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海底撈決定走出國門了。
昨天,《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海底撈明年將在美國開出兩家店,在新加坡開出兩家店,其中一家已經簽約。
這家在國內市場靠服務名聲大振的中式火鍋餐飲店,能否克服文化、消費市場等各方面的國別差異,將其成功複製到海外市場?
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管理學系主任李自傑教授介紹,一般中式餐飲在海外,80%以上的消費者是華人,且人均消費大概在20~30美元,主打中低端市場。
但顯然,海底撈並不打算靠價格取勝。海底撈一位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表示,海底撈進軍美國市場的人均消費計劃在40~50美元,主打中高端市場;其次,店面並不開在唐人街等華人聚集的地區,而是美國本土的主流社區。
業內人士指出,在美國複製國內的海底撈模式,對海底撈而言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海底撈靠師傅帶徒弟建立起的這一核心服務競爭力,就被赴美工作簽證卡住。“只帶店經理過去,在當地招人,來中國培訓一個月後,再回去店裏工作。”上述海底撈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述人士透露,能否征服美國本土消費者,關鍵是菜品的接受程度。海底撈成立了專門針對海外市場的技術部,進行了菜品的更改,包括取消一些北美消費者不能接受的器官類肉製品等。
“跟國內的免費服務不同,在北美國家,每單要收取15%~30%的小費。海底撈如何在正常水平服務之外,提供與當地本土餐廳差異化的服務,創造出令消費者額外的感動;且對注重保護個人隱私的海外消費者而言,是否適應海底撈在國內的這種主打貼心主動積極的服務模式,如何保持適度的服務,以上這些都是其面臨的新難題。”李自傑向本報表示。
上述海底撈人士認為:“對海底撈而言,中國味道的産品+管理的氛圍是其美國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在國內開新店我們一年就能收回成本,不過在海外市場,我們也是在摸索階段,已經做好前期虧損的準備,計劃最少兩年到兩年半的盈利預期。但國際化是海底撈必經的途徑。”
而對於國際化路徑,海底撈計劃先到美國、新加坡市場,下一步要去中國香港、日本等東南亞市場。一步到位直接走向美國等主流市場,這點與國內其他企業海外戰略通常先走東南亞市場也不同。
上述海底撈人士表示,按照海底撈國內市場的發展路徑,即便已在簡陽、西安、鄭州等地擁有店面,但海底撈被外界廣泛認知卻是進軍北京、上海一線主流城市後,以此模擬國際市場同樣如此,“如果把美國這個最難的市場啃下來,進軍其他市場更容易。並且,不管哪個國家都會面臨地域、法律、文化、語言等問題,其成本並不比美國小。”
海底撈今年截至目前實現銷售額約20億元,同比增長25%左右,計劃2012年新開20家店,主要分佈在北京、上海、南京等一二線城市。
作者:崔丹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