買房沒那麼容易,每個國家都有它的脾氣

  跟帖 海外置業

  《投資與理財》第206期《海外買房 美麗背後‘陷阱’多》一文曾報道,由於國內房價高得離譜,再加上一系列限購政策的出臺,國內掀起一股海外買房熱。全國房地産經紀人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3月至今年3月,外國人在美國花費820億美元購買居民住房,其中,買主中有9%來自中國,比2007年增加近一倍,在外國買主中居第二位。其實,聽上去令人垂涎的低價,是導致海外買房熱的主要因素,但是買房之後意想不到的稅收費用,卻也足以令你出其不意。

  六樓

  “金九銀十”一場空,年年歲歲各不同

  跟帖:金九銀十、成交量下跌

  曾幾何時,“金九銀十”都是作為各行業商家形容每年一度銷售旺季的通用語,可今年,尤其是房地産市場卻是例外。

  截至2011年11月,全國已有47個城市頒布“限購令”。其實,全國9-10月樓市普遍遇冷。8個城市成交量下滑幅度達50%以上,11個城市成交量下跌40%以上,其他22個城市分別有不同程度下降。

  七樓

  咬定限購不放鬆

  跟帖 住建部、限購繼續、房産稅、試點

  自年初“新國八條”頒布以來,全國各地陸續推出“限購令”,隨著年底的臨近,部分城市的“限購令”也即將到期。住建部已知會地方政府,若沒有極其特殊情況,須出臺政策,對“限購令”有效期進行延續。然而有人認為,替代“限購令”的最好路徑是全面推行房産稅。其實,在2011年1月28日,國務院就宣佈,同意在部分城市進行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産稅改革試點。上海、重慶隨即宣佈,28日起開徵房産稅,並公佈了徵收的詳細方案。但在房地産調控的關鍵時間節點,住建部明令要求,“限購令”在有效期結束後繼續延期,意味著房地産調控不會放鬆。

  八樓

  我是潘幣我怕誰

  跟帖:喬布斯、潘幣、潘一千

  2011年,要説房地産市場有什麼可“樂”的,恐怕只有在江湖上傳得沸沸颺颺的“潘幣”事件了。

  2011年10月6日,美國蘋果公司幫主喬布斯駕鶴西去,各路英雄紛紛悼念。説時遲,那時快,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立刻發微博,調侃蘋果公司應“大量生産1000元人民幣以下一部的iPhone手機和iPad”,讓更多人用上“蘋果”以紀念喬布斯。網友立刻給他回復説“請潘總推出1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吧,十幾億人民都會紀念您。”

  沒等老潘緩過神來,網友就發明了房價新的計量單位,一“潘幣”代表一千元一平米,10潘就是每平米一萬元。還有網友製作了“壹潘”幣。

  一不做,二不休,2011年10月26日,潘石屹在其微博上正式推出了“潘幣”。 這事兒激起了全民熱議,有罵的,有逗樂的,還有討論老潘這事違不違法的。

  潘總,俺把您這事兒放在8樓,您不怪罪吧?

  投連險苦 萬能險樂

  文 | 本刊記者 孫曉宇

  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已經是2012來臨之前的最後一年,以致2011年的資本市場一直猶如寒冬,投資者也與市場一起遭遇冰封。當然,保險業也沒能逃脫干系,投資型保險産品收益時高時低,起伏不定。所幸今年的保費收入並沒有受此影響,不然,保險業2011年就要全軍覆沒,慘澹收場了。

  投連險“悲催”

  今年,如果將激進型的投連險賬戶轉換為貨幣型賬戶,就能避免A股下行帶來的損失;如果轉換成穩健型的賬戶,未必能夠扭虧為盈,最多只能減少損失,這是因為今年股票和債券雙熊。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1日,除貨幣型賬戶外,市場上192隻投連險賬戶中,146隻處於虧損狀態,虧損賬戶佔全部投連險賬戶的76%。

  據財匯數據,投資虧損最嚴重的是中國人壽旗下的國壽平衡增長賬戶,虧20.97%,太平人壽旗下的太平智選動力賬戶虧19.24%,平安人壽旗下的平安精選權益虧18.72%。收益最好的3隻賬戶分別是泰康人壽旗下的貨幣避險型賬戶(3.95%)、平安人壽旗下的平安保證收益賬戶(3.46%)、平安人壽旗下的平安貨幣投資賬戶(3.40%)。

  投連險可謂保險業中反映資本市場情況的晴雨錶。也正因這個特性,它才一會兒被熱捧,一會兒又被遺棄,命運多舛。如今,在政策新規、市場環境的影響下,保險公司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各公司都在致力於市場結構調整,並主推保障型、長期儲蓄型等産品,而投連險則看似大勢已去。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熱銷哪種保險産品,是由保險資金運用所決定的,而且熱銷的保險品種具有階段性。但願在不久的將來,投連險會很快翻身。

  萬能險“歡樂”

  雖然受股市拖累,投連險賬戶凈值普遍大幅縮水,但低迷了兩年多的萬能險結算利率,卻在今年下半年出現了緩慢上漲趨勢。

  據《投資與理財》統計,成立時間超過兩年的18個萬能險賬戶中,除一家未公佈11月結算利率外,其餘包括泰康人壽、中英人壽、中意人壽、瑞泰人壽等在內的10家公司萬能險賬戶(部分産品)結算利率,都在今年下半年呈現上漲趨勢。其中,漲幅最大的是泰康e理財終身壽險(萬能型),今年3月份的結算利率為4.2%,9月份已經達到5%,雖然最新的10月數字有所下降,但4.9%的水平比3月份也上漲了約16%。緊隨其後的建信人壽,結算利率也由3月份的3.9%升至最新的4.4%。

  雖然大部分萬能險結算利率是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走高的,但作為行業風向標的平安、國壽、新華保險等壽險巨頭的萬能險結算利率,則繼續維持在4%左右,並未變動。業內人士表示,萬能險收益率提升,並不是投資環境好轉的表現,更多的是出於各家公司的銷售需求。“雖然債市表現提升和加息都對萬能險結算利率有貢獻,但投資回報並不算好。而與此同時,各家公司的保費增速都有下降,甚至是負增長,而退保率又上升。顯然,提升收益率對穩定客戶是有幫助的。”

  先抑後揚不知是不是萬能險今年的整體策略,但其在歲末臨近之時,有著如此相對較好的成績,確實讓人感覺很是歡樂。

  分紅險“被退”

  “在保險公司召集客戶開的産品説明會上,基本上所有保險公司賣的都是分紅險;在離職的保險代理人留下的‘孤兒’保單裏,也絕大多數是分紅險。”某大型保險公司代理人介紹。

  的確,由於2010年分紅險大賣,今年年初,各家保險公司仍然將銷售重點放在了分紅險上。許多公司繼續力推分紅險,並作為“開門紅”的主打産品,比如平安的“智盈人生”、中國人壽的“福祿滿堂”、新華保險的“榮享人生”、中英人壽的“好兒郎”、太平人壽的“福壽連連”等。“2011年,中英人壽産品業務將以長期儲蓄險為主,重點將放在以養老為主的分紅險方面。”中英人壽資深副總裁遊育進曾經表示。

  而且,分紅險本身的抗通脹特性,也支撐著它“一險獨大”。中國人壽産品開發部總經理助理陳勁松表示,分紅保險如此強勢增長,與目前的抗通脹形勢嚴峻有關。

  然而,事實並非如想象的那樣美好。目前,分紅險在所有壽險産品中的保費佔比在90%以上,但收益率卻低於CPI,導致部分投保者退保。保監會發佈的保費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壽險業實現保費收入7779億元,同比下滑7%,退保率升至3.14%。根據國壽、平安、太保的三季報,3家上市險企前三季退保金合計達到379億元,同比增幅超過50%。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表示,今年除了銷售誤導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外,保險收益率不如定期存款、經濟形勢嚴峻導致的投保人資金需求增加、黃金等其他投資渠道的增加以及銀行的捆綁銷售,成為投保人選擇退保的四大主因。

  無論什麼原因,“退保”都會對2012年保險公司的産品策略有一定影響,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另類險“噱頭”

  2011年保險業不得不提的,還有因諸多重大事件而引出的另類保險,例如“愛情保險”。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出臺後,催熱了市面上的“愛情保險”。此類産品是丈夫為妻子投保、妻子為丈夫投保或夫妻雙方互保,儘管形式不一,但實際上與夫妻愛情婚姻長久沒有關係,主要為壽險或理財型保險。

  專家表示,國內保險公司推出的“愛情保險”基本上是“聯合壽險”形式,這種保險主要由夫妻雙方聯合投保,但多與愛情婚姻無關,仍以側重壽險保障為主。所謂的“愛情保險”,僅僅是保險公司吸引客戶的一個噱頭而已。

  今年7月23日發生的溫州高鐵意外,也催熱了“高鐵險”,每天不到1元錢的保費就可獲得高達50萬元的保障。但是,此類“高鐵險”並不是一個新産品,而是此前早已在市場存在多年的交通意外險,此次只是保險公司借熱點,向市場進行滲透,投保人通過其他保險公司都可購買到如此“划算”的保險。

  黃金出彩 白銀耀眼

  文 | 本刊記者 譚敏

  回首2011年的投資市場,黃金白銀的表現無疑最為亮眼。恒生銀行近日發佈的 《金市概覽》報告稱,現貨金價今年已上漲約20%。連續11年上揚,金價上升超過5倍,平均每年上升16.3%,漲幅遙遙領先於其它行業。相比于綠油油的股市、涼颼颼的房市、黑壓壓的基金,黃金真應了那句老話:是金子總會閃光的。

  黃金不斷創出新高的同時,國內銀價也在4月22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而4月銀價開盤時,每公斤還不到8000元。今年上半年,國際白銀價格再次上漲9.5%,自1月28日的26.35美元/盎司開始啟動,最高達到4月25日的49.83美元/盎司,漲幅達到89.11%。但從5月初開始,白銀急速暴跌,一週時間跌去30%。白銀的暴漲暴跌,讓部分投資者下半年不得不躲得遠遠的,但這更讓2011年的黃金白銀市場顯得與眾不同。

  幾家歡喜幾家憂

  黃金站上1700點的那一刻,無數投資者對黃金投資者投向了羨慕的眼神。比如,購買去年8月中國銀行對外發售的“中銀進取”系列1年期黃金挂鉤理財産品,看漲未來一年內黃金走勢。在保本的基礎上,如果國際黃金現貨價格在一年內漲幅未超過2009年9月2日期初價的140%,投資者即可分享50%的金價漲幅。

  銀市投機氣氛濃厚時,興業銀行天津分行外匯交易中心首席分析師程美越透露,他的一個客戶,在白銀投資方面其實不是行家,第一次做這種雙向交易只會做多。“可他正好趕上這一波行情,一個多月掙了100多萬。”

  相比這些輕鬆斂金的投資者,下面二位怕是甚為不爽,黃金暴漲,他們卻並沒掙錢。“我購買的挂鉤黃金的理財産品,8月份到期,分別只獲得了1.00%和0.20%的年化收益率。”其中一位説。

  據了解,今年黃金暴漲,投資與挂鉤黃金相關的理財産品而不掙錢的大有人在,主要是因為銀行在設計挂鉤黃金的理財産品時,一般設置封頂收益率,達到一定幅度標準,才能實現收益,並不是黃金漲多少,理財産品就能賺多少。

  大漲中,購買相關理財産品的張先生沒有賺錢。9月底,黃金大幅急跌之後,杭州的劉小姐更是損失慘重。劉小姐在今年7月,開始投入20萬元炒黃金。一開始,劉小姐比較謹慎,小打小鬧,進行了一個月的操作。嘗到甜頭之後,在9月中,高位滿倉買入黃金,結果卻在一夜之間,幾乎虧完。“幾個小時之內,我的20萬元幾乎虧完。”

  BEST黃金投資網CEO杜一秒接受《投資與理財》雜誌記者採訪時説:“2011年是黃金牛市延續的一年,在多輪上漲當中,仍有大量的投資者出現爆倉,虧損嚴重。而良好的心態,源自合理的倉位、完整的交易策略。避免錯誤的發生,可以有效提高勝率,從而産生相對穩定的收益。”

  金價暴漲誘發地下炒金猖獗

  “小夥炒金賠了,留下絕筆出走”事件在微博上,受到網友們的瘋狂轉載,但與此同時,“人類已經無法阻止投資者對倫敦金的熱捧”,依然是時下流行的網絡語言。暴漲的金銀價格,讓在股市因為持續低迷而“有錢不敢花”的股民,和在樓市因為限購令而“有錢花不出去”的投資者看到了希望。然而,由於信息不對稱,正規渠道太少,導致許多資金流向了非正規的地下炒金渠道。

  《投資與理財》雜誌曾在第215期的《甜言蜜語的誘惑:小心黃金變“黑金”》一文中提道,受到黃金價格的飆漲影響,各大城市的黃金投資公司近日大肆攬客,但據了解,絕大多數被瘋狂促銷的黃金産品,卻與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的正規産品毫無關係。多數違規公司主體利潤都來自違規炒賣黑金。

  不斷“創新”産品,是今年違規操作的主題。除了打著上海黃金交易所幌子的“盤中盤”業務,還有香港金與倫敦金的點差業務、倫敦金對賭業務、天交所差價業務等。産品雖然不同,卻都是公司自設系統,建立操作平臺,不受任何監管部門監督,均可多倍數放大投資風險。業內人士提醒道:“炒金瞪大眼,當心賠光光。”

  炒金銀不如藏金銀

  相對於賠錢的投資者來説,今年5月份,上海的李雲清先生拋售了1000克黃金,其中大部分為2008年所買,共計賺了6萬多元,這讓人羨慕不已。也有人説“還是拋得太早了”,李雲清先生卻説:“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不知足,就別做投資了,傷不起。而且我還沒拋完吶。”

  同樣賺錢的,還有北京的劉先生。今年年初,劉先生以301.5元/克的實物黃金價格,購入了300多克,花費近10萬元。而在6月30日,劉先生以314元/克的價格,出售了自己的330克實物黃金,凈獲利4000多元,收益率為4%左右。劉先生説:“趕上黃金白銀大漲,如果還賠錢,那可就太不值了,而震蕩市場中,更要做好避險工作。今年黃金的暴漲暴跌,可真是讓人取到了真經,有血的教訓,也有獲利的喜悅。這證明,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黃金投資方式尤為重要。”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黃金交易有上海黃金交易所(金交所)現貨黃金交易,上海期貨交易所(期交所)期金交易,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天交所)現貨場外交易,銀行紙黃金紙白銀交易,銀行或金商投資性金銀條,銀行、金商或國家造幣公司紀念性金條,黃金首飾交易。

  其中,黃金期貨和黃金T+D投資門檻高、風險大,漲跌機會難以把握,資金不是很充裕以及投資經驗不足的投資者,應該謹慎進入。

  對於挂鉤黃金的理財産品,就如文中所述,黃金漲了,也未必能掙錢,選對很關鍵,而專家的建議則是投資組合。

  另外,紙黃金、紙白銀最大的優點就是門檻低,不過,要考慮較高的手續費。

  相比之下,實物金銀保值性、收藏性、流通性好,進入門檻低,還具有美化生活的功能。

  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崔建國在接受《投資與理財》雜誌記者採訪時提醒道:“投資金銀要保持警惕,切忌盲目跟風,要弄清自己入市的目的。單純的投資,最好是只拿出自己資金允許範圍內的五分之一,以求風險最小。”崔建國還説,如果是為了收藏,建議購買首飾,尤其是女性投資者,購買金銀首飾,既保值,又美化生活,還有保值避險功能。

  書畫市場:由狂熱到降溫

  文 | 本刊記者 葉輝

  2011年最賺錢的是什麼?是藝術品。天津文交所“藝術品股票”《黃河咆哮》兩個月漲了17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更是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資本的助推下,繼續高歌猛進,拍賣屢創天價,進入單品拍賣的“4億元時代”。不過,進入11月份之後,市場驟然降溫,讓收藏家們驚出一身冷汗。

  狂熱開局

  “藝術品股票”2個月賺17倍

  2個月賺17倍?沒錯。這就是讓人瘋狂的天津文交所“藝術品股票”的賺錢速度。

  2011年1月26日,天津文交所將天津籍已故畫家白庚延的《黃河咆哮》和《燕塞秋》兩幅作品掛牌上市交易。兩幅畫的起始申購定價分別為600萬元和500萬元,並分別拆分為600萬個份額和500萬個份額,以每份1元的價格發行。

  前15個交易日,《黃河咆哮》和《燕塞秋》兩幅作品居然有10天出現15%的漲停。3月24日,《黃河咆哮》的交易價格被炒至創紀錄的18.7元,《燕塞秋》被炒至18.5元。相比每股1元的申購價,兩個月時間裏,買這兩隻“藝術品股票”賺了超過17倍。

  儘管這兩幅畫的估值和天津文交所的資質遭到社會各界的強烈質疑,但是並不妨礙各地文交所的紛紛開張。鄭州、成都等地紛紛推出“藝術品股票”,狂熱的投資者蜂擁而入……進一步刺激了藝術品市場。

  瘋狂拍賣

  齊白石作品創造天價

  市場的瘋狂果然不斷上演。

  2011年5月22日,中國嘉德春拍夜場“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在北京國際飯店開拍。作為這場拍賣的重頭戲之一,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被宣傳是齊白石為蔣介石六十大壽及抗戰勝利所作,也是齊白石繪畫及書法作品中尺寸最大的一幅。

  “這幅畫應該能過億!”幾位藏家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果然不出所料。拍賣當晚,《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8800萬元起拍,第一口價就有買家直接喊到了1億元。拍賣過程持續了31分鐘,最後以3.7億元的落槌價,被3093號買家收入囊中,加上15%的拍賣佣金,最終總成交價為4.255億元。

  這樣的結局讓不少行裏人感到錯愕:齊白石的作品值這麼多錢嗎?

  其實,齊白石《松柏高立圖 篆書四言聯》以高價成交,只是拍賣場上的一個縮影。狂熱的瘋狂,在所有拍品裏上演。

  有恃無恐

  資本“搶籌”迷人眼

  藝術品暴漲的同時,房子不讓炒了,礦也不好買了,股票跌跌不休,使不少遊資盯上了藝術品這個領域。

  在賺錢效應的刺激下,在外資、金融資本、民間資本等各路熱錢的衝擊下,國內整個藝術品市場的拍賣價格都連創新高。

  “只要是真的,怕什麼?這些畫越賣越少,還怕不漲嗎?大不了我傳給兒子。”在盲目樂觀的情緒下,一些“外行資本”有恃無恐,他們瘋狂搶籌,導致價格直線飆升。

  華辰拍賣行董事長甘學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的藝術品交易市場非常熱絡、亢奮,處於一種讓人想象不到的突飛猛進的發展狀態。”

  中國書畫市場的火爆,不但名家作品價格暴漲,億元書畫頻現更是讓人震驚。一次又一次天價成交,一個又一個紀錄被刷新。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像服用了興奮劑。

  保利春拍夜場中,“元四家”之一王蒙作品《稚川移居圖》經過激烈角逐,最終以3.5億元落槌,加佣金成交價達4.025億元。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投資與理財》記者,2008年的時候,徐悲鴻的晚年山水精品價格只有10萬到15萬元一平尺,但是2011年春拍時,已經被炒到接近百萬元一尺。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對於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10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進行了數據整理和分析。2011年春拍,10家公司共舉辦218個專場拍賣,成交額205.09億元,與2010年春拍102.14億元的成交額相比,增長超過100%。

  拍賣降溫

  理性戰勝狂熱

  就在一些人依然盲目樂觀的時候,一些嗅覺敏銳的收藏家在下半年卻嗅到了一絲冷意。

  《投資與理財》記者11月初採訪了收藏家劉先生。他就擔憂地告訴記者,秋拍剛開始,就有3場中型拍賣會都拍得不好,市場可能已經“下來了”。

  緊接著,中國嘉德、匡時拍賣、保利拍賣紛紛登場。雖然預展依然人山人海,但是與春拍相比,人們的購買意願顯然不斷下降。

  《投資與理財》記者在匡時拍賣12月2日首拍的“海外回流近現代書畫專場”上看到,很多作品無人出價直接流拍,比例超過三成。這在春拍上,壓根無法想象。

  不過,在收藏家回歸理性之後,秋拍其實是“冷中有熱”,不乏亮點:截至12月5日,已經有9件億元拍品産生。北京翰海的傅抱石的毛主席詩意冊頁拍得2.3億元,匡時拍賣的元《崇真萬壽宮瑞鶴詩唱和卷》以8800萬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價過億。保利拍賣的徐悲鴻代表作《九州無事樂耕耘》以2.32億元人民幣成交,加15%佣金後,成交價為2.668億元,刷新其作品拍賣成交價世界紀錄,並暫居本季中國藝術品秋拍單品成交價榜首。

  經常參加各大拍賣會的河南畫商張先生告訴記者,與春拍相比,秋拍變得理性多了,像去年秋拍和今年春拍時那種“什麼作品都有人搶,隨便一幅畫都要經過幾十輪舉拍”的狂熱情景,在今年秋拍已經不再出現。雖然過億的拍賣不少,但是這些作品如果放在春拍,價格很可能更高。他還指出,秋拍的整體價格比較春拍下降不少,齊白石、黃賓虹等人的作品降價尤其明顯。

  字畫成交的萎縮,也可以從中國最大的拍賣行之一嘉德秋拍看出端倪:2010年,嘉德秋拍總成交額41億元,2011年5月嘉德春拍總成交額53.23億元,都創造了紀錄。但是,11月16日收槌的中國嘉德2011秋拍,總成交額僅僅38.58億元,與此前兩季拍賣相比,明顯呈下降趨勢。

  與此同時,天津文交所在歲末正遭遇“文交所整頓”危機,而創造天價的白庚延《黃河咆哮》的交易價已經從18.7元跌到了1.42元,不少高位入場的投資者血本無歸……

  在動蕩的經濟環境下,藝術品市場是繼續一枝獨秀,還是要重演熊市?人們正熱切關注。

  信託投資:幾多歡喜幾多愁

  文 | 本刊記者 許娓瑋

  回首2011年的信託市場,佔據了我們整個記憶的,無疑是今年信託市場的三大主角——房地産信託、礦産資源信託和藝術品信託。

  房地産信託遭遇衝高後“急凍”,兌付風險讓投資者揪心。藝術品信託估價存在著很大不確定性,投資者迷茫前行。礦産資源信託前景受到專家認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它將持續一個較快速度的增長。下面,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2011年信託投資那些事兒,體味一下信託投資的苦與甜。

  房地産信託 戲劇性變化讓人很揪心

  2011年,房地産信託的表現非常具有戲劇化色彩。在上半年,房地産信託瘋狂發展,半年就完成了超過去年全年一倍以上的資金量。而下半年, 樓市行情冷淡,加上對房地産信託産品監管加碼,房地産信託到期兌付風險浮出水面,令投資者憂心忡忡。大面積的擔憂與此前房地産信託的全面火爆,形成了極具諷刺意味的對比。

  上半年,房地産信託發行飆升。據用益信託工作室統計,今年上半年,包括保障房信託在內,共發行536款房地産信託産品,總額高達1670.1億元,發行規模同比增137.36%。其中,4月份房地産信託創下募集資金248億元的歷史紀錄,5月又以256.46億元再次刷新。

  房地産信託以15%-20%的高額投資回報率,誘使投資人前赴後繼,然而下半年,投資者卻經受了心理考驗。下半年,房地産信託迎來集中兌付期,而面對著房地産市場低迷、交易量下降、回籠資金難的打擊,資金餘額超6000億元的房地産信託的兌付風險逐漸顯現,兌付困境引起了投資者的驚慌。

  一位信託業人士警醒,房地産信託一旦發生風險,對下線散戶投資人的影響非常大。儘管信託業內人士表示,集合信託的風險都是信託公司承擔的,整體風險可控,但投資者不免還是要為兌付風險,經受著心理煎熬。

  礦産資源信託投資前景可期

  房地産信託業務受到更嚴厲的監管,礦産資源信託卻憑藉僅次於房地産信託産品的高收益,受到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群的追捧。房地産信託讓投資者備受心理煎熬,而礦産資源信託似乎沒有辜負投資者的期望,前景也被業內人士廣泛看好。

  今年三季度,礦産資源信託出現暴漲。用益信託工作室數據顯示,信託公司礦産資源類信託産品的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同比增幅分別超過了160%和300%,融資規模達到223.12億元。在市場規模大幅增長的同時,礦産資源類信託的投資收益也在節節攀升。今年三季度發行的礦産資源信託平均期限為2.28年,平均收益率為9.77%,同比上漲19%;而三季度整體集合信託産品的平均期限為1.92年,平均收益率為9.32%。用益信託研究員顏玉霞表示,今年三季度,礦産資源類信託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達到近一年來的最高水平,且高於市場總體平均收益,跑贏市場。

  業內專家認為,“十二五”規劃重點支持的煤炭資源整合工作,將進一步催生大量融資需求,煤炭等礦産資源的稀缺性造就了投資的盈利預期,這些因素有可能使礦産資源信託成為信託公司業務發展新的熱點。作為一種政策鼓勵導向的産業,相關專家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礦産資源類信託産品還將持續一個較快速度的增長。

  藝術品信託 估價不確定性令人頭痛

  除了礦産資源信託之外,藝術品信託更是今年信託市場的一朵奇葩。過去一年,藝術品信託市場規模翻了20倍,今年上半年參與發行的信託公司數量明顯增加。儘管藝術品信託的投資門檻比較高,但藝術品信託産品在實現預期收益水平上比較穩定,因此,高收益下“華麗麗”的誘惑,使得很多投資者踴躍認購。

  曾有機構統計,全球股市從1920年到現在,平均回報率為13.4%,房地産平均回報率為6.5%,而藝術品的年平均回報率達到14.4%,非常具有吸引力。從目前藝術品信託來看,門檻一般為100萬元,期限在2至3年,向投資者提供8%——10%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管理費率為0%——1.5%。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藝術品信託發行“井噴”,比去年同期增幅高達433.33%。一位藝術品投資領域人士直言,正常情況下,名家名作3-5年價格可翻番,年均收益可高達20%-30%。

  雖然藝術品信託成長迅速,但是,對藝術品信託市場的質疑聲也很高。流動性氾濫,刺激了藝術品投資市場,進而推高了藝術品信託産品的收益,然而,這種刺激能夠持續多久?它的退出途徑以及藝術品的估價存在著很大不確定性,業界又未有一個公認的、權威客觀的藝術品鑒定機構,怎能不讓人擔憂?況且,藝術品這種東西也超出了一般員工的認知範圍,投資者又無力去掌握相關信息,不可控的因素的確存在,那麼,這個市場的泡沫可能就已存在,只是還沒有刺破而已。

  郵迷:誰在挑逗你的荷包

  文 | 本刊記者 譚敏

  這是極為特殊的一年。低迷了10多年的郵市,在去年年底搭上了收藏市場上漲的“末班車”,部分郵品在今年漲得不亦樂乎,新高不斷。即使在今年年中低迷了一個多月,年底又遇到小寒流的衝擊,但那些領漲的瘋狂郵票,也讓郵票市場在2011年熱鬧非凡,在郵市掙錢的藏家們,更是別有一番掙錢的苦與樂。一起數數2011年的郵票“瘋王”吧,看看是誰在“調戲”著郵迷們的口袋。

  盤點一 80版猴票

  投資風險:★

  進入門檻:13000 / 枚

  有郵市風向標之稱的80版猴票,10月份一個月就漲了500元/枚,今年再創歷史新高。株洲資深郵票收藏家、株洲市集郵協會常務理事朱紅升1982年買入兩枚1980年版猴票,每枚票面價值8分錢。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目前每枚猴票的價格已達到13000元,不到30年時間,價格足足翻了162500倍。

  盤點二 精品老郵票一個月漲幅超80%

  投資風險:★★★

  進入門檻:老票種類多,百元到萬元不等

  老郵票向來都是慢牛行情,但今年9月伊始,從1974年至1982年間發行的精品老郵票卻突然發飆,扶搖直上九萬里,在一個月內“鹹魚大翻身”,漲幅超過80%,部分品種漲幅竟高達100%。

  1974年發行的“第四個五年計劃”16枚大套票,今年7月份的售價不過1000多元,在9月卻達到1850元,漲幅超過80%。不僅如此,凡是在1974年至1982年間發行的精品老郵票,都是“翻身農奴把歌唱”。比如1976年、1977年間發行的魯迅、劉胡蘭、周總理等人物主題郵票,西遊記、紅樓夢、西廂記等名著主題郵票,還有風箏、宮燈、荷花、留園等景物主題郵票,漲幅均在80%左右。

  盤點三 魅力軍郵 發飆瘋漲

  投資風險:★★★★

  進入門檻:紫軍郵單枚價格在3萬元到4萬元之間,黃軍郵四方聯價格在2萬元左右,全新上品單枚3000元左右

  提到軍郵,大家可能都會想到珍貴的藍軍郵,但眾所週知,藍軍郵一票難求。所以,也有不少藏家關注紫軍郵和黃軍郵,今年,它們的表現也甚為搶眼。

  目前,紫軍郵單枚價格在3萬元到4萬元之間,而一年前的單枚價格還不到1萬元。一年之內翻了四五倍,勢頭生猛。

  還有同樣受藏家關注的黃軍郵,今年也表現極佳。同樣出自1953年,黃軍郵沒有像藍軍郵那樣高不可攀,也沒有像紫軍郵那樣突然發飆,似乎備受冷落。但反過來,沒有大起大落,沒有一路追漲,只有穩中有升,也是許多藏家頗為看好黃軍郵的原因所在。

  目前,黃軍郵四方聯價格在2萬元左右,全新上品單枚價格為3000元左右,而一年前為1000多元。郵市調整中,依然保持3倍的漲幅,不可小覷。

  盤點四 齊白石漲得太快,讓郵迷哭笑不得

  投資風險:★★★★★

  進入門檻:每套1000元左右

  1980年發行的齊白石郵票,今年8月底是500元,在一個月後漲到了1000多元,一個月的漲幅高達100%。這樣的漲幅讓部分藏家哭笑不得。

  在揚州的紅園花鳥市場,一位諮詢老郵票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本已買到一套齊白石的老郵票,那時才850元。張先生興高采烈的買回家後,就向好友炫耀,沒想到好友看了之後,就不撒手,硬是討了去。“沒想到一轉手,就又漲了150多塊錢。現在我再想買,卻買不到了。”説起這段經歷,張先生有點兒哭笑不得。

  盤點五 二輪龍年生肖郵票漲幅遠勝房地産

  投資風險:★★★★

  進入門檻:170元 / 枚 整版6000元以上

  “2000年第二輪龍年生肖郵票發行時,一版面值為112元。我以每件85元,進了七八十版,沒多久就以90元左右的價格出手了。雖然當時小掙了一筆,但現在一版已經賣到6000多元了,按面值計算翻了50倍還多,我這叫一個後悔呀!”一位藏友説。

  由於明年是龍年,龍年生肖郵票在今年也備受矚目。生肖屬龍的周先生,每年元旦過後,都會到郵市買幾版生肖郵票,作為新年賀禮,送親朋好友。2000年正值龍年,是他的本命年,就多買了幾版。今年7月,周先生無意中在網上看到,2000年龍年生肖票竟報價6000多元,比面值115元足足漲了50多倍。儘管由於保管不善,最後交易時折了點價,但周先生還是有點不相信這是真的:“都説房地産連著翻番,一張小小的龍票,漲幅居然遠勝房地産,看不懂!”

  盤點六 “文革”新票大全套笑傲江湖

  投資風險:★

  進入門檻:品相好的全套20多萬元

  市場起起落落,“文”字郵票卻始終笑得很燦爛,今年就從年初的17萬漲到了現在的23萬元左右。而從1991年“文”字郵票首次突破萬元大關算起,它的身價20年上漲了22倍,平均年漲幅為16.7%。

  上海盧工郵市的收藏專家楊鵬提醒道,“文”字郵票是隨老紀特票一樣穩步上揚的,它還有它的特殊歷史性。更重要的是,目前老紀特郵票精品難求。相對而言,初入市者和普通投資者尋到“文票”的機會較大,尤其是單張郵票收入並不難。但要儘量選擇全品相的郵票,它的漲幅和變現性更好。

  盤點七 編號票郵票轉手就賺2萬多

  投資風險:★★

  進入門檻:好品相全套3萬元左右

  幾年前,袁先生曾以6000元/套的價格,買入10套“文革”時期全套編號郵票,後以28000元/套轉手,每套就賺2萬多,羨煞旁人。

  據本刊9月報道,今年年初,編號票剛剛跨過2萬元的門檻,目前價格卻已攀升至3萬元到3.5萬元之間。“1983年,200塊錢到手的一套編號票,2005年漲到了3800元,2008年8500元給賣了。現在又漲到3萬多元了,真有點後悔了。”已經和郵票打交道幾十年的中華郵票在線站長趙玉傑先生,無緣編號票的大漲,甚為遺憾的説:“到了明年,預計編號票會漲到4萬多。”

  高利貸:貸的就是風險

  文 | 本刊記者 王奇

  在銀根緊縮的大背景下,股市不景氣,樓市又進不了,俗稱“放水”的高利貸成了當下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北京一家小擔保公司,1年的凈利潤可以高達1個多億。在某些地區,高利貸甚至發展到了全民放貸的瘋狂。高利貸,這個在很多年前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字眼,卻在2011年成為一個資本熱捧的字眼,甚至一度成為年度最熱門的詞彙。高利貸的瘋狂,讓更多人相信羅馬是一天可以建成的。

  高利貸應驗了金融界的一句名言:“錢是永遠不會睡覺的”。它時時刻刻在尋找新的主人和新的機會,而這個尋找的過程可能是美好的、甜蜜的,也可能是血雨腥風的。它可以讓人一夜暴富,也可以讓人傾家蕩産。

  收益有多大,風險就有多大。這個投資市場裏老少皆知的道理,在高利貸市場,卻不怎麼被投資者所認可。大多普通投資者存在僥倖心理,最後就被這僥倖砸了自己的腳。當所有人都知道高利貸賺錢的時候,離崩盤就不遠了。今年的高利貸市場,也上演了一把崩盤行情。

  10月16日出版的第212期《投資與理財》雜誌特別報道“高利貸兇猛”一文曾一針見血,直指高利貸危險。知名經濟評論家葉檀最近發表博文《中國經濟賭徒多》,也把矛頭直指高利貸。

  2011年,民間借貸最為發達的溫州、鄂爾多斯、江蘇石集鄉成為高利貸崩盤的重災區,由高利貸引發的事件也層出不窮。

  十戶九貸的鄂爾多斯

  一輛輛耀眼的奔馳S級轎車,一座座高聳的大廈……從包括潘石屹在內的諸多地産大鱷進駐推盤、鉅資打造“鬼城”康巴什,到人均GDP超過香港的誓言,“揚(羊)眉(煤)吐(土)氣(氣)”的鄂爾多斯,轉眼成為人人眼中可以淘金的神秘城市。

  “在鄂爾多斯市,民營煤礦老闆幾乎沒有不借高利貸的,且有的月息非常高,屬於短期拆借一類。”有關人士透露,“現在鄂爾多斯十戶九貸。”鄂市羊煤土氣網創始人馮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鄂市人心浮躁,只要家裏有點閒置資金,都會去放高利貸,實業經濟面臨考驗。有關機構也統計過,現在鄂市民間借貸總額不下1000億元,一般包含個人、組織、小額貸款機構、企業間的拆借、典當行等多種形式。高和投資研究認為,鄂市的民間資本大多流向了煤企和樓市。

  內蒙古大學的一份調研顯示,50%的鄂爾多斯城鎮居民都參與到了放貸與借貸的資本活動中。“高利貸”,這個中國人常常在韓劇裏看到的情形,卻真真實實地在鄂爾多斯民間上演著。

  溫州:高利貸溫床

  溫州曾經是企業家的樂土,在這幾年過程中,借助高杠桿融資,逐步演變為投機者樂園,以至於成為令人談虎色變的“溫州倒閉潮”。

  新華社此前報道稱,今年上半年,溫州地區累計發生民間借貸485.5億元人民幣,且借貸利息飆升,一路瘋漲至月息3-5分,有的甚至達6分至1角。自今年4月以來,個別中小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發生老闆潛逃、跳樓自殺、企業倒閉、員工欠薪等事件。目前,全市至少已有80多家企業老闆逃跑、企業倒閉。其中,9月份就發生26起。9月22日以來,溫州市發生3起因債務危機,老闆被逼上絕路而跳樓自殺事件,造成2死1傷惡果。溫州的高利貸冰山已在艷陽下沉入水底。

  “寶馬鄉”石集鄉

  “寶馬、奔馳、保時捷、英菲尼迪、捷豹、凱迪拉克、路虎、悍馬、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在宿遷論壇上,有網友列出了江蘇省泗洪縣擁有的各類豪車名稱和數量,數字令人咋舌。其中,泗洪縣轄下的石集鄉更是因為豪車雲集,被網友們戲稱為“寶馬鄉”。

  而在百度搜索“石集鄉”,它已經和“高利貸”成了關聯詞組。有人這樣描述:“石集鄉很多居民都在放高利貸,從中大獲利益,有一個小村莊,不到一年的時間,買了幾十輛奔馳和寶馬。本來安於本分掙錢的農民,也都想通過高利貸來發財。而且,但凡有人買了新車,都會放煙花爆竹慶賀。”洪澤湖畔的泗洪縣,特別是石集鄉高利貸活動異常活躍,連教師和公務員都參與了,給人以“全民高利貸”之感。

  今年5月底,瘋狂的高利貸鏈條一夜之間斷裂,並從石集鄉迅速向其他鄉鎮蔓延,窮困群體上億元的血汗錢,瞬間全都打了水漂。不算富裕的石集鄉成為“寶馬鄉”,以後只能成為更多人的談資罷了。

  高利貸暴力討債愈演愈烈

  一隻公雞,頭被砍斷了,就挂在張先生家的大門口,鮮紅的血在門前四處流淌。張先生説,他因賭球,欠下105萬元高利貸,已經多次遭遇“恐嚇討債”。

  據張先生所在小區的保安説,有一群人連續3天晚上,來到張先生家門前,欲強行進入。4月5日晚,對著張先生居住的302室大門潑油漆。4月8日下午,這些人又帶了一隻公雞來“殺雞示威”。

  這樣的暴力討債現象並不少見。有法官介紹,最近,在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發現出借人通過暴力追債現象明顯增多。今年下半年,由民間借貸引發的非法拘禁案件也大幅增多。其中,多數涉及高利貸,雙方約定的月利息有4分、5分,甚至還有1角以上的,因債務人難以承受高額利息,無法到期償債的情況經常發生。

  高利貸危害的不但是貸款人,借貸人的日子也不好過。討債暴力事件頻發,更是把高利貸的危害表現得淋漓盡致。

  錢幣收藏:忽上忽下很惹火

  文 | 本刊記者 譚敏

  本刊在今年11月份,策劃了特別報道“掙錢莫如藏錢”。不管是誰,不管是掙錢,還是藏錢,對錢都有數不完的愛與恨。那麼,錢幣市場今年又有哪些新鮮事兒呢?

  人民幣收藏:跌了,就套了

  經過60多年的市場洗禮,第一套人民幣大全套62張的市場價格是400多萬元;第二套人民幣大全套從30多萬元到40多萬元不等;第三套人民幣大全套市場價格約為七八萬元;正在流通中的第五套人民幣,因為正在被人們使用,所以,幣值不會跌過面值。

  不過,投資者可別被看上去很美的價格所誘惑。媒體報道,今年上半年,王先生以每張6角6分的價格,購買了10萬張1980版5角紙幣,現在就已經虧損1.6萬元,虧損超過了20%。

  顯然,和其他的收藏投資一樣,收藏人民幣,一不小心,就被死死套住了。

  古錢幣收藏:專了,就賺了

  中國嘉德2011秋季錢幣拍賣會上,戊戌(1898年)江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銀幣“珍珠龍”,以115萬元成交;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豫泉官錢局伍百文,以138萬元奪魁。不看不知道,若干年前,在當時不算大面值的古錢,藏到現在,拍出的價格竟能換輛好車了。業內人士稱:“古錢幣交易不像其它收藏市場價格波動得那樣明顯”。古錢幣值錢,是因為歷經了歲月的沉澱,這又伴生了贗品橫行。所以,進入古錢幣收藏,有了專業的古錢幣知識,才能更好的掙錢。

  銀元收藏:炒了,就糟了

  2010年到2011年間,“袁大頭”的市價一度衝過千元大關。孫中山頭像銀元普遍年增值10%以上,其中最為珍貴的上、下五角星及錯版銀元,年增值幅度在50%—200%之間。業內人士稱,瘋狂的飆漲,也標誌著銀元從理性的收藏時期,進入了瘋狂的炒作階段,投資者應謹慎進入。

  金銀幣收藏:久了,就值了

  中國嘉德2011秋季錢幣拍賣會上,一枚重達10公斤的2008中國戊子(鼠)年紀念金幣,最終拍出1000萬元人民幣,創出金幣拍賣的天價。1987—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生肖紀念銀幣一組12枚,拍出24.15萬元。看看如今房市股市的一蹶不振,再看金銀幣市場,可真是金光閃閃、銀光爍爍啊!專家稱,對於金銀紀念幣來説,時間越長,收藏價值佔紀念幣價值的比重越高。

  龍鈔:早了,就樂了

  《投資與理財》雜誌報道過的,上海聚奇郵幣卡交易中心經營戶老高,2000年時收購了300多張龍鈔。11年後的今天,這300多張龍鈔就讓老高輕鬆成為百萬富豪。

  龍鈔的表現確實異常惹火。春節前後,單龍鈔、雙龍鈔就分別報至2500元、14500元。截至9月中旬,單龍鈔已攀升至3500左右,雙龍鈔也升到了15000元左右。

  但風雲突變,龍鈔卻又在其後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下跌近30%。不過,即使這樣,仍有藏家放言:“不管跌漲,我都賺”。湖北錢幣藏家孫波先生曾在2000年,以發行價每張100元的價格,買入了200多張龍鈔。他説:“後市不管跌漲,我都賺,我早就回本兒了。”

熱詞:

  • 基金業績
  • 買基金
  • 基金重倉
  • 股債
  • 基金市場
  • 股票型基金
  • 投資者
  • 賺錢效應
  • 基金持有
  • 凈值增長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