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十年A股點位
2242.42點(2001年6月13日)
2291.55點(2011年12月12日)
上漲49.13點
市值43522.2億元(2001年12月31日)
265497.95億元(2011年12月7日)
增長510%
IPO大擴容是罪魁禍首?
所謂“浮生一夢”,因此10年亦可謂“彈指一揮間”。10年中,A股在IPO大擴容背景下迅速成長,但只重量不重質的發展方式並沒有給廣大投資者帶來多少真正實惠。最終,疾病纏身的A股指數(滬指)在接近2011年底時,點位竟與2001年最高峰時的點位水平基本重合。也就是説,10年裏A股雖然發了不少股,圈了不少錢,但回饋給投資者的漲幅竟然無限接近於零。在A股體態臃腫、行動不便、情緒反復無常、免疫功能低下的表徵背後,肥胖症是其所有疾病的根源。
巨靈數據顯示,10年前,A股市場只有1073家上市公司,A股市場總市值只有43522.2億元(截至2001年12月31日);10年後,A股上市公司已超2300家(包括暫停上市者),A股的總市值已高達265497.95億元(截至2011年12月7日)。2002年以前,創業板、中小板均未出現,A股市場還是滬深主板的天下;當時也沒有滬深300等指數,投資者關注的只有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
10年前,人們或許還在抱怨A股投資標的太少,要麼是大型國企,要麼就是拿著指標上市的各地要死不活的老企業;2004年,中小板開閘,中小企業蜂擁上市,到2009年,創業板開板,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上市公司越來越多。
然而,遺憾的是,10年後的今天,投資者雖然見到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上市,但投資機會並未變好。
2001年,一年間上市公司不超過63家,市場還可以慢慢消化,投資者也可以慢慢分析和選擇;2011年,一年間上市公司或超250家,平均計算,幾乎每個交易日都有一隻新股上市,投資者應接不暇,市場資金也無力承受。
10年間,對投資標的過少的擔憂已轉化成對IPO公司過多的擔憂,就像中國石油上市後市場所調侃的那樣:忽悠中石油,買入至今愁白頭。
10年過去,投資者只見A股體量和規模不斷增大,但卻不見自己荷包真正充實。
2001年6月14日,滬指衝高至2245.43點見頂,在之前和隨後的4年間這一高度都未被超越,因此成為一個標桿數值;2011年10月24日,滬指最低探至2307.15點,在剛剛收盤的12月12日,大盤“溫柔”擊穿2300點,收于2291.55點,而這一點位只比10年前的那個高點高出46.12點。
不過40余點的高差顯然無法彌補通脹造成的損失。因此,保守來説,10年間A股指數(滬指)漲幅為零,A股收穫的是一個負收益。